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快速、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其中一大关键环节。市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将有效支撑都市圈的发展,对1小时通勤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广州等30个城市建设市域铁路。按照目前国家已经批复的近期建设规划,未来10年将建设2000km以上的市域铁路,全国市域铁路的投资规模将超万亿元。
一、市域铁路的定义
市域铁路又称通勤铁路或市郊铁路,指位于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间、组团式城镇间或者与大中城市间具有同城化需求的城镇间,服务通勤、通学、通商等规律性客流,设计时速100~160km/h,快速、高密度、公交化的客运专线铁路。其站间距、速度目标等介于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由于其服务范畴更接近城市轨道交通,我国有些城市将其看作是地铁网络的组成部分并纳人城市地铁管理。
二、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及特点
市域铁路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快速轨道交通部分,为城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及城镇组团之间提供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交通服务。其基本功能分为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交通功能体现在服务居民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城市功能则在于市域铁路可以帮助重塑城市布局和重构城市格局。
其特点可以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对比来看:与国家铁路系统比较,市域铁路只承担客运通勤交通功能,服务范围较小,服务对象为都市圈内公务、通勤、探亲和旅游出行的居民,客流需求特征呈明显的平高峰特征,节假日前后为高峰出行,平时客流相对平稳。由于市域铁路是为了满足日常高强度客流需求,其运营组织通常采用小编组、高发车频率的开行方案,并根据客流变化,调整发车间隔。
此外,市域铁路旅行手续相对简化,出站客流径路便捷方便。与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比较,市域铁路客流需求量较小,发车密度不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车密度,但市域铁路出行距离更长、站间距较大、服务区域更广,其开行速度远远高于市内轨道交通。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流需求,市域铁路的运营组织更加灵活,可以采用直达、大站停车和站站停公交化开行等多种运营组织方式。
因此,应该对市城铁路和国家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差异性功能定位,明确市域铁路作为一种广义的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市中心与近远郊的通勤线路或串联大都市的快线系统。
三、发展市域铁路的重要意义
交通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一个具有快捷、方便和可靠性的综合交通系统将对城市投资环境和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我国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走向纵深发展,通勒出行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应该把握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特点和系统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有序加快市域铁路建设,抓住市域铁路进城的最佳时机,补足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引领都市圈的人口、产业分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高效综合交通体系的作用日益凸显,发展市域铁路刻不容缓,应该充分认识市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