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网友发现自己的“借款”变成了“信用贷款”,还明确表示要银行提供服务。
进入贷款页面后,可以在“贷款明细及协议”中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利息总额等信息。此外,不同用户的资金和贷款利率不同。
11月8日,“借贷宝”回应称,“借贷宝”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将继续展示“借贷宝”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将展示在“信用贷款”页面,明确标识金融机构信息。
“借”开始品牌隔离
中正君进入“借呗”页面,发现“信用贷款”页面在显著位置显示“XX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进入贷款页面后,还可以在“贷款明细及协议”中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利息总额等信息。
来源:不好意思
据“借呗”透露,“借呗”正在逐步推进品牌隔离,包括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将共同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小微消费信贷服务。未来,“借呗”将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专属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将在“信用贷款”页面显示。在品牌隔离的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不会受到影响,开户、审核、计息、借款、还款等核心流程不会改变。
从部分网友曝光的信息来看,贷款服务调整到“信用贷款”页面后,贷款金额和利率没有变化。“借”是指“信用贷”页面显示的所有信贷服务均由其他金融机构独立运营,其授信额度和利率由服务商根据用户信息动态审批和决定,不受本次品牌隔离工作的影响。用户信用记录和资质信息的后续变化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变化。
在征信记录方面,“借贷宝”表示,用户的征信记录不会受到此次调整的影响,调整后仍将由服务用户的金融机构继续上报。
资深金融分析师王鹏博认为,“借呗”服务原本是银行、蚂蚁集团等金融机构联合经营的信贷服务。品牌隔离措施可以将“贷呗”品牌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隔离开来,让用户充分了解信用服务商的信息,避免品牌混淆。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表示,“借力”品牌隔离实际上穿透了信贷服务的底层,有助于金融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服务背后的实际提供者,无论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其他机构,能够帮助金融消费者在申请相关服务时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同时,品牌隔离措施有利于提高金融营销宣传的合规性,也可以帮助平台方、基金方等不同参与者明确各自的权责。
“借”“白”正在整改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督促蚂蚁集团形成全面可行的整改方案。其中包括纠正支付服务中的不正当竞争,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支付方式选择,将支付宝与“柏华”、“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断开连接,纠正支付环节嵌套信用服务等违法行为。
此前,“柏华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柏华”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用信息。柏华旗下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银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服务记录信息需要像银行征信一样纳入征信系统。根据授信额度的来源,由蚂蚁金服股份有限公司或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为主体,将征信信息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及其他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金服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3日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资本80亿元。
北京中盾律师事务所蒋律师表示,“借呗”更名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纠正支付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同时也是为了让消费者在支付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