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京东会员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以拼多多为例,拆解付费会员层级模型及运营思路)

编辑:大家都很熟悉付费会员的玩法。大家应该对网购平台和知识型支付平台的运营模式比较熟悉。本文以拼多多为例,拆解付费会员的层级模式及其运营思路,一起来看看。



付费会员的玩法层出不穷,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主流玩法。

它之所以能取代等级成员的权益,原因有二:

  • 一方面,以前提升经验值的会员,主要需要在平台上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高级别的会员权益。随着电商平台竞争的加剧和可替代性的增强,高价值的忠诚会员越来越难以维系,流失率居高不下。
  • 另一方面,付费会员制度用金钱代替了时间。只要你愿意付费,就可以获得原有高等级会员的权益,而对于用户来说,沉没成本上升,更容易留住用户。
  • 平台支付系统的主流玩法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导向的年卡制,一种是省钱的月卡制。

    年卡体系以JD.COM PLUS会员和淘宝的88VIP会员为代表,月卡体系以拼多多的存钱月卡和淘宝的红包存钱卡为代表。



    年卡系统的营销逻辑是为高净值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权益,目标用户群一般是平台金字塔顶端的用户层。

    为这些用户提供超出整体用户服务水平,具有归属价值的服务,从而维护一批粘性非常大,难以迁移到竞争平台的用户。

    比如淘宝的88VIP逻辑,只为淘气值1000以上的用户提供开卡服务,普通用户需要888元才能开,典型的价格歧视。

    常见文章将这种做法解读为促进普通用户更多消费,增加消费频率,以获得开通资格。

    但是,转念一想,这种理解是站不住脚的。普通用户层是指对价格敏感,对平台归属感不高的一群用户。比价购物是主流的行为模式。为了开通88VIP会员,怎样才能在淘宝上多花钱?

    淘宝的典型逻辑是,通过价格歧视,尖顶用户对价值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获得普通用户享受不到的权益。

    比如淘宝家桶的联名权益,开卡就可以享受多重会员带来的权益。

    这些用户的购物迁移成本非常高。一旦他们去JD.COM消费,就意味着放弃淘气值的积累。

    淘宝用这种方式黏住了高价值高频消费者,也意味着挖了一条护城河。

    不丢掉门口的护城河,不丢掉门口的大本营就不用担心,可以放开手脚去下沉市场,去争夺其他网点的用户。

    月卡营销逻辑是对价格敏感用户的优惠,活动属性远大于价值属性。

    平台通过发放月卡,锁定一批对价格敏感、容易流失的用户,从而增加用户的复购次数。

    目前平台主流用户多为价格敏感型用户,用户获取成本和留存成本居高不下。

    尤其是以较低市场用户为主的拼多多,以及在这个市场竞争的各种玩家。

    包括淘宝特别版和JD.COM至尊版,面向下沉用户。

    月卡制度的逻辑是简化权益,以省钱为核心卖点,围绕这个理念。

    几块钱就可以开,可以领券,单券,然后下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卡的核心利益是优惠券,平台的逻辑很简单。

    通过发放优惠券锁定客户,对应的用户也有一定的沉没成本。

    代金券是付费的,不使用有一定损失。但这种付费代金券套餐的核心问题是,用户不会主动消费代金券,不会创造额外的需求。

    也就是说,用户不会为了使用满减券而主动多下单,这往往偏离了平台的预期增频,平台也通过其他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用户。

    我们来拆拼多多的月供权:



    这是我梳理的一个拼多多每月存钱卡的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

  • 首先,平台通过股权层级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 二是解决如何让用户开卡的问题。
  • 一、权益层级如何实现平台目标

    股权设计的核心逻辑是围绕保留-创新-活动的核心闭环展开的。

  • 留存是平台解决方案的首要核心问题。对于拼多多这种以五环外用户为主的平台来说,用户对价格高度敏感,消费以比价为主。去哪家更便宜,如何锁定客户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其次,拉辛裂变是拼多多社交属性加持下最有优势的地方,月卡会员裂变拉辛再熟悉不过;
  • 再次,它是活跃的。拼多多的模式和淘宝差不多。平台模式一定有大量的中端和末端业务。这些商家最缺的就是流量。拼多多做的是引流和赋能,可以支撑尾部商家的流量,对平台生态意义重大。
  • 我们用这个逻辑来分析品多多的股权设计思想。一、留存和推广的逻辑,让用户留下来做什么:

  • 第一,增加用户的消费频率;
  • 另一种是尽量拉下用户的客户名单,频率乘以客户名单就是用户的ARPU值。
  • 拼多多设计了两种留存权益,一种是日券,一种是豁免特权。

    我们来看看日券的权益:



    这种宣传的日常凭证到底有多神奇?我仔细研究了一下。

    优惠券分四周发放,每周5元无门槛券一张,26元有门槛券一张,限一天领取一张。给你造成一种无用或失落的感觉。

    所以104元优惠券和4张5元无门槛券是真的,但是里面有漏洞。

    这种价值感因为没有万人门槛券,没有100亿补贴商品而大打折扣。

    真的有可能很多商品参与100亿补贴都花不完。满减优惠券是实实在在的,目的是增加客户的下单频率。神券限抢,和抢茅台基本一样。

    京东会员有什么好处

    我们来看看拼多多的免费权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提频而设计,一个是为了活动而设计,也就是加快专场的功能。

    想要获得免费的票据权利还是很难的。你需要拼出15张账单,25元起,也就是说,你需要每月至少消费375元才能获得免费账单。

    其实拼15单也是烟雾弹或者价格锚点。正常用户谁能做到两天一单?

    这是为了掀起加速福利的特别活动。

    加速优惠特别计划不止一个,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被介绍到这个页面上的各种特别计划。

    也就是说实现了拼多多的流量分配逻辑,哪里缺少流量,拼多多就在哪里引入流量,实现了对腰部和尾部商家的流量支持。

    从这个权利的角度来看,用户实际上一个月消费3-5次就可以获得一次免费,而用户的平均消费频率往往在1次以上,可以达到提升频率3倍的目的。



    新逻辑又是一个很熟悉的味道。

    邀请好友开通可以免费续费,快速获取新用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裂变。

    【/s2/】裂变的核心是让邀请人和被邀请人觉得打赏无法拒绝。

    不使用就是损失,可以促进裂变的延续。

    比如拼多多经常玩的套路就是免费领红包,弹窗300元红包可以提现。第一刀砍下来就是299.9元,还差0.1元成功提现。你能拒绝吗?

    0.1元需要你邀请朋友帮忙。如果你很激动,你会去找你的朋友帮你剪。同样,你的朋友收到邀请后,也是0.1元才取现,也有拒绝的冲动。

    月卡会员也运用了这种逻辑,给朋友赠送6个月免费续费的特殊月卡,对邀请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样,受邀者收到邀请卡后,点击品牌翻转,即可抽取3个月0元特权。

    第一招是邀请好友开通月卡后获得6个月免费月卡,这是激发分享裂变的核心兴趣点,同时帮助好友省钱复制,减轻邀请者的心理负担。你不打扰朋友合租,而是帮他们省钱。



    收到您的分享链接后,被邀请的好友会看到以下流程页面:



    碰碰运气,点击抽取0元开卡,一个非常合理的杀人策略就在其中。

    从未开通月卡的用户往往被抽至0元,邀请续费用户开通费从0.9-29.9元不等,可以说开卡价格达到了千人而不用担心用户投诉。

    因为很合理的解释了价格是抽奖出来的,每个人的运气都不一样。

    这也是一个用户策略工具,可以供所有最近被干掉整改的平台借鉴。前台价格不应该盲目标上新价格和全新价格,这种价签文案本身就是一种杀人歧视。

    老客户享受不到新人这么优惠的价格。没熟是什么?

    在这种抽奖形式下,用户可以试试运气,得到自己想要的价格。





    第二项措施是将审判特权与新特权结合起来。免费试用也是省钱月卡的核心权益之一。

    我们看到品多多提供的免费试用产品中有很多引流产品,像苏泊尔吸尘器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引起用户免费领取的欲望。

    但是这个权利并不是100%可用的权利,成功率并不高。

    逻辑的核心是任务系统。一种任务是促进转变的黄金过程。从简单的浏览开始,逐步引导你去做收藏、购买、支付、分享。其实下单越频繁,被抽到试用的概率就越大。



    另一种是服务新裂变的任务,可以直接刺激用户邀请从未注册或开卡的新用户,也有非常好的裂变效率。



    二、如何刺激用户开卡是付费会员制的成败关键

    付费会员体系的兴趣等级设计,解决了平台用户留存和增频的核心问题。

    另一个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愿意开卡。月卡会员的目标群体往往是高度敏感的用户。

    支付意愿远低于年费制的利息卡用户,我们总结了模型中的三板斧:

    1.在核心利益的驱使下

    用户开卡的决策逻辑很简单。当权益值大于开卡成本时,用户会开卡。

    否则不会开卡,所以平台只需要让用户感受到价值。

    月卡都是主打“省钱”的概念,让用户在心理上觉得开卡后可以省更多;其次是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是“返璞归真”的理念。

    拼多多在用户的回本上直接给用户5元的无门槛券。一开始用户可以领取4张优惠券,原价的开放也意味着用户可以还书。

    从运营成本来看,平台必然会损失毛利。

    最近开通了月卡,用户发现5元内无门槛的代金券并不是随意领取,而是与任务挂钩。

    当然,前期在高速驰骋的过程中,拼多多在这方面进行了补贴,让用户直接获得更好的体验。

    再次是“钱不够退货”的售后理念,让用户无后顾之忧。

    2.获奖的眩晕感

    【/s2/】拼多多可谓是刺激用户冲动决策的天才,就是习惯了大奖又遥不可及。

    上面说的是0.1元提300元,0元开卡。我们充分抓住了用户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放大了厌恶损失的心理效应。

    3.是别人的示范效应

    一方面,开卡页面的QA彻底解决了用户对开卡的疑虑,无疑最大化了开卡效率。

    另一方面,中奖滚动互动信息让用户感受到参与活动的火爆,无疑加速了用户的决策过程。

    三、总结

    【/s2/】付费会员体系的核心逻辑,年度会员体系是企业的护城河,保证了核心高价值用户得以留存。被困的年度会员往往忠诚度很高,不容易流向竞技平台。[/s2/]

    以省钱为理念的月卡会员,往往更像是一个用户提频工具,可以提升平台腰部中低价值用户的价值。

    目前两种会员制的合作运营比较普遍。企业作为会员,可以基于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进行权益设计,相信会大大提升平台用户的价值。

    #专栏作家#

    赵文标,微信官方账号:用户运营观察(ID: yunyingguanch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用户运营及私域流量营销领域资深从业者,专注分享干货文章及对场景用户运营及社群营销的独到见解。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