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三,LatePost独家爆料,称手机天猫APP将更名为猫享,并自营。首先会从3C品类入手,直接点名猫享正在和realme等手机品牌沟通入驻(自营旗舰店)的事情。连谈判条件都很有说服力(平台返利比京东低1-2个点。COM),这让人不得不相信。
两天后,手机天猫APP的版本真的大幅升级,增加了“猫享自营”和“猫享闪购”两个重要板块,包括升级后的物流体验,都是以猫享自营商品为核心。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天猫转型自营的消息。
如果看阿里最近的一系列组织调整,上面的消息就更不像空孔了。
去年12月,由于成功领导一淘和一淘菜菜杀出重围,戴珊升任阿里集团总裁,负责包括大淘宝、B2C零售事业群、一淘、一淘菜菜、1688在内的整个“中国数码事业群”。外界对其将如何调整业务布局,应对强敌包围的竞争局面充满期待。
果然,今年1月,戴珊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宣布“淘宝-天猫整合”。基于这三个中心,淘宝-天猫实现了全面整合。无论是淘宝的中小商家,还是天猫的品牌商家,操作系统支持都是一样的。
从装机量来看,淘宝APP远超天猫APP,一直是天猫商家的主要流量来源。流量在淘宝,运营也在淘宝,这意味着天猫商家将彻底回归淘宝。那么real空时期的天猫会用来做什么?
相比淘宝,天猫APP用户数量少,但对淘宝电商忠诚度高,质量要求高,购买力强。非常适合作为提升购物体验的试验场。对于优质用户来说,淘客最大的体验痛点无疑是物流。当然,这很可能会被JD.COM拿来比较。
既然阿里可以用淘特打击拼多多,为什么不用毛象牵制JD.COM呢?
2
但几天后,阿里向媒体否认了这一消息。主要否认是改名,坚称“天猫不会改名”。至于猫享,也被弱化为“只是天猫APP里的一个探索项目”。
不过,阿里并没有直接否认邀请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的部分,而是泛泛回应,“天猫将继续以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商家一起成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如何解读这一回应?
业内都知道,天猫自营板块存在已久,只是之前分散在天猫超市、天猫国际板块、网易全资的考拉海外购,没有集中在“天猫自营”这个品牌上。
言下之意,即使加强一些自营业务,天猫的平台模式也不会被颠覆。天猫自营业务当然会守住不与商家竞争的底线。
我们注意到,在阿里否认天猫转型自营后,天猫新版中原本标注“猫享自营”的商品被下架。目前天猫搜索“猫享自营”和“猫享”,结果是空。
“天下网商”评论“大家都知道天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转自营”,似乎安抚了对此忧心忡忡的商家。同时回应称,很多自媒体将天猫的线上自营解读为“天猫向京东学习。COM”,并联系到马柳芸董强多年前关于平台自营模式的口水战,说天猫现在自营相当于打马云的脸。
其实这个说法乍一看很外行。马云说,不卖货就没有新零售。要说自己卖货是打脸,那马的箱子呢?
3
天猫转型自营完全是一个误区吗?
恐怕不行。
早在去年10月,时任天猫超市及进出口事业群总裁的刘鹏发布内部信,称事业群升级为“B2C零售事业群”,主要调整包括新成立的FC (Future Clients For Customer)事业部、B2C零售事业群供应链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B2C零售事业群”和淘系是一个级别的,供应链也是从淘系分离出来的。当时“阿里决心投资自营业务空之前”的信号被外界解读为。
其中,核心的FC事业部一直颇为神秘。包括名字,都挺费解的。“客户的未来客户”字面意思是“客户的未来客户”,谁的客户,谁的客户?
据LatePost最新消息,猫享是FC事业部总经理赵坤(花名:空 None)负责的项目。
企业调查披露的信息显示,天猫100%控股的浙江猫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9日注册成立。从时间上看,茂翔应该是空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从原考拉海购事业部和原手机天猫事业部整合而成的FC事业部的组织前身来看,天猫APP作为阿里自营试验田的方向应该在当时就已经确定了。
这时,如果你回头看看FC事业部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你会发现“未来顾客”应该是指入驻自营品牌旗舰店的商家,而“顾客”应该是指扩大自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顾客在淘的购物体验。
4
天猫既然转型做自营,或者加强自营业务,就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为什么会出面否认谣言?
我们的猜测应该是时机和舆论的问题。
整合天猫刚一个多月,商家和新的操作系统还在磨合过程中,无论是商家还是外界,对天猫=品牌旗舰店的认知都非常强烈。这个时候宣布天猫转型直营,很容易引起很多误解,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比如商家可能会疑惑,淘宝-天猫整合的动机是不是为了给天猫转型让路。其实可能是因果因素。
另外,虽然根据后期LatePost的消息,很多品牌都欢迎猫享自营,因为实际上这意味着品牌多了一个大经销商拿货,何乐而不为呢?自主品牌旗舰店和官方品牌旗舰店似乎没有太大冲突。
但其实天猫旗舰店很多品牌都是品牌授权运营商做的。即使经营者不介意和猫竞争自营,但合同的独家授权是独家的,这是天猫做自营旗舰店的一个看得见的障碍。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放弃天猫改名为猫享的方式,和淘特一样,开始做猫享的新菜,独立APP。当然流量的成本也会上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推出猫享直复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购物体验,尤其是物流体验。如果匆匆上线,被媒体大肆宣传曝光,后勤达不到预期,无异于助长苗头,过度扼杀。
虽然现在猫享受线下自营商品,看不到物流时效,但以天猫超市自营配送时效为例。对于下单页面预计今天送达的货物,真正的下单会让你选择送达时间,不仅没有当天(周一)送达的选项,甚至周二送达也显示预约已满,最快只能周三送达。北京一线城市依然如此。
不少网友也反映,丹鸟快递(天猫超市自营快递)“很迷”,各地服务差别很大。
如果你选择SF而不是丹鸟,成本又上去了。反正是两难。
虽然现在时机不太对,但舆论提前搅局,让阿里有些尴尬。但阿里探索自主创业的方向恐怕不会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