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狂欢节,11秒破亿,3分钟破百亿。惊人的数据似乎让很多人认为,独立电商仅靠节日市场就能支撑一整年。
根据调查:
双十一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最高不超过20%。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在非节日日保持销售规模,是“克敌制胜”的电商促销关键。
古人常说买卖靠喊。电商为了维持非节日日的销售规模,也需要打广告。但不难发现,节日当天的广告投放相对容易,因为节日的热点营造了诱人的消费场景。那么,只要增加曝光度,覆盖足够多的用户,就可以增加销量。
但是普通的日常广告推广就困难多了。单纯增加曝光只会让ROI更低。围绕这个问题,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如何制定电商在非节日日的促销营销策略。
日常推广的基本前提:基于程序化广告。
传统品牌广告需要与众多媒体逐一洽谈或通过广告代理购买资源,按CPT或CPM收费。这种保证曝光的模式适合在节日推广。但在日常推广中,品牌广告会造成对非目标受众的曝光浪费,买断模式无法识别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样的受众在单个或多个创意随机轮播的轰炸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最终导致投放效果非常差。
所以日常推广建议选择程序化广告。
日常促销的战略核心:营造促进冲动消费的购物环境。
著名作家张立宪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如果买家在买之前看完所有的书,出版社都会破产。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所有的生活用品:女生换季的时候,看着满满的衣柜,觉得没衣服穿了;厨房小家电太多放不下,每次做饭还是觉得工具不够用。冰箱里的食物有一半过期了,但我想在里面加入各种零食和饮料。
消费者购物往往追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购物过程所给予的愉悦。我们常说的所谓冲动消费也是一回事。
节日日和普通日的区别只是营造了一个可以促进冲动消费的购物环境。感知消费者买不买,产品决定消费者是否继续购买。所以,如果围绕这一点制定促销策略,电商行业就不存在淡季市场。
具体操作方法,我们继续往下看。
日常推广的关键手段:发挥工匠精神打造投放体系。
2018年,大家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市面上的程序化广告平台都在花大笔墨宣传自己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但笔者认为单纯依靠机器学习来推动电子商务是不靠谱的。比如现在Look Alike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商推广,根据种子用户的浏览兴趣和广告行为找出相似用户(即找出哪些群体与种子用户更相似),从而扩大目标受众。
从这个技术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浏览兴趣和行为是被历史标注的,但是历史真的能准确表达部分用户的需求吗?
举个例子,我想给我爷爷买一种保健品药,所以我逛了很多健康网站和药店。平台会记录我的行动,给我贴上20多岁、女生、热爱健康、保健品的标签,然后找出和我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用户,给保健品大量曝光。这看起来可笑吗?
人工智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过度依赖,以人为本的研究和探索必不可少。
我研究了很多电商推广背景,发现推广效果好的账号有30多个推广系列,每个系列有10多个推广群,群内有n个推广创意,所以整个账号出奇的好建。
如下所示:
你可能觉得没必要这么精致,但是精致的效果真的很明显。这里有一组实验:
这只是对植入要素的研究,那么一个完整的程序化广告植入有多少要素变量呢?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元素列表。在实际投放过程中,要根据这些要素进行N次排列组合进行测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不断进行数据优化,寻找最合适的投放方式。
日常推广的终极手段:材料轮换的频率和数量。
1。更快的素材更新频率对效果的直接影响
2。材料数量的增加对效果的直接影响
3。增加频率,增加素材,效果会更明显
两者的合作大大优化了整个效果广告的ROI。这种优化推广不仅显著提升了KPI数据,还通过主动材料研究让推广负责人思考得更加积极。同时也让广告平台的顾问和设计师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用户属性,设计出更适合的素材。
材料优化的详细实施步骤
从上面显示的数据来看,物料轮换的好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如何实施的呢?广告材料怎么做?下面就按照以下来详细解释一下吧:
1。关于更换频率
根据不同的广告位,日常素材三天更新一次,大促素材每天更新一次。找出“三天不离图”的秘密,让各大产品的用户对产品信息保持高度关注,更好的击中用户的消费需求。2。关于材料内容
一份好的电商推广材料需要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宣传资料种类繁多,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几个款式特别适合,经常用在各大电商的推广中。
①单品图:公式=产品图+名称+优惠价格(+市场价对比)
这种构图方法也叫“爆炸图”,通常是大众产品的推广。关键是每个元素要分得足够清楚,价格要相当醒目,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②橱窗图:公式=多品平行结构图+标签+优惠价格
以平行结构展示多个产品,营造多样选择的氛围,告诉观众“总有一款适合你”。
③明星代言:公式=代言人+产品+价格
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哪种形式的广告创意最受欢迎?
答案是明星代言。明星代言人除了强大的吸睛能力,对于电商推广也极具吸引力。
3。关于材料匹配度
(1)符合媒体属性的材料不同的媒体可以考不同的类别,比如男性媒体可以选择电子数码和运动户外类;女性可以选择化妆品和护肤、母婴护理、箱包服装等。
(2)适应用户习惯的排版风格
不同风格的排版会避免用户的审美疲劳,而关键元素则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点击量,比如:是否有优惠价签?有原始价格标签的比较吗?
(3)符合用户兴趣的推广元素
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主要兴趣点包括:满减、红包、单品低价秒杀等。。这些简单直接的实施方式在推广期对性价比高的用户更有吸引力。
情感用户需要从偶像开始。我们针对不同的推广产品选择合适的偶像印象,以考拉为例:选择爸爸去哪儿合作女性、母婴产品,杰瑞形象合作男性产品。
“模板思维”让材料优化锦上添花
当我们已经完美的解决了材料优化的步骤,就只剩下生产效率的问题了。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大量的宣传资料?既然图片的风格公式可以总结,为什么不把它们形象化,用“模板化”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列出材料样式
对于资深推广设计师来说,只要说出一个行业关键词,就能反馈出对应的常用材质风格。制作素材模板的第一步是组织设计师头脑风暴电商行业的各种风格/排版/配色/主要元素。
(2)A/B测试
互联网广告和线下传统广告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路径的每一步都会有数据追踪。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或以前的数据支持,制作一些测试样本。样本之间大的差异可能是左/右/上/下排版的差异,小的差异可能只是某个标签的色差。低成本做一些短期测试。
(3)生产模板
经过数据分析,得到了材料元素的最佳组合。根据这些结果,设计师可以制作模板,预设的配色可以通过设计软件中的“动作”功能自动替换,可以减少材料的同质化。
(4)大规模生产材料
有了模板,你只需要准备好产品图片和文案,只需要简单替换,就可以批量生产宣传资料了。
日常的程序化广告投放是一个稳定持续的过程,做好广告优化可以给电商带来稳定的销量,呵护忠实用户。而且,做好日常投放后,你会发现,当节日到来时,你的品牌投放策略变得更加可靠。
通过每日投放获得的媒体人群和效果差异的数据,可以让你快速识别出需要切断的媒体。即使只需要在原有的推广媒体中使用相同的投放策略,增加预算就可以了。
采取“养”的方式,等待“战”的时机。一旦形成日常促销和节日日促销的营销闭环,你会发现你的销售数据每天都像“节日”一样漂亮。
本文由@有道芷玄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