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齐鲁点记者于博生见习记者楼凯实习生陆
济南废旧衣物回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如何?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行业发展良好,但要想进一步发声,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
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代理人。
济南工厂一个月领20万。
以迅鼎科技为例。从他们的场景模拟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居民将旧衣服交给上门回收人员后,回收人员将回收的旧衣服大致分类,送到类似迅鼎科技的上级工厂。到了工厂后,旧衣服在流水线上进一步分类。按质量,差的直接粉碎提取布绒等。质量好的产品按不同类型包装。在这个环节,旧衣服分两批,差的会送到下一个工厂再加工,做成拖把、防冻布等二次回收产品。好的送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在港口,穿过的衣服将由远洋货轮运往海外。
赵杰飞看着工厂进进出出的货车,很有成就感。“我们都是按吨计量的,出口方一顿饭5000元买我们的货。”在迅鼎的工厂,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卸下30吨旧衣服。一栋厂房,几张跑台,一群员工,构成了济南二手服装出口厂的整体架构。因为出口企业可以消毒,赵杰飞节省了一定的成本。“一个月除去收购成本、租赁成本、人工成本,净收益在20万元左右。”出口服装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除了收发二手衣服,杨杰飞和张明还需要发展代理。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回收废旧衣物,并加入其中,是他们考虑的重要问题。除了依靠回收商,出口工厂也会选择与住宅物业合作。杨杰飞在操作过程中与物业接触较多。在小区里,他按照广告,租了空的房间,放置广告牌,让居民知道他们的存在,扩大他的接收连锁网络。“我们还会放一些回收箱。居民可以把旧衣服放在垃圾箱里,我们会定期收拾。”在回收桶的放置上,杨杰飞坦言效果不是很好,有些衣服质量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有时候桶里会有污染。
在济南南部山区的回收厂,老板孙尚成成了“Tik Tok达人”,每天做视频上传,定期和粉丝互动。和赵庆雷类似,他的生意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了拓展,越来越多的线下代理商和优势客户通过短视频平台找到了他。
下线市场亟待发展。
产业还没有形成闭环。
“济南的出口工厂数量应该只有个位数。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当地市场还没有打开,居民还没有充分接触到废旧衣物的回收和环保。”被问及发展问题,杨杰飞坦言。
“一级出口订单很多,有时候货收不回来。”杨杰飞认为,山东的旧衣回收行业发展不像南方那么普遍,大部分人对旧衣回收并不了解。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纺织行业消费纺织原料4970万吨,占全球纺织原料消费总量的48%,2017年为52%,2018年约为55%。
业内人士认为,这就是废旧衣物回收行业的困境。目前废旧衣服再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线下市场回收不了一定量的货。很多工厂仅限于小批量订单,居民对行业的认可度和废旧衣物环保再利用的观念亟待提高。
记者调查发现,济南地区的废旧衣物回收,靠的是“最后一站”的外地企业。这一带只有回收商和单一的回收厂和加工厂,出口货物需要借助沿海地区的工厂出海。“除了地区储备,航运是一个主要条件。济南通江达海不如沿海城市快。”张尚成说,出口海外需要大量订单才划算,手里的货太少,直接走海运不划算。
在粉碎加工再利用方面,济南地区可以实现自主调配,很多中小型加工厂可以对纺织品进行二次再利用。业内人士介绍,粉碎再利用的产品一般都在国内销售,济南老城区也有一些小店从事羽绒再加工业务。除了统一订购,他们还从回收者那里购买一些材料。
国家发改委在《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将来,我希望我能发展成一个直接出口商。当我收到海外商品时,供货数量在增加。从济南出发,我可以直接把二手衣服送到世界各地。”杨杰飞和张尚成有着相似的发展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