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个月前韩国的“神操作”吗?简单说就是迷惑行为之泡菜的中文翻译: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通过一项修正案,正式将 김치 的中文翻译定为 “辛奇”。
时隔一个月我偶然发现,这个月初还有韩国人对于这样的改革感到赞赏,并随之好奇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通过这一项修正案时提到的研究了中国八大方言的理由。
문화채육관광부 국어국립원 韩国体育观光部-国立国语院
从国立国语院的消息邮件中听到了将"김치(Kimchi)"的中文名称定为"辛奇"的消息。 幸好不是'泡菜',而是'辛奇'。 听说在决定"辛奇"时,还考虑过中国8大方言的实际发音,能知道这些发音吗?
而官方给出的答复是:
因为中国没有"김(Kim)"的发音,所以选择了和"김치(Kimchi)"发音相似的"辛奇"。 因为中国没有'김치(Kimchi)'发音,所以很难介绍这个发音。 研究了中国八大方言的发音,意味着研究了中国八大方言的音韵体系。 即,研究中国八大方言的音韵体系时,使用发音与"김"相似,在意义上也具有辣的特征的"辛",选定了"辛奇"。
大家可能对这次韩国的迷惑行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今年6月时,韩国国民提问:
문화채육관광부 국어국립원 韩国体育观光部-国立国语院 2021.6.23
那么能不能用辛奇的汉字,注册为沈菜而不是泡菜呢? 国语词典、汉字词典、翻译器都要求大幅修改。
说实话,我觉得按照辛奇这个发音使用也不错。 比如说像金菜一样的...
文化观光体育部应该积极出面阻止东北工程。
防弹少年团正在努力宣传김치(辛奇),但是用中文字幕宣传了泡菜,因此数亿名中国人(对于김치的中文翻译)被教育成泡菜,真让人伤心。
不管怎么宣传辛奇,如果文体部没有准确的字幕,中国人当然会学习泡菜。 ㅠㅠ
沈菜或金菜或辛菜.. 什么都行,就请修改一下吧。
官方回复:
문화채육관광부 국어국립원 韩国体育观光部-国立国语院 2021.6.23
标准国语大辞典和韩国语泉使用"沈菜"作为词源,敬请参考。 另外,由于"辛奇"来自汉字"沈菜",所以也被归类为汉字词,虽然源自汉字词,但历史上形态不同,因此也被归类为固有词。 如果是教师/学生,请遵照教科书的意见。 下面附上韩国语泉中的"辛奇"的词汇历史资料,敬请参考。
韩国将中文译名命名为“新奇”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甚至在8年前就有过这样的讨论。
2013年11月,大韩民国农林畜产部曾推广一段时间。但由于“新奇”这个名字在中国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且韩国在此期间正处于蜜月期,韩方并没有坚持这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话题,称会从长计议。
时隔多年,韩方再次提到中文译名命名,并准备积极推向“新奇”。可见他们对“泡菜”的中文翻译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中国文化的争议早有怨言。
刚才我们提到的,根据韩国官方的解释,“新奇”不仅在发音上与“泡菜”相似,还意味着“辛辣、神奇”。
一般来说,我们在对商品名称所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特点和功能:
识别人和事物的功能;
传达意思和指示的功能;
蕴涵的作用。
从韩国官方的角度来看(仅表示韩国官方,不代表我自己的立场):
1.如果翻译成“泡菜”,很容易与中国四川的泡菜混淆,使人们在市场上无法更加容易地识别出韩国泡菜,从而无法保护韩国自有品牌。
2. 翻译成“韩国泡菜”?虽然“韩国”一词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但“泡菜”的形象在中国市场上却有多种多样的形象,在传达韩国独特食物的意义上还不够清晰。
3.最后建议翻译成“辣白菜”,这样似乎更安全。遗憾的是,这个名字不能囊括所有种类,而且它的食材不仅仅是泡菜,还只有“辣”。
因此,韩国人在20年前就想出了将首都서울(Seoul)的中文译名从“首尔”改为“首尔”的成功经验,并找到了将音译和汉字结合起来创造译名的另一种方法。
由于汉语中没有kim的发音,他们从相似的发音中发现了“Xin”这个词。“辛”在汉语中有“辣”的意思,“奇”是“奇”的音译。韩国人认为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吃起来辣,吃起来神奇”。
不得不说,从语言翻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是了不起的。不过毕竟不是新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理想的话5年起,效果不佳的话保守估计20年以上都有可能。
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和中国市场的可接受性,“韩国泡菜”、“泡菜汤”在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印象,以及汉字的语言习惯,这样的翻译是否能让中国的官方和广大市民以及各个有着相关菜品的餐饮商户,就不得不提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面对我国的崛起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明显已经很焦虑的韩国人,越来越敏感,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文化矛盾和冲突。
在合理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我们中国的韩国语教育者以及翻译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探索更多的沟通交流方式。
讨论:你觉得韩国这次的泡菜改名能成功吗?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