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杨月 通讯员 张小超)“疫情期间虽然经营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目前顾客客流已经恢复到之前的60%至70%,学生也开始上学了,近期预计会更好。”中关村食宝街(中关村广场步行街)“网红”店阿芮烤鸡爪的店员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走在食宝街,虽然少部分店面还是闭门状态,但大部分已经恢复营业,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的食宝街迎来了“后疫情时期”的新客流。
食宝街阿芮烤鸡爪店前排队等候的青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疫情前,骑手常等着在我们店门口抢单。最火的时候,饭点儿甚至有塞50、100块给门口待客的同事、希望排个‘黄牛号’的。疫情期间我们店享受了一些租金减免,业务主要以外卖、团餐为主。这几个月慢慢恢复,7月恢复到去年的85%,近期更好一些。”南京大牌档食宝街店店长南振伟说。食宝街里的南京大牌档,近期晚饭时间已开始重现排队现象。
防疫消毒更新菜品 “网红”店复工忙
有序恢复、秩序井然的前提是消毒等防疫措施到位。
“现在物业对消毒等防疫措施的指导和检查,频率增加、标准提高,我们的消毒,包括空气、餐饮具、操作台、器皿等消毒,确实挺全面。”南振伟谈起消毒,滔滔不绝,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店里消毒液和水的配比一般是1:250。以前是每餐前消毒,现在更细化,每两小时消一次毒。“虽然麻烦点儿,但顾客看到我们重视,也比较放心。有位顾客说,现在到饭店吃饭,要是闻不到84味儿,都觉得不安全。”
食宝街南京大牌档店内吃饭的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鸡爪适合边吃边逛,以前我们只卖鸡爪,最近为了更多招揽顾客,我们增加了‘掌中宝’‘皮开肉绽’等产品,丰富产品线,效果不错。”“网红”店也不能光“吃老本”,为留住新客流,阿芮烤鸡爪没少花心思。店员说,“我们用户画像统计过,到我们店消费的,18至35岁的女性顾客多些,为了增加消费仪式感,就会在520等年轻人重视的日子,用立牌打卡等办法,让大家拍亲吻照片,我们送礼品。”
食宝街内用餐的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有参与感的互动设计,对留住客人起了积极作用。“我们有的老顾客是在附近读书,把我们当成校园时期的记忆。还有的已经不在北京打拼了但还记得这味道,我记得一个已经去了上海的顾客,一直在微博上问上海的店在哪里,我们特感动。一位西安的顾客也是,我告诉他,你去了就行了,我们不要钱!”这位店员说。
食宝街南京大牌档店内吃饭的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疫情期间,食宝街商户物业、租金费用共计被减免259万余元。“总觉得这是有灵性的一条街。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如大长今、胡椒先生,都是在食宝街开的第一家店。附近的食客多,科技人士、文艺青年爱发朋友圈,‘抱团’宣传效应更大。希望以后多引进不同品类的、成熟的店家,让顾客有更多选择,多做配套服务、体验服务。”南振伟说。
灵活租赁,创业公社帮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里,企业在进行路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小超 供图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转为在线办公,实体办公场地面临租金压力。最近,在毗邻食宝街的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里,路演的、洽谈的、录视频做宣推的……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商改办”城市更新项目,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里入驻的企业,同样面临租金压力。但灵活的服务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无负担“转身”的空间。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门口,有不少青年创业者的身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步入创业公社,可以发现多种租赁业态和租赁方式。自由座、24小时自习室、定制化办公场地(从4至8人工位到8至12人工位,从70至300平米)等不同空间形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长短租期结合、租金月付季付自由选的弹性租赁方式,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
北京创业公社总裁助理兼新空间事业部总经理苏炳清介绍创业公社提供共享直播间和短视频拍摄服务的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物业和创业公社积极为租户寻找各种费用减免政策,减免了部分房屋租金。为分散办公,保障大家的安全,还提供了免费的共享场地,确实为我们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入驻创业公社的缔联科技CEO 于震寰告诉记者,最难的时候,作为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公社的帮助下,享受了社保减免政策,公司部分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用被减免,医疗保险费用减半征收,减免流程也十分顺利,从社保账户直接减免,这项减免政策让公司节约了近30万元。“抱团取暖,如今我们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共同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困难。”他说。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里,洽谈业务的青年创业者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小超 供图
苏炳清告诉记者,得益于海淀区政府、西区办及荣科物业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创业公社对新入驻企业,无论需求是十几人工位还是2000平米的租赁面积,均可在一周内全部部署完成,让企业拎包入驻。截至目前,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已经累计协助33家企业获得融资超5亿元,45家企业获得政策扶持及金融低息贷款服务。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的免费共享空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看到复工企业的创业者们又开始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我们感到由衷地开心。疫情以来,我们推进线上复工,做好行业纽带。组织中关村24家孵化器参与中关村管委会座谈会,孵化器主要负责人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线交流。围绕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遇到问题展开讨论,并听取孵化器负责人意见建议。”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王立群介绍,促进会还推出“创业服务+”线上活动,促进行业交流发展。截至目前,“创业服务+”活动已经成功举办28场,参与人数达7000余人,涉及投融资、政策宣讲、技术推介等。
江国生介绍海淀文化书店的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近期,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艺连科技、创业公社联合承办的山河随行·满维起写生作品展在中关村创业公社开幕,当天,不少文艺青年的参与,给展览增添了很多青春活力。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运营单位、艺连科技CEO江国生说,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创业者中有很多文艺青年,如今疫情常态化管控、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科技青年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有烟火气,有科技创业青年们聚集,有食宝街的美食,咱‘后疫情时代’不输以前!”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