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营管理有哪些特性(垃圾投放提质升级 城市治理科技赋能)

陶镇广

南都记者 代国辉

践行“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思路,广州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以硬件建设见长的广州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为“明星”城市。困扰众多城市发展的垃圾围城问题在广州得到了全面的解决。

广州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运用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城管、智慧余泥等系统建设与应用,成果丰硕,全面提升了广州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接下来,广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有何方向?如何实现?智慧城管又将带来哪些城市管理新功能?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陶镇广日前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谈了上述话题。

垃圾分类 广州经验推广到全国 全面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南都:当下,广州的垃圾分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陶镇广:近年来,广州市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把垃圾分类纳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回社区“双报到”服务内容,践行“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思路,建成分类投放(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分类收集(专桶专收)、分类运输(专车专运)、分类处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2020年12月,全国垃圾分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广州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在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方面,广州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先行、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思路,科学启动两轮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破解垃圾围城困境问题。

南都:在此基础上,广州垃圾分类接下来推进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实现?

陶镇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不断向纵深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精细管理,推动垃圾投放点提质升级。持续用力抓好垃圾投放点建设、管理、服务,用好“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发挥市民群众主体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居民自治共管。以“建设精致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心化”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建设第三批星级投放点,以更加干净整洁、便捷优美的投放环境促进习惯巩固。

二是坚持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坚持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发挥创新驱动作用,用好垃圾分类处理信息管理平台,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智能化监管,向信息化要管理方法、手段和效能,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是强化立体宣传,加快分类习惯养成。紧紧围绕“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群众习惯养成”目标,构建线上线下、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垃圾分类全媒体宣传格局,重点抓好“全民行动日”“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宣传活动,深入实施“小手拉大手”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垃圾分类考核制度,优化考核体系,以考促改、以考促进,全面压实责任。加强第三方评估,把问题发现在苗头、解决在萌芽,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城市管理数字化 探索“数字孪生城管” 推动城市治理科技赋能

南都:广州城管的数字化应用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陶镇广: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城管、智慧余泥、燃气安全、执法管理、违建治理、公厕管理、垃圾分类、视频智能分析等系统建设与应用,在全国、全省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可复制、好用实用的智能化应用系统,形成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快速处理、高效督办、精准管理、共治共享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创新格局,全面提升了广州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南都:建设数字政府,数据的流动和应用挑战一直存在。对此,广州有哪些解决计划?

陶镇广:我们将借力“穗智管”中枢建设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加快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升级,推动城管数据及“大城管”各部门数据整合汇聚,构建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及常态化的数据治理体系,并依托“粤省事”“穗好办”等平台推进数据共享赋能。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挖掘“穗智管”中枢和城市管理数据中心“数据+”价值,建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

城市运营管理有哪些

南都:那如何解决数据收集的问题呢?

陶镇广:我们将抢抓新基建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北斗定位、视频监控、5G等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和物联网建设,探索公共厕所、户外广告、建筑废弃物和环卫车辆、燃气管道、楼栋家庭智能燃气表等智能终端布放,完善城市感知神经系统,建设城市管理智能物联网平台,通过“万物互联”,激活城市大脑,推动城市治理数据资源价值有明显提升,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数字治理转型,让城市管理真正智慧起来并形成“数治+智治”的新形态。

南都:在城管领域,数字化如何实现治理能力提升?

陶镇广:我们将以“城市体检”为抓手,瞄准“城市病”精准治理,完善市区街三级联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调度指挥中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全流程“一网统管”。做强做大视频智能分析系统,推动应用下沉,增加和优化算法,实现城市管理问题AI智能巡查和城市态势可感知、可视化,赋能基层治理。

充分运用省市“数字政府”公共支撑能力,结合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及“一码扫城”系统应用,将全市管理力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要素全纳入,探索以街道为主的扁平化模式,构建以大数据驱动为特点的基层服务治理新模式,为基层减负、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结合CIM平台应用,探索构建基于CIM平台的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体系和“数字孪生城管”适时模型和场景应用模式,增强城市管理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速处置能力,打造集应用服务中枢、决策分析助手、治理指挥平台、规划专家系统于一体的全要素“数字孪生城管”系统,推动城市治理科技赋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