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美团创始人哪里人(美团创始人王兴:拒绝马云邀请,4次创业失败,造就4900亿帝国)

"真正不顾一切追求成功的人不多,符合第二句“愿意付出非凡的代价”的人就更少了。”——王兴

从2010年王兴创办美团到2018年9月,在王兴的带领下,美团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再到2019年10月,美团市值成为腾讯和马云的阿里之后,仅次于马花藤,美团正式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在美团王兴的带领下,仅用9年时间,就做成了一个市值超过4900亿港币的庞大互联网帝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商业奇迹。

那么这个王兴是谁,他怎么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商业大亨传奇的创业之路。

王兴出生于福建龙岩,是客家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好学,脑袋极其灵活。开学以来,王兴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获奖无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别人家的孩子”。

1997年,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高中母校龙岩一中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学习。



2001年,大学毕业四年后,王兴顺利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术奖学金赴美留学。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王兴和很多优秀的学习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什么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话,那就是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

王兴的父亲王淼有着非凡的商业头脑。他早先当过建筑小工,搬过砖,扛过水泥。改革开放后,国内建筑业逐渐繁荣起来。王淼也看准了这个行业,开始自己承包工程,做包工头,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邓公1992年南巡讲话的发表,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王淼和几个朋友抓住商机,以300万元的资金办起了水泥厂,直到身价过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致富的人。



王兴美团创始人

王兴虽然生活在这样的豪门,却没有过上“富二代”的奢华生活。学习这个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是他用自己的真本事换来的成果。

但是,王兴家族中浓郁的商业气息,确实对王兴有着深远的影响,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唤醒了商业思维,对商业机会更加敏感,更能把握市场形势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美国的这些年,王兴亲眼见证了美国互联网发展壮大的繁荣景象。

尤其是2003年,全球第一家SNS网站Friendster正式上线并风靡美国,与王兴大学时的创意不谋而合,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这让对商机已经非常敏感的王兴一下子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王兴认为互联网必然是未来中国新的发展方向,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就在2004年,王兴毅然停止了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决定回国创业。这一年,王兴才25岁,带着满满的创业激情而来。

后来王兴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是这样说的:“那时候我除了思想和勇气,什么都没有。读完本科,我去了美国。除了我的同学,我没有社会关系。后来找了一个大学同学,一个高中同学,三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工作。”

他的大学同学自然是他的大学室友王会文,而他的高中同学则是赖斌强,他们是王兴创业最初的坚定支持者,对王兴帮助最大。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王兴刚刚以“海归”身份回国后,据说阿里的马云和万达的王健林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甚至开出了年薪800万的“天价”来吸引他。



但王兴一一拒绝。此时,在大男孩王兴的心里,一团创业激情的火在燃烧。

开始工作,王兴从来都不是慢吞吞,优柔寡断。2004年3月,王兴没有向家里要钱,而是三个人凑的钱。他们在清华东3公里的海丰小区租了一套三居室,随便摆了几张办公桌,开始了正式的创业。

王兴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叫“多多优”。三个人的基层团队,当时对编程还不是很精通。为了开发“多多优”的后台,三个人不得不自学编程,然后自己开发软件。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兴在协助编程的基础上还要负责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这对于一个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建设”,王兴首款产品“多多优”正式上线,瞄准社区传播板块。痴迷于“六度空理论”的王兴坚信,这个产品是可以“卖”的,会“一鸣惊人”。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多多优”项目的王兴等人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推广。市场反响很少,几乎无人问津。他的第一次冒险以惨淡收场。

但一次次的失败显然无法浇灭王兴的创业激情。很快王兴等人调整了策略,开始从不同的方向努力,试图找到能激发人们兴趣的项目。第二次创业很快又开始了。

二次创业期间,王兴等人做了很多产品,比如邀请网站“E-invitation”,一款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输文件的软件“Wap中继站”,甚至开发了拼音输入法软件“JustInput”等等。基本上两个月后就有产品了。



在王兴等人研发的众多新产品中,能够代表王兴二次创业的产品是一款名为“流浪地图”的软件,这是一款专门帮助在外留学的游子打印照片发给父母的专业软件,主要面向海外用户。

但正是因为用户数量少,这个产品无法广泛使用,无法拉拢大量用户,无法获得足够的营收,所以王兴的二次创业又失败了。

转眼到了2005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扎克伯格创办的脸书用户在美国呈爆炸式增长,其独特的社交传播方式与王兴的第一个创业产品“多多优”相似。

这让处于二次创业失败“阴霾”中的王兴等人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在大学校园里建立社交网络。



王兴等人一拍即合,立即按照脸书的模式和功能对“多多优”进行了修改,增删了“多多优”的部分功能,几乎完全模仿脸书场景,甚至抄袭UI,但“内网”也根据国内用户的习惯做了很多改进和优化。估计王兴等人当时是抱着“也能炒我鱿鱼”的想法。

2005年12月,随着“内网”的上线,王兴的第三次创业正式开始。

王兴等人对于这款“校园网”产品的瞬间成功是做足了功课的,因为“校园网”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大学生,王兴等人吸取了多多优项目推广不力的经验教训,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宣传。

比如,王兴拿出少量风险资金赞助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节,让学生注册“校内网”就能拿到学生节的门票;春运高峰期间,为报名参加“校园网”代表团的学生提供免费班车;夜深人静的时候,各大校园里到处贴着“内网”的海报;依靠浏览器网站进行推广等。



在王兴等人的努力下,这款“内网”产品发布仅3个月就吸引了3万多名长期用户,而且用户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到2006年3月,“内联网”用户数量激增至100多万,“内联网”成为。

然而,在“校园网”大火的同时,国内众多专注于校园SNS的软件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众多校园SNS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校园网”的发展一时不容乐观。

这期间,北大有人做“负网”,复旦有人做“全抽”,人大有人做“eDorn”,北航有人做“looface”,耶鲁海归张帆夫妇做“占座网”,陈一舟千橡做“5Q网”,等等。还有很多其他软件公司开发的SNS软件。



尤其是千橡和战作的SNS。com,两个校区,要么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要么有强大的关系背景,和王兴等十人在私宅里拉出来的“内网”差远了。这是王兴“内网”的硬伤。

更何况,随着用户的急剧增加,王兴的“校园网”已经不能满足服务器和宽带的需求,软件崩溃的情况也很多。然而,王兴的“校园网”正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硬件升级。

王兴作为最初的创业者,有自己的骄傲,不愿意向亿万富翁父亲要钱补贴项目。“内网”要想继续,只有两条路:融资和出售。

可惜“内网”的融资并不顺利。王兴等人对当时“内网”的商业模式、如何变现和盈利等问题感到困惑。融资商业计划书自然不会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而是直接被红杉资本抛弃,转投“占领网”。



就在王兴等人陷入困境的时候,千橡的老板陈一舟向校内网提出了收购校内网的方案,出价1600万元。王兴和几位创始人有过几次激烈的讨论。虽然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低头,卖掉了内网。

“自己养的孩子被卖了”,这是王兴等人当时的感受。签完买卖协议,王兴等人一起去吃夜宵,喝得酩酊大醉,哭得像个孩子。

这一年,王兴28岁。

“内网”出售后,与“5Q”合并,获得了资本充足的新生。2008年获得资本巨头孙正义4.3亿美元投资,更名为Renren.com。2011年,Renren.com以70亿美元的市值上市,成为当时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内网”出售后,作为创业人才的王兴显然不会停止自己的创业脚步。继续创业,取得真正的成功,是王兴的理想。

2007年5月,王兴等人创办了Fanbu.com,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Fanbu.com于2009年7月被迫关闭。

2007年11月,王兴马不停蹄地推出了新的社交网站“海内”,这是王兴继创办“校园网”、“樊菲网”之后推出的第三个社交网站。

“海内”为用户提供了很多服务,比如个人空房间、相册、校友记录、影评等等。它面对的主要用户群体高于“内网”用户。虽然它们之间有一些重叠,但重叠率并不太高。



第四次创业也是这样不温不火的度过,没有失败,也没有成功,但和王兴的初心相比,显然是失败的。

经过四次创业经历,王兴对国内互联网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对国内用户的心态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也让他萌生了创建一个类似groupon的网站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个网站可以成功。

2010年3月,经过王兴团队的精心努力,Meituan.com正式上线。由于王兴是“校内网”、“凡凡网”、“海内”创始人的身份,美团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虽然国内出现了几家团购网站,但都不温不火。美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再加上“吃喝玩乐”和“美团曾经很美”的强力宣传,Meituan.com迅速为人所知,注册用户猛增。



这次是王兴的美团。com不再有在“内网”拿不到足够资金的尴尬,很快拿到了天使投资人王江的种子投资,保证了美团的财力,做大做强。

2010年5月,美团上海站上线,随后美团武汉站、美团Xi安站、美团广州站、美团无锡站、美团南京站、美团石家庄站等美团陆续上线。com分站陆续上线,很快拿到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的A轮投资,然后是美团。com于2011年7月获得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总计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1年底,深知自己软肋的王兴主动邀请时任阿里巴巴B2B销售副总裁甘加盟美团。甘土扒貂终于加入了美团。com,并为美团量身定制了销售策略,使美团在硬件、软件、销售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为美团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之后,随着旷日持久的“千团大战”如火如荼的展开,一些团购网站因资金链断裂逐渐陷入破产。拉手网上市失败也为美团减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王兴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下,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一举占领中国团购市场大半江山。

2013年,曾经靠补贴“烧钱”的美团扭亏为盈。年底,它首次宣布将实现全年盈利。此时,投资机构也普遍看好美团。不久后,美团又获得跨大西洋资本的3亿美元C轮融资,正式成为中国团购网站巨头。

到2014年,在王兴的带领下,Meituan.com实现了460亿元的年交易额,市场份额达到60%,这对于成立仅四年的年轻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2015年,在强大的资本支持下,美团依靠烧钱补贴,与外卖巨头饿了么、百度外卖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百度外卖被马打败,退出外卖行业。目前能与美团外卖抗衡的只有阿里的饿了么。

随后,同年,美团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7亿美元,开始进行业务收购和合并,如收购酷讯、布局酒店行业;与大众点评达成战略合作,组建新公司——美团点评,拓展业务范围等等,继续完善美团的产业链。

接着,王兴作为美团点评CEO,继续带领新美团一路狂奔。除了完成新公司33亿美元的首轮融资,美团点评还将业务拓展到支付、共享服务、打车服务、生鲜配送甚至出行服务,基本实现了“美团应有尽有”的口号。



2018年6月22日,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等国际及外资银行的保荐下,美团点评正式向HKEx递交IPO申请,并于当年9月20日正式登陆HKEx交易大厅。

次年11月,王兴以519.7亿元的总财富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8位。

在2020年1月发布的《2019胡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美团以超过4900亿元的市值排名第六。

至此,王兴的第五次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