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着眼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续写了社会长治久安的奇迹。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组织领导有力、共建共享广泛、特色鲜明、基层基础扎实、实践效果明显的先进典型。
他们中,有人敢于亮剑,面对犯罪分子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英雄赞歌;有的人勇于攻坚主要矛盾和风险,善于攻坚克难,靠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的人执法公正严格,自觉以法律为依据,以理服人,以情待人,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的人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任劳任怨,夯实基础,无私奉献守护一方平安...
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140个先进集体和12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这些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为“平安中国”这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写下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和平和谐的凝聚力
共享和谐和平
和平是普通人最简单的愿望。如今,各地都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团结合力共保和平,让“中国之治”更加美好,更加凸显。
走进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大数据中心,建成了全国领先的禁毒大数据智能应用系统,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禁毒大数据中心,支撑和服务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禁毒工作。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查处贩毒团伙3068个,摧毁毒品网络731个,破获毒品案件9604起,缴获毒品20.76吨。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边防管理支队负责中俄、中蒙边境管理1733公里,辖区社会治安防控8.9万平方公里。四年来,共打掉走私团伙7个,侦破案件8200余起,处理6900余人,维护了边境地区的持续安全稳定。
黔西南州贵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各类案件,积极探索办案工作新模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检察院加强公益诉讼,办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等案件407件。江苏省常州市委政法委通过项目解决了一批平安建设的难点和痛点,推进了300多个重点社会治理项目...
今天的中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有339起刑事案件。社会治安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今天的平安中国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强化治理合力。
在吉林长春,双阳区委政法委组建平安巡逻电动车车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浙江台州,市领导坚持每月带队开展平安暗访,市委政法委引导社会组织和团体参与平安建设;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成立了红海湾服务队、社区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禁赌、禁毒、防电诈骗宣传170余次。
矛盾调解
基层纠纷解决
说起社区综治中心,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心苑社区党委书记胡称赞说,“化解了很多矛盾纠纷隐患,让我们社区尝到了甜头”。
尝到甜头的不仅仅是江心苑小区。目前,汉阳区正在积极探索新时期“乔峰经验”的实践路径,依托党建引领,构建“区级大联盟、街道总部、社区战情室、社区桥头堡、楼宇前哨”五级纠纷解决框架,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
冲突在基层解决,纠纷在诉讼前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使其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永恒魅力。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集体访总量连续11年下降。中国社会矛盾总量经历了历史性转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2020年,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总量和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在连续增长15年后首次实现“双下降”。
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信访局搭建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解、一体化解决”的多元化解决平台;在山东,淄博中院信访局按照“一站式多维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的要求,打造了“旁站式、代理式”诉讼服务模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委政法委开创“党建+网格化+智能化”基层治理模式,开展网格化巡逻防控2.7万余次,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11.2万起...
在这次大会上,邓启贵等先进个人受到表彰。长期以来,他们扎根一线,心系群众,积极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放到基层,努力把矛盾和风险发现和处置在萌芽状态,为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守人民的初心
放心地依靠人民。
前不久,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中心村养殖小区一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为了安全顺利地拆除这里的违建,镇行政综合执法队多次上门走访,认真摸排违建情况,向当事人详细介绍违建事实和拆除政策。
近年来,金海湖镇的探索被总结推广为“街镇鸣笛、部门报到”机制,在全市推广。同时,当地建立了综合执法服务平台,应用于城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领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受欢迎的事件之一,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为期3年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国共打掉团伙3644个、犯罪团伙11675个,打掉团伙数量是前10年的1.28倍。当前,扫黑除恶已经常态化开展,这是巩固专项斗争成果、为人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的需要,也是建设平安中国的制度保障。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人民的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98.4%,2021年上半年达到98.56%。在全国居民对15大民生领域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排在第一位。
各地要努力解决老百姓的焦虑问题,全面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水平和水平,让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公安局涿鹿镇派出所围绕群众满意度做“加法”,推出“互联网加公安政务服务”,制定代办、错时、预约、上门等特色服务。福建省福州市委政法委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创新设立“双组长”和行业整治组,建立“四必查”等长效机制。人民群众安全感长期保持在98.5%以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上桥司法所建立一站式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构建法律援助15分钟工作圈,建立“律师咨询”机制...
中国建设和平始终是为了人民;要建设一个和平的中国,我们必须依靠人民。
如今,各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全面提高保障人民平安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待,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人民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