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头条号:老麦道
三星手机雄踞全球安卓手机出货量第一已经多年,即便前两年在华为的攻势之下,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请注意,三星的增长是全球,而非中国,在中国市场,三星手机的竞争对手实在有点多,也有点难以对付,除了苹果,还有本土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众多母子品牌,三星在中国开拓手机市场相比在其它国家并不那么如意。
但三星作为一家科技巨头,虽然在战术上没法拿下中国市场,但在战略上非常重视中国,即便手机份额被列入“others”,但也是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按惯例发布和推广新品,并且在手机系统上也重视用户意见,尽量做到本土化,其颇受好评的OneUI已经更新到3.0版本。
因为三星的重视,在国内也有不少的忠实“星粉”。
同时,三星每年推出的新品,无论在外观、工业设计和创新上,都体现了一个大厂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也引领了手机发展潮流。
但即便如此,随着国内手机品牌品质和性能的不断提升,用户选择国产手机的比率越来越高,这对于三星手机的推广并不是乐观的事儿,在比较年轻的群体当中,有的从来没有用过也没有了解过三星手机,更极端的是,在网络上居然有“用三星手机就是异类”的说法。
用三星手机就是异类?这从何说起呢?三星手机什么时候被打上“异类”的标签呢?
异类,一般情况下是形容某个人的行为举止与常人大不相同,或者不合群,或者语出惊人。“异类”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的褒贬不一,在“用三星手机就是异类”这句话中多多少少感觉有点贬低的意思。
如果以三星手机份额少,用户少作为“异类”的标准,那么用索尼手机、谷歌手机、诺基亚手机的用户是不是都属于“异类”呢?
换一个角度来看,确实有相当的用户追求个性化,满大街的苹果、华为和OV,我用的手机不想和大众雷同,我就喜欢用三星索尼,这是一种正常的个性化消费行为,无可厚非。
但如果非要给用小众品牌手机的群体打上个“异类”的标签,这多少有点以偏概全的味道,说到底,也就是个手机而已,用户喜欢什么就用什么手机,勿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消费行为。
那么,三星手机官方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品牌如果被舆论打上某个符合,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这家公司都会做一个符合自身利益的评估,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应对?
就“用三星手机是异类”这句话而言,用中文的传统思考会有不同场景下的解读,无论如何,三星公司肯定是要往正面去引导。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一家公司公关的实力了,你是竭力辩解我三星手机不是异类,还是全力消除这样的字眼?
三星选择的是“借力打力”同时做了一波巧妙的营销,一起来看看三星是如何应对?
5月24日,某媒体转载的一篇文章中开篇就说道:过去,用三星手机是潮流,现在用三星手机是异类,接着文章用数据描述了三星手机不太理想的现状。
确实,在十年前,三星手机非常受到国人追捧,那个时候,三星智能手机的风头一度超越了苹果。
三星手机看到了这篇网文,于是在5月25日凌晨发布了一条微博,如下图: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三星此举是一次非常巧妙的借力打力营销,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其一、三星公司响应比较及时。
一家企业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比如针对三星手机说“用三星手机的都是异类”这样的舆论事件,企业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24小时内”反应原则。
一般情况下,面对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事件,24小时内的反应非常重要,这是决定这个事件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三星galaxy微博是在25号凌晨发布了这条响应的微博,可见三星手机针对“异类”一说比较在意,也很重视,团队在当天就如何针对“异类”进行反驳拿出了解决方案。
其二、借力打力的巧妙营销。
三星打出的这张牌是一篇文案策划,内容也很简洁,上半部分是文字:
致:与众不同的您,
因为您,我们绝不随波逐流;
因为您,我们一直砥砺前行;
因为您,我们常怀感恩之心。
Do What You Can't!
这是文字部分,文案很简单,一看就懂,核心是三星突出了“与众不同”、“随波逐流”、“感恩”等字眼。
接下来在下面配了一张手拿Galaxy Z Fold2的图片,内折屏上赫然印上了“异类”两个大字。
三星的意图一看就懂,通过文案和图片的策划,营造了一个“异类=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的概念,并且与三星的折叠屏产品相结合,突出Fold折叠屏就是与众不同,是手机界的一个创新“异类”。
所以,针对三星发布的这张应对性海报,总结一句话就是:用三星折叠屏,就是与众不同!
三星把之前网文中“用三星手机的是异类”巧妙地转化为“用三星手机就是与众不同”这样一个正面的品牌定位口号。
那么,对此,网友是怎么评价的呢?
就如图片中网友所说的:
我们用三星是我们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产品,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追求自己想要的就行。
做让人眼馋的异类吧。
这样支持三星的留言占绝了多数,无疑三星这波营销是成功的,那么,通过三星这次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第一、不是所有的舆论都需要响应。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信息嘈杂繁多,作为企业不可能应对所有的舆论,选择那些可转化、易操作的信息进行营销是为上策。
第二、不是大是大非的事件,没必要引发论战,针对事件本身的转化引导较为妥当。在过去,有上升到大战级别的“浏览器大战”、“3Q大战”等,不到这个程度没必要挑起针对性的论战,一家企业的最大利益是市场,能够一两拨千金方显企业智慧
第三、企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俞敏洪的《酌见》栏目中,冯仑就讲到任正非,不管美国怎么折腾华为,他都保持自己的是非标准,俞敏洪评价说任正非是站在了一个更高平台上的冷峻。
企业如何处理各种事件的态度,也体现了企业的格局,这种格局是从上到下的文化,是企业发展多年的沉淀和业已有效的处理事件的经验。
昨天和一位做数码行业的90后聊手机产业,说到华为,这个年轻人的态度是:我不用华为手机,但我心里很支持华为,碰到有人咨询什么手机好,我都会推荐华为。
国人对华为的支持,其实和星粉支持三星,索粉支持索尼一样,是一种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只要不是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都值得尊重,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说到底,也就是一部手机,仅此而已。
你认同这种“用三星手机是异类”的说法吗?欢迎留言讨论,关注“老麦道”,获得更多科技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