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客服打电话说更换pos机(POS机推广现“李鬼”,乱象频出海科融通如何“擦屁股”?)

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乱象仍难断绝。这一次,问题出在业务员推广上。5月24日,多名用户向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反映,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融通”)业务员在推广POS机产品线时,隐瞒机器真实成本,导致用户资金损失,甚至出现大量冒用“Lacarra”名义进行宣传的情况。收到机器后,用户发现“李悝jy”变成了“李鬼”。业内人士分析强调,业务员隐瞒POS服务的真实提供者和真实费率涉嫌虚假宣传,支付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面临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拉卡拉客服



用户押金尚未退还。

5月24日,多位用户向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反映,海科融通遭遇的POS机促销骗局造成的资金损失至今仍未解决。用户李婷(化名)指出,他在5月13日接到业务人员的推销电话,对方通过邮寄方式向他提供了一台泰科融通POS机。

据李婷介绍,5月15日,他收到了POS机快递,并按约定向快递员支付了99元激活押金。“在沟通过程中,业务员多次向我承诺,机器只使用99元激活押金,收到机器激活当天退还99元押金,使用期间不产生任何费用。”

李婷说,收到POS机后,他通过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个名为“融信支付”的链接,绑定了身份证、储蓄卡、信用卡等信息,完成了激活。同时,为了退还99元的押金,李婷还按照工作人员所说进行了200元的刷卡操作。200块钱很快到了,但是押金没有退。

关于99元里的押金为什么还没有到账的问题,李婷提供给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的聊天记录显示,工作人员回复称,由于系统更新,第一笔押金达到420元计算的标准后才能退回到99元,押金的金额会变成519元。随后,李婷再次刷了一张420元的卡,但最后金额只有15.69元。

对此,该工作人员给出的回复是“由于公司后台查询激活指标,需要隔天到账”,但该工作人员并未回复15元到账的原因。时至今日,李婷仍然找不到这笔资金去向的答案。

同样经历这一过程的还有浙江用户周信(化名)。周信说,在被工作人员拉黑之前,他被告知未支付399元是因为他购买了VIP权限。“但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买的这个VIP权利,涉及到什么权益。”周信称“海科融通太霸道”。

根据周信显示的聊天记录,周信也是通过“融信支付”链接完成激活操作的。沟通中,业务员还告诉周信“第一笔交易不能超过400元,为了走银行风控,第二笔交易可以刷500元激活机器”。

金融专家苏指出,收单行业相关的POS推广多采用代理模式,涉及机构较多。人员流动性强,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考核和收入方式比较单一,容易滋生乱象。

冒充拉卡拉为“李鬼”

值得一提的是,海科融通的业务员除了在推广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外,还冒用上市支付机构Lacarra的名称。

李婷和周信先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相关业务员的电话中,他们首先表示自己是拉卡拉的业务人员。直到收到POS机,“李悝jy”才改成“李鬼”。

李婷指出,他用信用卡两次归还99元押金未果,第二张信用卡也没有及时到账后,除了询问资金流向,李婷还问对方“你是什么公司的?”该工作人员依然直言“Lacarra支付有限公司”李婷展示的交易截图显示,收单机构、商户名称、交易对手名称均为海科融通。

“收到POS机的时候发现不是拉卡拉,也问过对方,没有得到回复。”周信也说道。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5月以来,大量新投诉海科融通冒用Lacarra。根据用户描述,来电者用了“原POS机费率提高”、“原机器不行了”、“回馈客户推广新产品”等一大堆理由吸引用户注意,并通过“低费率”进一步说服用户使用。

根据很多用户的反馈,工作人员收到机器发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后,往往不直接回应,或者不予理睬,或者含糊地表示也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但为了退还已支付的激活押金,用户只能按照对方的操作提示继续激活,最终会进一步造成资金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今日从拉卡拉处了解到,拉卡拉明确表示,公司从未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过终端更换活动。对于冒用“拉卡拉”名义向商业机构、公众和用户非法销售POS机、实施终端更换等欺诈行为,公司将坚决打击,并通过司法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用户切身利益。

客服回复以业务员告知的信息为准。

据北京商报今日调查,在各种投诉平台中,因海科融通业务员隐瞒真实情况而引发的投诉屡见不鲜。不少用户反映,海科融通业务员承诺“用机不收费”、“信用卡秒到账”。收到从49元到99元的押金后,实际用途又被扣除299399元,被指用于购买VIP权限、押金等名目。有的业务员回复需要满足新的信用卡条件才能退货,有的则直接拉黑用户。

根据受访用户提供的“融信支付”注册链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用户服务协议》中提到,融信支付是海科融通为用户提供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支持服务的互联网平台。5月24日,海科融通客服也向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证实,融信支付确实是海科融通的平台,用户也可以通过下载App注册使用。

至于普通用户使用“融信支付”产品会产生哪些费用的问题,海科融通客服表示,公司的机器只有缴纳服务开通费后才能使用。激活机器后,用户可以联系销售员退还机器的邮资。但具体的开业费退还标准和时间以业务员提供的信息为准。

此外,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还就业务员是否知晓其他支付机构的冒用行为,以及采取了哪些措施规范业务员推广乱象的问题,向海科融通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资深金融分析师王鹏博表示,海科融通的乱象也是当前收单领域的一个缩影。用户在被诱导消费的同时被强制收费,也反映了海科融通在这方面的管理漏洞。

据北京听云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广林介绍,某支付机构业务员冒充某知名机构宣传业务,涉嫌侵犯该诈骗机构的商业信誉。欺诈机构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有造成严重损失等恶劣情节的,可以依法追究欺诈机构和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海融通怎么“擦屁股”

支付机构如何监管外包代理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无疑也是一大难点。特别是收单机构,一方面需要代理商深入人群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又缺乏对庞大的代理商群体的控制。至于代理商在推广业务中造成的乱象,除了让用户投诉,跑不掉的支付机构不仅接二连三遭遇问责,还容易成为监管处罚的对象。

从目前用户公开的投诉信息来看,海科融通正在为业务员推广引发的各类投诉“擦屁股”,部分遇到与李婷等人同样问题的用户已经退款,但更多用户仍在等待海科融通的进一步回复。一位已经退款的用户直言,退押金花了近半个月,涉及代理、业务员等多个方面。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是a股上市公司翠微的子公司。2011年12月,海科融通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营业执照为全国银行卡收单业务。2019年以来,海科融通多次因收单业务违规被处罚,仅2019年就收到6张罚单。据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海科融通已被罚款220多万元。

苏分析认为,目前海科融通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不展示真实信息、冒用其他机构名称等行为,说明其在金融营销宣传过程中仍存在不当操作,也反映出其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监管要求,支付机构应当履行对合作伙伴的监管义务,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设立审核门槛。”苏指出,普通用户应加强对所谓“推广人”身份和信息的鉴别,如有疑问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咨询。

魏广林进一步强调,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销售人员隐瞒POS服务真实提供者和真实费率,涉嫌虚假宣传,给用户造成损害的,支付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面临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廖萌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