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移出群聊怎样删除群(被移出“微信群”就等于“被开除了”吗?)

2017年4月1日,王某某进入某学校,做教师,月薪4500元。同年9月,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3年。2020年11月4日,王某某因病住院,11月18日出院。2020年11月5日,王某某被学校宿舍管理组除名;此后,王某某无法实施钉钉考勤,出院后也未上学。2021年4月,学校将王某某除名。结果,双方发生了争执。2021年7月,王某某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学校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9100元,未续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28900元。

[案例分析]

庭审中,王某某陈述自己的工作是生活老师,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任务分配、各项管理都是通过钉钉工作小组进行的,生活老师离开学校的钉钉工作小组就无法开展日常工作。管理员将其从宿舍管理群中删除,证明我已被学校辞退的事实。所以学校要赔偿违反劳动法与我解除劳动关系。

学校辩称是宿舍管理工作小组,而不是学校工作小组,是管理员把王某某搬出去的。2020年3月4日,学校仍对吴某某进行关怀,并有电话记录,显示其当时并未被辞退,而是王某某本人离职,未正常上班,旷工半年后学校将其从某社交软件工作群中除名,因此学校并未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试验结果]

仲裁委员会认为,小区管理小组是王履行工作职责的主要方式。王患病住院期间,学校将王调离住宅管理组,致使王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其实质是拒绝为王提供用工条件,并打算与王解除劳动关系。王某某虽于2021年4月被学校开除,但自其被调离宿舍管理组后,王某某一直无法履行职责,学校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将王某某调离宿舍管理组及吴某某旷工的合法性,应承担不利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标准指引》第二十二条,仲裁委员会依法支持了王某某要求赔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不续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

[万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用社交软件工作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模式。很多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和任务管理都是通过钉钉工作小组来进行的,甚至在一些岗位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工作小组,劳动者就无法开展日常工作。社交平台逐渐成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一旦劳动者被移出特定的群聊,就无法开展日常工作,导致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破裂,从而引发纠纷。

被移出群聊怎样删除群

作为企业员工,还能随意成立工作小组吗?要不要加强微信群的管理?作为一名员工,你学会如何应对被踢出群体了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