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张贝旎
今天(11月3日),杭州举行公述民评“城市品质如何更精致”电视问政活动,两个小时内抛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治理科学化、优化健身设施供给”三个主题问政,引发很多市民共鸣,相关部门也在现场表态,接下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是今年第一场公述民评。
为什么这么多体育场馆建好了
没法及时对公众投入使用?
第三个议题是关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一个是设施的不足,另一个是建成后有些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投放给公众使用。
●现状
根据《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五年计划要求,到2020年,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以上。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提高,所有县(市、区)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基本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建构“15分钟健身圈”。
截至今年8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未达标的仍有六个城区。
余杭区、钱塘区,缺少公共体育场、公共体育馆、公共游泳馆,富阳区缺少公共游泳馆,临安区、桐庐县缺少公共体育场,建德市、淳安县缺少公共体育场、公共游泳馆。
再有一个就是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后,不少存在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比如,位于滨江区江虹路与滨河路交叉口的三片网球场,今年7月就已经完工了,却迟迟没有对市民开放;萧山区瓜沥文化体育中心,今年夏天改造完后,其副馆二楼的羽毛球馆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漆宪忠解释说,近20年来,杭州市人均体育场面积已达到2546平方米,净土370万方的体育场地,年增幅达到17%,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增幅,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反而上不去呢?这个主要是20年来杭州的人口数量增幅也达到15%,抵消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幅,所以说在人均场地面积的增量上面也仅仅是0.03%;另外一个是“一场两馆”建设,现在目前按照体育现代化区县的创建标准,符合标准的主城区只有6个。
实际上,周边的区县大多缺少“一场两馆”。
滨江北塘河网球场地7月份建好了,移交这么多月还在移交?高新区(滨江)常务副区长郑迪解释,确实存在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移交周期过长的问题,正在明确相关的制度,要提高效率,这么好的地方建好不用非常可惜,欢迎市民朋友对我们这些场地加强监督,随时反映问题,我们一定即时整改。
萧山区副区长吴为东介绍了萧山区瓜沥文化体育中心的情况,其实这个场馆的二楼是每天晚上6点到10点对外开放的。具体根据防疫的要求,要提前进行预约的,每天下午4点之前,预约好之后可以进来,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目前可能存在我们的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解释也是不对的,所以以后还要优化预约流程和告知,改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
●今后如何解决?
针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体育运动场馆不足的情况,各个城区都已有计划。
钱塘区常务副区长杨晓峰介绍,钱塘文体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投入17.8亿,计划明年投入运营,里面体育馆、游泳馆都有。
余杭区副区长吴伟强表示,今年通过努力,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2.37平方米,接下来将加快规划建设主体场馆,目前规划建设的是一个占地395亩的国际体育中心,里面有一个6万多平方米的体育场,还有1.9万平方米的体育馆。目前正在国际招标,总投资23个亿。
淳安县透露,目前建设“一场两馆”缺少体育场和游泳馆,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明年将纳入政府投资项目。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漆宪忠表示,针对人均体育场地不足和“一场两馆”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市体育局制订了一个杭州市全面体育场地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接下来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今年到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4平方米,体育场地建设的面积力争达到433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明年再建设343万平方米,争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建设达到2.6平方米,“十四五”末争取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这五年期间体育场地面积建设达到1266万平方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