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毅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3月03日01版)
3月2日下午,从北京和张家口采集的8根残奥会火种,与3月1日凌晨在英国曼德维尔采集的火种一起,在北京天坛公园举行的火种采集仪式上汇聚成“九天之火”,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火种由此产生。当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始。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与冬奥会火炬传递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火种采集仪式。”在3月1日的媒体吹风会上,北京冬奥组委介绍,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于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希腊的古奥林匹亚竞技场。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运火的基本概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运火的产生做出贡献。从各个城市和社区收集的残奥会火种将汇聚一堂,成为残奥会的正式火种。
3月2日上午,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举行了8场火种采集仪式。其中《文明之火》和《氢之火》都是在张家口采集的。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有“千古文明开涿鹿”的美誉。当日,涿鹿县黄帝城火种采集与取火台再现了古代人类打火取火的场景。张家口市农科院杂交谷子专家赵治海站在火桌前敲击火石,柴火被点燃,产生了“文明之火”。
据介绍,取火台由三个不同颜色的土块台阶组成,整体呈正方形。第一级台阶刻有“姬、江、夷、夷、夷、瑶、夷”八大古姓,第二级台阶镶嵌有“姬、麦、米、粟、夷”五谷,最高一级台阶刻有甲骨文。
河北省残疾人体育协会主席李卫国是第一棒火炬手。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是一名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退休后,他长期从事残疾人体育管理工作。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现在我们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中,河北运动员占三分之一以上。”李卫国表示,希望冬季残奥会在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当日上午,在张家口市“创吧”园区东门广场,易华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国强按下启动按钮,与启动柱相连的光伏发电系统缓缓充满电能,蓝白水滴状球体自动开启,以清洁能源氢气为燃料的集火装置被点燃,从而产生“氢气清洁之火”。
在火炬传递的路线上,人们可以看到停在路边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高高耸立的太阳能和风能路灯,以及通用航空空训练基地等设施。
毗邻机场、京张城际铁路、张承高速公路的“创吧”公园,是张家口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张家口市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行动,全力打造国家氢能产业区的示范样板。
在北京盲校,随着盲校师生的歌声,点燃了“光明之火”;在北京望京街温暖的家里,健康的拾火人辅助残疾的拾火人,在旱地通过轮椅冰壶击打拾火人,点燃“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两个视障青年用盲文写下“一起走向未来”,引发电子焰火,点燃“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水运码头,4名残疾拾火人分别将长江、黄河、永定河、大运河的水收集到拾火人的水缸中,拾火人的火被水托起,以水火交融的形式收集“起源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5名中外青年代表代表五大洲,每人手持代表残奥会会徽的红、蓝、绿丝带,为和平而舞,对着火枪挥舞丝带,点燃“和平之火”。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2022年03月03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