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乱作一团的央视《诗词大会》落幕,汉服才女吴亦舒零零后夺冠的新闻频频刷屏。一时间,这个文化节目老少皆宜,妇孺皆知,抢了不少电视娱乐节目的风头。甚至有文化没文化的也开始跟风背诗。我们很好奇,这种势头会不会带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国学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趋势,以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书法、国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于是,这类开设国学课程的机构开始进入培训市场。那么,在这股热潮下,国学培训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少儿国学培训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广阔的市场需求悄然而至?
开篇前给我讲个故事,是以前从事幼教工作的杨女士讲的:在一个儿童国学培训班上,老师经常让孩子读国学经典,其中有一句诗,“不教则改性。”这孩子烂熟于心,记忆犹新。有一天,孩子看到一只狗在叫,就对着狗吼:“你不教(音类似“狗”)你不教(音类似“吠”)你不教……”但是狗没有停止叫,孩子说:“我说你不教,为什么不‘变性’
讲完这个故事,杨女士久久不能平静。她说,“如果孩子只靠单一的阅读来学习国学,能看懂吗?目前纵观整个国学培训市场,大部分都是以单一的简单阅读为主,往往背得多并不代表学得好。”杨女士现在已经退休,但出于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她现在在家照顾孩子,也经常听幼教方面的讲座。照顾孩子的时候,她总是给孩子讲一点国学经典的知识。她认为孩子可以通过国学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培养来矫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气质。不难看出,国学培训的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由于国学市场没有完善的规模,办学乱象频发,这部分市场需求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期待?
“云对雨,雪对风,晚光对阳光空。来鸿而去燕,宿鸟而鸣虫……”这首小诗来源于《声与韵的启蒙》,是孩子接触国学启蒙经典时经常读的一句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片面的想法,会把国学经典误认为国学。但其实基于传统文化的国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工艺、中国传统烹饪等等。但人们往往会像医学、技术一样忽略以上的东西,最后国学逐渐成为缩小的概念。
简而言之,国学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包括经典和历史的子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等。随着国学概念的缩小,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儿童市场出现了三种趋势。首先是以国学经典为主的儿童启蒙教育;第二类是以娱乐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第三类是回归传统的礼仪教育。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政策,注重儿童国学教育培训也属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2014年以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指出要分板块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在初中阶段,要着重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等等。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编写以少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的国学儿童读物,构建国学课程和教材体系。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新生儿出生率将会提高,但目前我国幼儿入学率不足80%。”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执行会长刘传德说,“目前全国有幼儿园21万所,公办幼儿园7万所,民办幼儿园14万所,还缺近10万所,所以现在是幼儿园教育的春天。”儿童学习文化招股书数据显示,随着二胎放开,每年新增新生儿2600万,保守估计儿童中文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在国学教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巨鲸了解到,儿童国学培训机构童文雪于今年1月成功挂牌新三板;2015年12月,为幼儿园、学校、家庭提供思想品德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二神科技也已挂牌新三板。公司近期对子公司惠泽文化进行增资,投资533万元,用于开展国学智慧课堂相关的R&D人员的生产采购、薪酬及差旅、R&D外包服务等业务。不仅仅是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下,还有一波国学培训机构。现在的行业格局是怎样的?
“大鱼吃小鱼”市场格局凸显,中国文化培训行业面临洗牌?
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国学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体制内学习障碍、国学偏重“文史哲”、国学教学体系不成熟、部分国学教育创始人偏执的教学思想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国学教育培训市场“遇冷”。
然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中国教育市场开始呈现增长趋势,成为教育培训领域的热点;同时, " 直销,加盟 "
目前,大型少儿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与大城市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少儿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对于中小城镇等地区来说,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大大减少,中小城镇也有广大的未开发地区。由于儿童教育培训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没有跨区域发展的垄断企业。
儿童教育培训行业的企业各自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细分市场的企业间竞争逐渐增强。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优势将不断凸显,而行业内依靠传统机械扩张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整体将面临“大鱼吃小鱼”的局面,行业将面临大洗牌和优胜劣汰。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一些公司通过寻求拥抱资本市场来进一步拓展业务,比如新三板公司的儿童学习文化。少儿学习文化主要针对3-12岁儿童,为国学(国学)儿童提供专业、科学的教育培训服务和配套产品。在提供国学教育和国学启蒙的基础上,开设了“薛彤馆”、“童雅梦筝馆”等近百家分馆,为3-12岁儿童提供“国学加中文”系列少儿培训课程。
招股书显示,薛彤文化2016年、2015年、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8.54万元、772.67万元、350.58万元。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1.26万元,比去年净利润增长291.8%。
除了设立培训机构,童还为国学智慧幼儿园提供全国范围的解决方案,创办了以弘扬国学文化、展示少儿国学风采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中国少儿国学展示风采大赛”(童学秀)。截至2016年8月,已成功举办三届。同时,公司正在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种亲子国学产品,为家庭提供国学教育服务。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薛彤文化加盟商129家,2016年1-6月加盟费25万元。2015年加盟商81家,加盟费20万。2014年参赛展馆53个,童院加盟费18万元。截至目前,直营馆3个,直营招生班单价从100到200多不等。
同样,许多公司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从2015年开始,北师大布局特许经营业务,现在已经有20多家幼儿园。根据项目规模和服务的不同,加盟费主要分为三个档次,3.8万,8.8万,18万。北师大在国学课程的研发上,以“六艺经典”为基础,开发了多元化的幼儿园国学教育体系,涵盖悠扬的声乐、汉字智慧、神奇的中医、国学剧场、古代游戏等。
总的来说,目前少儿国学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对手采取的主要竞争手段是开发一些经典读物和教材,采用简单的机械阅读教学方法。同时重点创办家庭作坊式私塾,开设各类国学教育公益讲座和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主要劣势在于市场采用的管理方式比较原始初级,没有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营销手段,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课程研发资金和人力投入。
国学培训机构面对的是“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格局,既没有系统的课程,也没有大规模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学院教授王奎京看来,“目前幼儿园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孩子,如何理解政府文件,如何‘开悟修义’等。”
北京师范大学蒙古族教育文化中心教学主任张辉表示,目前儿童国学培训的现状是“无指导”、“无研究”、“无体系”、“无培训”。她指出,国学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自2001年以来,国学教育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国学教育最初是从台湾王财贵传入的,后来逐渐形成私塾的形式和一流的学习机。最后出现了一批国学培训机构。“很多人对‘国学’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研究和实践指导,国学培训缺乏师资。单一形式的背诵已经成为‘国学教育’中最常见的方式,这很可能导致所谓的‘国学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她说。
目前国学教育培训细分行业的部分竞争情况如下:①以王财贵为代表的查经班;②以《小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图书的重组和小发展;③以汇贤雅为代表的教师班、成人班;④以秦汉胡同为代表的民族艺术特色专业和兴趣班;⑤全日制民办学校;⑥郭雪幼儿园;⑦国民学习机等以先学为代表的产品。对于培训行业来说,孩子的教育经费和时间存在竞争关系。首先是单纯的学生竞争和以金宝贝为代表的早教。二是以东校为代表的小学语文培训机构。
【/s2/】多元化的中国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期,行业巨头短期内很难出现?
虽然国学培训市场在政策形势下表现不错,但这种细分也是困难重重。鱼乐湾创始人兼CEO、中国微小说学会理事刘表示,“在K12课外培训市场,应试教育主要是考试,英语、数学、语文等应试科目属于第一阵营;艺术、科学等素质教育属于第二个阵营。未来随着国家在政策上的逐步开放,国学顶多可能成为与第二阵营并行的学科。”
他认为,国学本身就是一个小众市场,很难大规模复制。另外,国学领域博大精深,需要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是好老师比较稀缺。他指出,“国学培训这个细分市场,未来三年内很难出现龙头企业。”
那么,这个细分行业会得到更多资本的关注吗?北京明希教育创始人顾芳琦表示,“由于R&D课程在中国文化培训市场的发展周期较长,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R&D课程体系。目前来看,投资后能带来大量回报的投资者还是比较少的,但也会有少数感性的投资者看重这个市场。国学培训班自成体系后,不排除这个市场会被大公司收购或投资。”
如前所述,在校外市场,国学教育的形式主要以私塾体系的形式存在,或者以“直营+挂靠”的培训机构形式存在,也包括向幼儿园体系输出整体课程解决方案的培训机构。在中小学市场,基础课程并没有把海外教育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在“放学三点半”时期,以北京为例,北京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文艺、科普社团活动。未来课后和基础教育有机会成为教育机构进入公立学校市场的突破口,课后部分相对更开放。
据了解,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逐步修订,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在高考政策中,也突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比如,在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中,就写明将传统文化内容正式纳入高考范围。除了语文,其他科目也会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核。比如在历史学科中,可以考察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的理解和判断。
一方面,有利的政策可以促进国学教育培训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能促使国学培训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国学培训无论是针对儿童还是青少年,简单的面授只是培训场景的一部分。除了传统的面授,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形式。嘿,哈工大与北师大合作开发了儿童体感国学互动课程,用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吸引孩子,用故事和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孩子理解国学;北京郭子幼儿园将民俗文化引入日常学前教育;VR国学体验区,让孩子们在虚拟世界里参观各种国学主题展览。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多元化场景的不断分享,国学教育培训师的线上消费需求也将与日俱增。未来会有很多线上产品进入国学培训这个细分领域。未来的国学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在技术的推动下,它将与VR/AR、体感、3D等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更富想象力的空教育形式。
在科技教学方式改变+政策推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国学培训能否在课外市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