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管理模式(从时间研究~解读日本精益管理模式)

谈起标准工时,制造业从业者十有八九都有接触,基本能够理解其中含义,而谈起时间研究则了解者相对较少。时间研究来自于基础工业工程专业书籍中的作业测定部分。时间研究的方法则是通过标准工时测定,进行分析应用的实践过程。它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测量统计过程;

二.是统计结果研究分析;

三.是研究结果实践应用达成目标的过程。数据本身不会说假话,但数据导向不同,影响到决策的方向。

时间研究是日本精益管理的根,主要体现如下:

1.管理决策科学判断,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判断。

例如生产体制的安排,上几天班,工作几个小时,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模式,投资设备的选择,生产问题的根源分析等等。

2.维持企业经营正常运作,通过数据指标管控。

例如现场管理有GK评价体系,成本管理有内部车间,班组及全价值链指标体系,工厂有QCTP竞争力指标体系,产品市场认可评价有OaO评价体系等。每一项工作通过系统把控,数据评价控制过程和结果。当然很多人会讲这是方针管理里面的一部分内容,若你能够进一步的分析了解,你会发现这些指标最终都会和时间产生关系。

3.数据化是工作交流的日常媒介。

数据是冷冰冰的,但让沟通成本最低化。工作中少了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凡事有序有步,较少水分和虚假信息。例如工作中的统计表是最基本的现状情况,已经发生的数据不会说假话。

4.时间对个人是宝贵的,对企业更是如此。JIT生产的理想姿态是1.0倍的全增值时间生产交付。一些企业喜欢用资金评价库存量,但日本管理模式是用时间分析判断,通过降低库存天数,提升物料的流速,最终提升资金周转率。

5.追求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提升是所有人工作努力的方向,而非通过加班或低效工作模式应对日常工作。一些企业喜欢通过加班多少判断一个部门的业绩和人员的积极性,真是可笑至极。还有一些人很自豪说一年365天工作350天,证明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些都是错误的导向结果。

日本运营管理方案

6.我们回到标准工时法本身,它是对一个岗位作业时间的研究分析过程,识别作业的增值和浪费,从而改善。同时,设定目标值,让所有人按照同样的节奏做事情,成为管理工具。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应用到现场作业人员,实际上它在任何一个岗位,包括高层管理者作业分析同样适用。于是日产有管理者业务效率化分析改善,同样的方法套路,不同的使用岗位。


最后,节拍是企业生产的节奏,是所有人的步伐速度,是拉动生产的核心。而节拍的背后是标准工时,是时间研究。同样,绩效考核来自于数据结果,背后是标准工时的实践,是时间研究的应用。于是我们经常感叹,时间研究的应用状态,代表了企业精益管理水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