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记者刘询
通讯员彭懿
近日,一段关于男星胡兵治疗幽门螺杆菌的vlog记录冲上微博热搜。他记录了自己治疗的全过程,并告诫所有网友,幽门螺杆菌会危害肠胃,长期发炎会导致癌变。12月18日,消化内科专家提醒,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胃部不适最好做呼气试验。
男星录像治疗过程引人关注
胡兵在视频中称,自己在直播过程中发现肠胃不适,去医院做了C14呼气测试,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显示检测数据是1107,医生解释说这个数值超过100就是阳性。一起吃饭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原因。于是,胡兵要求全队做检查。
用药14天后,胡兵再次去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时,检测结果不到100,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记者翻看评论,不少网友表示担心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人说单位体检也有这一项,只是没怎么关注结果。
幽门螺杆菌爱“菌落”感染
“幽门螺杆菌很常见,这种‘寄居’引起的感染很多。一个人经常因外出就餐、聚餐等被感染。,而回家吃饭不分餐,不使用公筷,导致全家被‘中招’。”亚心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祁立平主任说,最近有一位家住汉阳的患者,工作娱乐餐吃得特别多。最近她胃部不适,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于是建议家人也检查一下是否“超标”。这次检查居然发现她的父母、丈夫和与郭女士同住的孩子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然后一起开始治疗。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细菌,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病原体,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感染率。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60%。“口对口”传播和“粪对口”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另外,幽门螺杆菌的“战斗力”也很强。戚立平主任说,胃粘膜外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均可检出幽门螺杆菌。父母感染后,子女感染率明显增加,配偶和同胞之间也有传播。所以,当一个人发现Hp呈阳性时,很可能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他的家庭。
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了2至3倍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多大?齐丽萍说,90%以上的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最终导致胃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可增加2至3倍,而在发展中国家,约63%的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症状,有的会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打嗝)等。如不治疗,少数患者会逐渐演变为胃恶性肿瘤。
有上述消化道症状的人,或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做个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感染了Hp。
呼吸测试可以快速检测
C13和C14呼吸测试是最简单和最准确的方法。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齐丽萍说,就空饭后口服一粒胶囊2小时以上,静坐一会儿,然后吹气,等待结果。
C14有一定的放射性,虽然极微量,对人体伤害不大,但仍然不适合备孕、孕妇、哺乳期和儿童,而C13呼气试验几乎没有放射性,适合任何人群。
如果一个月内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会影响检测结果,最好另找时间复检。
专家呼吁分开用餐
"自发清除幽门螺杆菌几乎是不可能的."齐丽萍主任提醒,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计划长期服用PPI抑制剂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一定要去医院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日常生活要多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要洗净后再吃;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单独的用餐系统,给人盛菜用筷子;如果家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要为他准备专用餐具;大人不要用嘴碰宝宝的奶瓶和勺子,更不要嚼东西喂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吉姆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请提供新闻线索。一旦被收养,你会得到报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