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外卖玩家(ID: waiimaiwanjia),转载获得授权。
早餐外卖店一直是外卖市场万单店的摇篮,从过去以“曼玲”为代表的一批粥店,到后面以豆浆打开市场的小白,再到现在小桃园的平均单量高得惊人。
下图是附近的边肖(可以找到上海大柏树地铁站)。我们搜索了老牌网络名人曼玲粥店和早餐菜鸟小桃园。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家公司的销售额仍然很高:
曼玲粥铺,发现26家店,月均销量4898,其中只有3家店不足2K。
在小桃园,我们发现了7家店铺,平均月销量为4645台。2K以下的店都没有,最低的店月销量2385。
边肖并不鼓励读者加入这些品牌店,但通过数据,我们想直观地表明,这种带早餐时间的外卖店确实普遍卖得不错。
同时,早餐时间,销量高的店并不完全集中在品牌店。只要避免过度竞争的品类,单店也能活得很好。
还是拿数据来说,边肖附近早餐时间排名前十的外卖商家(不包括超市、奶茶等无关商家):
排名:
1。江川右粥铺9999+
2。小桃园9999+
3。高加文夜市豆浆油条9040
4。淮南牛肉汤7974
5。曼玲粥店7380
6。九所肠粉皇6567
7。小桃园5367
8。三米粥店5303
9。常德牛肉粉5083
10。沫沫胡麻辣汤4631
纯外卖品牌VS线下连锁VS单店比例为4: 3: 3。
从我们的专业运营经验来看,有早餐消费场景的外卖店的存活率也远高于以中餐起家的普通快餐店。
早餐店生存的主要原因是同行竞争力不高,营业时间长(很多早餐店甚至24小时营业),消费场景多样(早餐、午餐、下午茶、宵夜都有点餐高峰)。
以上信息外卖前端都能看到。从后台真实数据来看,早餐店的利润真的那么好吗?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我们做的一款有代表性的早餐外卖:
先来接受一下这家店的基本信息:
这是顾客自己经营的第二家早餐店,位于杭州。
去年,他和我们合作了他的第一家早餐店。以前他开店主要是为了在店里消费。因为疫情,营业额下降很多,给房租和人员开支带来压力。所以想做外卖分担一部分运营成本。和我们合作后,真的觉得外卖的市场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今年又在一个商圈开了新店。
目前已经运营一个多月了。截至昨日,美团店铺实付金额7.45万,月销量4620,实付客单价16.13元。
从聊天中,商家表示感觉外卖和门店消费有几点不同:
1。不同的消费时间:
下线早餐店早餐属性强,有效营业时间集中在7:30-9:30。过了这个时间段,都是很零散的订单。外卖不一样。上午的订单高峰延迟一个小时,午餐、下午、晚上有很多小高峰。
2。不同的客户范围:
到店客人基本来自半径0.5公里的区域。
从订单来看,90%的外卖客户往往有一个离5点几公里的取货地址。
3。外卖的毛利绝对低于餐饮
早餐店毛利很高,线下用餐能达到70%。
你可以看一个16.97支付的订单及其毛利。
订单内容:鸭血粉丝汤* 1+烧麦* 6+生煎* 6+茶叶蛋*1 = 16.97元。
费用为: 4.6+2.4+1.92+0.8 = 8.92元。
这个订单的毛利确实如商家所说接近50%。
对比这家店每个月销量前十的产品,可以看到早餐的毛利可以达到50%。
早餐店外卖利润表
外卖单平台一个月收7.45万,净利润13090元,,净利润16.57%。
需要注意的是,这家早餐店是双线外卖餐厅经营,所以外卖利润表中并没有计算租金。
对比这家店的线下用餐损益表。
早餐店利润表:
同样,月收入7.5万,餐饮净利润能达到29.2%,有2.19万。
从两张利润表可以看出,除了房租因素,外卖相比餐饮毛利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食材成本高(佣金和平台活动导致),一个是推广成本高。
如果从纯外卖的角度去寻找租金更低的店铺,用父母店铺的经营来代替员工,是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外卖收益的。
老板的观感:
和这家早餐店的老板沟通后,他甚至推荐创业者去做这种餐饮和外卖的双线经营,因为虽然店里的餐饮量可能和外卖差不多,但是很多纯外卖的早餐店看着销量高,实际上赚的钱比一般的街边情侣店要少。
早餐店一般都有固定的客流,而且不像其他时候的餐厅,有很多网络名人店的竞争,所以口味和价格在及格线上都能生存的很好。有了大厅用餐的基础,再加一两个人做外卖就可以了。推广费用预算没有那么多压力,整体创业感觉比纯外卖店轻松一点。
[ Bixin]关注我,每天分享餐饮人需要的商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