美团充电宝官网合作(美团充电宝再陷动荡,“小竹兽”稳了?)

据DoNews报道,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elevation已于近日离职,加入创业团队。这个部门很多BD单位都调到美团优化了。另据时代财经报道,美团充电宝渠道经理在网上宣布“低代”计划,33个“低收入”城市的自营共享充电宝业务由代理商接手。



消息一出,注定失败的美团充电宝业务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导者,美团的共享充电宝业务经历了多次关停和重启。共享充电宝市场真的这么难,连美团都撕不开吗?



在出发和返回之间反复跳转的美团充电宝

回顾2017年,恰逢国内共享经济爆发,明星资本进入,包括共享充电宝在内的一大批品牌崛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增速超过200%,商业模式被大量复制,迅速渗透到一二线城市。首次发现流量红利的美团也紧急启动了共享充电宝业务。但在山东青岛试运营几个月后,一直未能达到预期,考虑到与饿了么“外卖大战”的僵持,美团最终选择暂时放弃。

美团第一次离开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在资本的推动和5G换代潮的契机下,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20年,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95.7亿元,CR6高达90%以上,头部梯队优势明显。



美团充电宝

错过了市场繁荣期的美团也在2020年再次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试图通过本地生活领域的平台流量优势快速撕开局面。起初,市场趋势似乎是按照剧本发展的——以既定的商家资源和用户流量为后盾,再加上强执行力的推来推去,美团充电宝很快就以“showstopper”的姿态冲击了头部品牌构建的稳定市场格局。

然而,美团的“二宫”不仅没能坐上共享充电宝的头把交椅,反而迅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美团充电宝对行业整体的营收、设备量、订单量占比分别仅为3.0%、8.0%、8.6%。与此同时,这条赛道上的头部选手也在一路狂奔:2021年4月,怪兽充电赴美上市,小电向HKEx递交招股书,街电与搜电充电共同组建“竹芒科技”,充电宝行业“小竹兽”头部梯队格局进一步稳固。

“降维”遇上“联盟”,笑到最后的竟然是“小竹兽”?

在共享充电宝的赛道上,互联网巨擘美团和这个细分领域成长起来的“小竹兽”显然有着不同的诉求。

具有流量平台属性的美团恢复共享充电宝业务,并不是这项业务能带来的利益。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运营亏损48亿元。依靠共享充电宝的长期收益来“回血”,显然不是美团的初衷。

一段时间以来,接受美团充电宝的商家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展示位置,租用美团充电宝的用户也可以为平台商家增加买卖点。显然,深谙互联网平台“流量”玩法的美团,可能更倾向于将共享充电宝作为平台激活、拓展用户和业务的抓手。正因如此,美团不惜借助平台的力量“降维”共享充电宝。但当这个细分领域无法为平台带来更多流量时,就会加剧内耗,最终走向“零和博弈”,共享充电宝业务在美团平台上的定位也会越来越尴尬。

站在美团对面的,有跳出单点竞争的“小竹兽”。

不久前,捷电宣布与搜电充电合并成立“珠芒科技”。作为共享充电行业第一个提出“全场景布局”战略和“精细化运营”理念的品牌,街电凭借附着在积分资源优势上的运营能力,大幅提升了旗下数十万积分资源的附加值。搜店作为深耕代理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品牌,凭借“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号称覆盖超2万人的“合伙人生态圈”,可以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合并起到了“1+1 > 2”的规模效应。

就在几天前,街电和搜电充电通过各自的微信平台宣布推出新产品“六宝”。从外观和产品描述来看,这款新品将采用相同规格的硬件产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两大品牌的产品体系将全面打通,双方合并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几乎与此同时,怪兽充电宣布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功能体验、渠道运营、商户服务、会员体系等维度展开深度合作”。怪兽充电负责人称之为“科技消费领域新布局的重要一步”。

对于怪兽收费来说,入驻饿了么平台一方面可以带来大量的新用户,既包括入驻饿了么平台的商家资源,也包括使用饿了么平台点餐的用户。QuestMobile数据显示,去年10月,饿了么MAU(月活跃用户)近两年来首次超过美团,为怪兽充电带来新场景用户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借助饿了么平台优势,怪兽充电将进一步进入更多生活服务场景。



美团充电宝再次“落寞”,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小竹兽”引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格局。从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来看,模式多元化、共享充电宝+外部平台的合作模式,正在成为这些品牌继续向上发展的动力。

据投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旧设备升级换代、行业内企业业务收入多元化、下沉市场持续扩大是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三到五年,多重因素将推动行业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行业整体收入将达到246.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8%。



共享充电宝未来的增长还是比较看好的。有分析指出,共享充电宝下半场将考验品牌在R&D、生产、供应链、市场渠道、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产业链精细化运营”能力。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共享充电宝细分市场的“小竹兽”,有望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找到一条更从容的发展之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