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低”诱因,“砍头利率”陷阱,利率显示五花八门...
近日,随着央行2021年第3号公告的正式发布,混乱的贷款市场终于要来一次铁腕整治了。
今天知本证就带大家了解央行明令禁止的三大贷款“陷阱”,揭秘借款人的真实利率。
低利率“假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贷款平台在宣传的时候总是在日利率上做文章,比如常见的“日利率低至1250万”、“一天借1.1万只要2.5元”等等...
2.50美元,但是一瓶水的钱好像不多。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也正是贷款平台的目的。利用日利率制造“低利率假象”,刺激用户的贷款需求。
且不说能不能拿到“日息1250万”的资格(其实贷款平台只对少数优质客户开放这个资格,大部分是14000元起),就算把1250万的日息简单换算成年利率,也要达到9%,比大部分房贷利率都高!
请问你是不是觉得房贷利率太低了?
对此,央行公告也明确:“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手机应用、海报等渠道营销时,应当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借款合同时明确,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也可以按要求同时展示,但不得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玩捉迷藏年利率
针对利率显示问题,目前市面上很多主流贷款app都实现了在日利率之外显示年利率的调整,但仍有部分产品心存侥幸,与年利率玩起了捉迷藏。
常见的做法是,用户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身份认证、绑定银行卡等一系列操作,才能知道产品的年化利率。
在这里,当你知道这个证书时,你会被直接点名。出现上述情况的贷款机构有小米随行贷、苏宁任性贷、滴滴的滴滴贷、360借条、分期乐“乐华贷”、招联消费金融、即刻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上述流程后,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贷款额度、无法申请贷款等原因被拒,无法查询贷款产品年化利率。
年利率一般以单利计算
你以为显示年利率就已经是“公平竞争”了吗?图森的格局被打破了。这里面有猫腻。
这里先介绍一个概念,即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其中名义利率远低于实际利率。
我们在贷款平台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名义利率,但是在收费的时候用的是实际利率。最大的区别就是用单利还是复利计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借1万块钱一年,平台给的贷款日利率是4.4万,那么上个月的名义利率是1.2%,年利率是14.4%,一年后归还的本息是10万*(1+14.4%)= 11440元,按单利计算。
如果是按月复利计算呢?那么一年后,你需要偿还的本金是10000 *(1+1.2%)12 = 11539元,由此算出的实际年利率是(11539-10000)/10000 = 15.39%,比名义利率高出近一个百分点!
当然,贷款机构的利率算法远比这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要支付的实际利率肯定高于平台上显示的名义利率。
对此,央行的公告明确指出:
年化贷款利率应根据向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费用与实际贷款本金的比率计算。计算贷款年化利率比较公允的方法是根据借款人的贷款本金、每期还款额、贷款期数等因素,考虑复利后计算的年化内部收益率(即实际利率)。
当然,央行仍然允许平台使用单利算法显示贷款电话利率,但必须在相关页面明确注明“按单利计算”。
从目前的整改情况来看,能按规定执行贷款的平台很少。虽然大多注明了年利率,一般采用简易的利息计算方法,但并未按要求如实说明。
在选取的测试对象中,只有小额信用贷款和拍卖贷款标明了确认贷款前的单利计算方法,其余均没有标明。
可见,金融消费者和借贷机构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大家在提前消费时需要克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