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浅谈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上))

其实我自身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认知也是很有限,写这一篇主要也是把自己遇到的和学到的经验分享一下,所以有可能和大家遇到的不太相同。计划三期文章说这个话题,因为我发现要是一篇文章写了,文字太多,而各个板块说得也并不细致。



现在的污水处理或者说现在的环保行业,不管是做水也好,做固废也罢,都是在朝着集团化,甚至于国企化去发展,这个趋势看起来还没有停下来的脚步。集团化对于实际运营来说,也就代表着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定下了基调,各类型的报表和汇报必不可少,然后还会有些集团的技术团队的支持,甚至于说是指挥可能更合适。

真正落到实处的运营与集团的要求其实是有出发点的差异的,集团要的是面,运营要的是点,点够好,才能支撑起来好的面。所以要抓住不同层面的关注点。

针对运营工作,我个人认为其实可以分为这几块内容:1、工艺控制;2、设备运维;3、成本控制;4、人员管理;5、财务及后勤等部门的配合;6、外部协调。



首先说一下工艺控制:工艺是建厂设计时就定好的,运营期不会对工艺进行大的调整,所以运营期的工艺控制就是能够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降低成本。工作相对来说不是很繁杂,所以也有说污水厂就是适合养老的地方,现场员工常见的需要忙的就是设备维修,然后做好日常巡检基本就可以了,而办公室运营及其他部门可能并不是那么清闲。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针对自身工艺的提标改造工程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工艺设备的以外,还要多吸收外部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工艺调整储备,还有工程方面的知识。

其实比较头大的工艺控制就是设计的进水标准并不是实际进水指标,导致了碳氮比不合理,或者水质偏高、偏低等,还会遇到的严重一点的问题就是污泥沉降池等类似设施过小导致的排泥不畅,设备运行效果不佳等情况。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连锁反应,因为如果都是按照设计情况进行运行,系统肯定会稳定运行,设备或者构筑物等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污水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部分的改变,其他方面“不是问题”也就成了“问题”。遇到这类型的问题,一定要系统考虑各项的影响,不可只想一处问题。

还有工艺方面会碰到的问题就是突发性的进水水质异常,比如说COD等进水水质突然增高,而且总是一段时间增高或者长时间增高,还有就是常规指标无变化,但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生化系统崩溃,另外还有较为彻底的进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一般来说酸性废水发生概率较大)。

遇到进水指标异常(指标升高或者PH显酸性或者碱性)这些突发情况,一定不要慌乱,首先应该第一时间报告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或者业主),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直接关停进水,若可以,则直接关闭进水,保护生化系统。若有应急水池,则应该尽快切换阀门,将异常进水引到应急水池储存。在进行这些举措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在线数据变化,并安排人员随时取样留存,保留证据。因为若真是发生了严重后果,可分析水质组成,推断排污异常的源头。

而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并不会立刻显现,反而会在系统停留时间一个周期后来显现,而通常我们会先去找设备的原因,或者其他指标变化的原因,并不会立刻想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入。这就体现了化验室的日常镜检工作的意义了,因为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必然会导致镜检看到的生物数量的骤减,还有就是SV30的快速沉降,各种菌群或者丝状菌(丝状菌存在并不代表不好,要控制好范围)会有胶状物让污泥有粘性,或者理解为蜘蛛织网也可以,只不过网是大量的微生物组成,而阻碍其自然沉降。因为污泥活性的降低,让微生物失活或者死亡,也就导致了活性污泥和普通泥土没有区别,在做实验时会快速的泥水分离。

日常中经常需要一些巧妙的思维来化解问题(比如分段进水可以提高进水的优化处理,并且可以节省碳源药剂的使用,如何将单一进水调整为分段进水?水量不足如何运行?),发现的问题一定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会发现问题,而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营管理改善的作用


2、设备运维

设备运维一般是自己公司招聘维修、机电等人员,还有一种方式是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委外。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还是主要看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因为好的维修及机电工人的工资都相对较高,而一般水厂的工资偏低,这和其他行业开出的工资竞争力很小。而招来的人可能又会因为水平不够,而让工作进展缓慢。但是好处就是人员成本和维修成本会降低。而外委服务,则会解决人员技术和人工成本支出上,而且维修效果也会因为不是同一公司而更方便管理,因为服务的好坏一定要和费用的结算挂钩。

说回到设备本身,运营期的关键其实就是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首先就要求要按照每台设备的保养手册进行及时的保养,建立每台设备的维护台账、建立全厂的设备清单。在缕清设备基本资料后,就要针对日常的维护保养用品:机油,易损件等进行了采买备用。还有就是要对重要设备进行冷备(在无备用情况下),方便设备故障时,及时更换,可避免故障无设备可用,影响出水水质等情况的出现。而对于多年设备要注意设定合理的维修年度计划,如定期的设备大修及固定的维修费用提报等,维修费用可以按照总投资的百分之二进行规划,新厂的维修费用提报可以适当减少。

上面第一点说的工艺调整更多的是应急处置,而设备运维是关系着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是日常工作的重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