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还在上大学的王琪老师就加入保险业,在零人脉的情况下,通过陌生电话打开市场。后转型到永达理,连续82个月保持EVERPRO的冠军,达成8届百万圆桌MDRT会员、2届COT超级会员,荣获国际华人保险IDA金龙奖、中国保险名家管理金奖、中国保险之星CMF金星主管奖、2017~2021连续蝉联福布斯中国保险百强精英等各项荣誉。
王老师拥有极强的共情能力,想他人所想、忧他人所忧,知人更知心,成为客户心中值得信赖的经纪人,伙伴心中最温暖的团队长!培育了1位业务总监,近80人次的百万圆桌MDRT 会员。
小友:您很早就加入保险业,当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做出这样的选择?
王琪:我大学还没毕业就入行了,到现在已经14年,确实比较早。我本科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在校时属于品学兼优型,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大三升大四阶段,我到企业实习,当时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助理,相当于甲方,乙方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本是我毕业后的理想职位。可在实习中,当我作为甲方跟乙方接触时,发现创意总监的工作也要跟着甲方的思维走,而不是无拘无束,无法自由发挥创造力,这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所以那几个月带给我很多思考。
大四准备找工作时,我就静下心来做了性格测试、职业测试,发现我更适合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老师、导游、市场策划。我也对广告业做了整体梳理,发现市场策划更容易晋升,能掌握话语权,而创意设计的工作偏向执行层面。所以我投的简历都是市场策划相关的岗位。
其中,保险公司的招募官跟我说,做市场策划肯定要了解行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触市场,而保险顾问就是接触一线市场的。所以机缘巧合下,我误打误撞进入了保险业。
当我通过学习、培训,了解保险后,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能让大家透过规划预约未来想要的生活。我以前学设计,是发现美、创造美。而做保险规划师,我觉得是传递美,协助客户拿走担忧,规划未来,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缔造者。
小友:保险是和人打交道的行业,契合您的性格。但您大学没毕业就入行,最开始是怎么展业的呢?有没有遇到困难?
王琪:我当时处于大四阶段,身边只有同学和亲戚。同学还没开始赚钱,而我妈当时对我做保险的态度是,可以锻炼下,但亲戚、朋友一个都不能找,所以初期我是零人脉。
最初我问主管,我这样的状态能把保险卖给谁。他当时拿出了一支笔,说:“这支笔可以写字,我把它送给你,你要不要?”我说:“当然要”。接着他把笔和笔盖分开,只给我一个笔盖,问我要不要。我说:“我要的是笔,不是笔盖。”
然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今天送给你一份保险,保障生病后可用,你要不要?”我也回答要,因为我知道保险本身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只是很多人不了解,就好像主管给我笔,我会收,给我笔盖我不要一样。
这时,主管把我带到窗边,看着外面形形色色的路人,问我:
什么人不会生病?
如果生病了是花自己的钱,还是有人买单更好?
是不是有人因没钱而无法看病?
......
在这样的启发下,我坚信:人人都是需要保险的,因为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生病,都会需要恢复健康的治疗费用。我秉承的价值观是:不是因为看到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到。
于是,我就想了一个自编电话号码的方法,通过打陌生电话展业。我便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然后依次替换其中的数字,比如尾号是0102,就替换为0103、0104,以此类推。
由于自编的号码拨通率很低,有的关机,有的是空号,所以会面对大量的失落。可能100个电话里,4成能接通,能说上话的有3成,有的人可能比较客气,有人会很不友好,但这些不重要,我知道每拨打100个电话,一定能找到3~5个有需求的客户,能约2~3人见面。
所以初期我要求自己每天打200个电话,即便前10个电话我可能就约到人了,但也会坚持把剩下的号码打完。我经常打到晚上9点、10点,最后一个离开职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所以我并不会觉得过程有多难。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打电话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而且我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坚信我在电话这头嘴角上扬的笑容,电话那头的客户一定能感受到。所以我每次打电话,都会在座位前面放一面镜子,即便对方看不到,我也会带着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把电话打完。有时连着打完2小时的电话后,我两边的咬合肌都是酸痛的。前两年,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开的市场。
后期,我详细分析了自己的优势与性格特点:真诚、认真,务实,逻辑清晰,更适合年轻的客户,而新生儿父母,随着孩子的到来,家庭责任加重,是理想的客户群体,我就聚焦到了新生儿市场。
当时我二十四五岁,客户年龄在25~35岁之间,跟我也很匹配,于是积累了大量共同成长的客户。直到几年后,遇到了我职业生涯的瓶颈期,也促使我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小友:您当时遇到了怎样的瓶颈?又是怎么突破的?
王琪:因为新生儿市场,大部分父母工作不久,经济处于起步阶段,保单的件均相对比较低。我那时每月都有八九单,月收入在2~2.5万之间,维持了两年,再往上就很难突破了。而且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成长。
经过几年的积累,工作逐渐进入高原期,只要够勤快、够真诚,就可以找到有需求的客户,但也缺乏挑战。可我内心是渴望成长、渴望突破的,希望获得多维度的提升。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符合趋势的定位往往决定了事业的成长高度与速度。以前是埋头干活,26岁那年,我决心要提升自己,突破自己原来的工作模式。于是,我出去了解了各家保险公司,也广泛学习了各种课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堂“财富座谈会”的讲座,对我触动很大。回想自己忙忙碌碌这么多年,为的是获得内心的从容和对未来生活的确定感。如果我们在赚钱的同时,通过资产结构的优化,可以获得一份长久的被动收入,会带来更多安全感,这是我想要的。
一路走来,感恩客户对我的信任,我也希望成为客户心中的骄傲,所以,常常会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给客户带去更多有价值的资讯。因为一直渴望能加入赋能型的团队,拥有一个持续成长的学习型环境,所以2014年,我就转型加入了永达理湘菁团队。
小友:您到新的平台后,做了哪些调整,保持怎样的发展节奏?
王琪:保险服务从成交开始,无论我去哪个平台,都不会落下对客户的服务。所以到了新公司,我给每一位老客户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也明确说明我选择成为经纪人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之前的服务依然会持续,在品质养老、子女留学规划,财富保全与传承方面,随着专业的精进,可以为客户朋友提供优质的资讯服务。很多老客户都非常认可我经纪人的身份,不仅优化了原来的家庭保障,还逐步开始布局未来的品质养老和财富传承,因为非常认可我的专业与服务,帮我介绍了很多客户朋友。
前几年,我的重心在行销专业提升上,我会每天参与对练,约两三个人交流,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第一年用了4个月时间达成MDRT百万会员,随着专业度的提升,第二年达成2倍百万会员,第三年达成3倍百万会员COT,也是当时团队的第一名。
第四年我把重心放在团队发展上,仅仅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总监。2019年我结婚生子,这一年里培养了20位百万会员,3位COT内阁会员。2020年疫情期间,我育成了一位总监。截至目前,王琪团队累计培养百万会员近80人次。我个人也获得了保险名家管理奖金奖、中国保险之星CMF金星主管奖、IDA华人金龙奖、2017~2021年福布斯·RFP中国保险百强精英、IMA保险名家理事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区区域主席,联合出品了两部行业公益电影《人在险途1》、《人在险途2》。
入司以来,我蝉联了82个月名人堂Everpro的冠军,即便怀孕生子期间也没有间断。我并没有刻意追求,只是我对这个行业充满热爱,自然而然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很多人都好奇,我在培训、讲课,管理百人团队之余,为何还能保持月月高绩效。我认为只要对待客户像对待朋友一样,他想到的,没有想到的,我们都能多想一步,不断优化服务,不断自我提升,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客户自然会帮我们介绍客户。因为会买保险的人,本身就属于责任感强且充满爱的群体,他们更希望周围的好友得到专业建议和优质服务。
小友:82个月,整整7年不间断也很厉害!您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王琪:有一位通过陌生电话开发的客户,10年前客户刚生完孩子,我们在电话中沟通完需求,之后我去他家讲解方案,当天客户就购买了保单。我到永达理后,跟这位客户分享过自己的转型,但他们那时比较忙,我们平常也没什么机会见面交流。
2016年3月初,湘菁团队当时推出了一个很有爱的活动,让大家选出心中第一季度就能达成百万会员的人,很多伙伴都投票选了我,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相信我能达成的理由,当时特别感动。我也相信自己能做到,但对于当时的我还是很有挑战的。直到3月26日,距离一季度结束只有5天时,我还有一半的业绩缺口。
特别巧的是,就在26号当天,我突然接到这位客户的电话,问我晚上是否有时间,有一些财务规划的需求,想见面交流一下。我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了适合的方案,当天讲解完后,客户就分别为自己、太太还有孩子配置了高额资产型保险,助我在第一季度达成了百万会员。这位客户令我影响非常深刻。
他们夫妻俩感情很好,工作也很不错,退休后加上我为他们设计的商业养老金,夫妻俩每月有六万多的被动收入。如果按照传统的打理方式,退休时是很难实现这样的品质生活的。因而,客户也非常感激我为他们做的财务规划。一路走来,我们彼此祝福,共同成长。
从业之初,我主要做基础保障,为客户拿走担忧;现在我主要为客户做财务规划,更多的是帮助客户达成想要的幸福生活。
我常常和团队伙伴说,我们是幸福的规划师,每一天和朋友交流都应该是喜悦而又丰盈的。我们的工作价值,就是让每一个努力奋斗过、全力付出过、用心去爱过的人,进入暮年之后,依然拥有良好的财务基础,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足够的生命尊严。
小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组建团队的?如何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王琪:其实我之前在保险公司带过一个小型团队,但那时的团队是线性管理,我要组织开早会、二早,辅导组员、陪访,留给自己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经过思考,我把重心放到了个人业务上。
转换到新的平台,前三年我依然在精进个人业务,积累了丰富的行销经验,也想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所以2016年,我决定发展团队。得益于我们公司的水平时间管理,平台化运作,可以把时间的效率放大很多倍。比如我可以和组员一起参加早会,周六一起学习、进修、探讨、提升,周六的财富座谈会我们可以自学,也可以邀请客户参加,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多维度成长。所以用了9个月,我就晋升总监,也是公司当时最年轻的总监。
我们团队的价值观是:情感有温度,专业有广度,服务有深度。团队内部特别温暖,只有我们内心柔软,充满爱,才能把温暖的感觉传递给客户,在与客户沟通交流时充满温情。我们不仅在资产规划方面专精专业,而且还会广泛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流,扩大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生活。而客户服务是长周期的,我们会本着长期主义的精神在行业里深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服务。
在团队管理上我会严以律己,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以身作则。面对不同类型的伙伴,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潜能,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时,我也会全力协助。得益于我有着丰富的行销经验,所以当伙伴们遇到任何行销问题,我都能第一时间给出方向上的指引,辅助很多伙伴成为百万会员,在这个行业里持续成长。
团队管理中,向下兼容很重要,我本人的包容心比较强,沟通协调中会换位思考。我们属于市场营销类工作,难免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会用很多积极的方式调节情绪,也会帮助伙伴调整。比如平时会去上一些身心灵的课程,不断修身修心,也会打打泰拳,大汗淋漓之后便会满血复活。
我比较重感情,对组员和对客户的初心都是一样的,但凡我能做的,都会给大家最好的支持。我一直觉得懂比爱更重要,事业伙伴要长久同行,心一定要聚在一起,所以无论伙伴遇到怎样的挑战,包括工作、家庭、情感上的,我都会陪着他们。
由于我的共情能力比较强,能够感同身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无论跟客户还是组员都比较交心。我本身也是“塔罗牌”、“生命密码”的讲师,DISC国际认证的讲师和顾问。其实,如何说客户听得懂的语言,做一个客户喜欢、信赖的保险顾问,是一门艺术,也值得学习、提升。
小友:明天的访谈我们邀您详细分享谈话的艺术。最后我们聊一聊未来吧。3~5年内,您和团队有着怎样的规划?
王琪:我之前做过一个五年规划,期待自己在36岁时升任副总,38岁升总经理。吸引更多热爱学习、敬业踏实,坚持长期主义的伙伴加盟,希望团队5年内达到700人,培养超过10位总监,3位副总,其中50位能达到百万年薪,10位能到百万税金。
我希望为行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的领袖,带领一支高精尖的团队,将退休养老送进千家万户,成为客户财富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