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新时代党的领导融入国宏集团公司治理的思考)

文/董家政

2021年 4月 1日,国宏集团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

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宏集团)作为国有资本运营改革试点企业,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中率先完成了集团层面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试点、科研院所公司制改革。在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如何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笔者结合国宏集团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宁可在改革中找死、也不在守旧中等死”的革命精神深化改革,用发展的观点引领企业战略。

邓小平曾经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40多年来,改革触及的问题由浅层次逐渐转入深层次,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样如此。国宏集团必须聚焦生态环保、绿色食品、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三大主业;必须要有自我革命、革自己命的思想准备和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勇做改革的“小白鼠”,努力闯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国宏模式。

2006年国宏集团成立伊始,投资了印尼3000万元项目、河南省湖南省矿山项目、1.4亿元南丹水电站项目、5000万元柬埔寨大米项目等数个投资均不同程度的失败;经营的所属人力资源公司、韵阳文化公司、柬埔寨实业公司、宏鼎贸易公司均集体亏损,至2016年长达十年时间连续亏损,没有主责、没有主业、没有希望,400余名干部职工一片惶恐,仅靠工人文化宫的租金和卖股票苟且渡日。“宁可在改革中找死,也不在守旧中等死”,2016年以来,国宏集团痛定思痛,破斧沉舟,经过5年来的艰苦跋涉,国宏集团营收和利润连续五年实现历史新突破、主责主业实现从无到有新转变、职工薪酬实现连续增长创新高、国企改革试点在自治区国资国企系统率先实现了“四个第一”。国宏集团的企业史告诉我们,唯有改革发展才有出路。

目前,国宏集团仍然面临三个主业竞争力不强,可持续盈利能力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环保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粮油产业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低,资产规模与资本运营定位不匹配。唯有通过发展来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党委要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加强在企业战略方面党的领导,通过深入研究、征求意见、充分论证、酝酿讨论、党委集体决定、党员大会决议等程序,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手段三个方面着手,有点有面,层层深入推进,确定正确科学的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在面上,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契约化任期制改革、还是三项制度改革等,都要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当做检验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如果越改越弱、越改越小则无疑是失败的。在点上,必须紧盯主责主业,层层推进谋划。

嵌入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国家战略,从混合所有制到企业上市引领生态环保主业的企业战略。国企发展战略必须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围绕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实体经济等主战场引领企业战略。例如:2015年国宏集团以3200万元增资控股民营企业贵港市智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国企化监督,民企化经营,坚定“县域发展服务商,乡村振兴服务员”的方向目标,通过以水处理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水务项目建设运营、环境第三方检测为主营业务,成为了自治区国资系统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综合服务商。通过五年多来的发展,智鸿环保集团由混改前单一设备生产小作坊,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建设和运营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全产业链企业集团。2020年,该集团实现了资产总额5.37亿元、营业收入1.47亿元、利润总额1783万元,分别是增资时的7.16倍、9.59倍和7.87倍,国有资本年均投资回报率20%,实现了国有资本增值。目前该集团已列入广西区“双百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库名单,正朝着3-5年内实现上市的目标持续深化改革。智鸿环保集团的经验证明,从混合所有制到企业上市的“国宏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可借鉴复制的。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滚动发展和联合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引领绿色食品主业的企业战略。2016年12月,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划转至国宏集团,2018年完成了科研院所的公司制改制,并在当年实现利润50万元,一举扭转连续10年的长期亏损局面,三年来,营业收入也从2018年的1500万元增长到2020年10214万元。“良大头”“暹粒”系列粮油产品获得了扶贫产品认证,第11届、第15届和第17届“粮油食品安全行动之全国粮科院所交流精品”,第12届“中国国际粮油展”金奖,2020年还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成为了业内知名品牌。作为纯市场化的粮油企业,面对行业低迷、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应积极引进广西区内外战略投资者,一是要通过寻找绿色食品行业内产业链互补的民营资本,与他们混合起来,扩大国有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二是要滚动发展和联合重组,打造龙头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绿色食品特别是粮油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有些小企业还存在管理散乱、经营混乱、食品安全等问题,这就需要重组。我们国企具有以下特殊优势:首先是作为广西区内粮油行业唯一的原科研院所,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行业发展优势,干部职工具有不可替代的工作经历和阅历,有技术、有研发力量、了解政策,看问题视角更广、站得更高、想得更远,这种思维有利于重组;其次目前国宏集团有308亿的资产、不足30%的负债能力的金字招牌,有较好的资本实力进行重组。通过3-5年的发展,力求把绿色食品主业做成自治区内行业龙头、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

深度参与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服务国资国企纾困、实体经济等自治区重大战略引领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主业的企业战略。近年来,国宏集团的国经资管公司和国经投资公司通过聚焦主责主业,将于2021年8月提前完成某金融机构92.42亿元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2020年完成了某上市公司的扭亏为盈、脱星摘帽,初步打响了国宏集团资产处置品牌效应。以后一方面将加大无效、低效资产清理整合,有效整合土地、房产、股权等资产,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通过买卖企业、买卖股权股份和资产,打造资本运营前沿公司;另一方面在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主战场的生态环保、土地综合整治、特色农业、健康医养、乡村旅游、新能源产业等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投资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打造成为资本运营中心、资产处置中心、产业投资中心三大平台。

资产运营与管理专业就业

以“不是在赚钱就是在服务赚钱”的思维打造核心价值观,用市场化的观点引领企业机制革命。

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国企最大的任务就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赚钱和服务赚钱,利润是衡量企业工作最有效的标准。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而不是设备、厂房,企业党委必须要引领铸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写好“人”这篇文章,做好“人”这个作业,通过机制革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机制革命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分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无论一直以来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还是现在的员工持股、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配等改革探索无一不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上来了,企业的经营问题、管理问题、思想问题很多方面都会得到迎刃而解。比如,国宏集团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以市场化完成了集团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实现了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在中层管理人员及以下的全体员工中完成了岗位竞聘和竞争上岗,基本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通过“资本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目标努力激发机制活力,提倡一线员工通过创造业绩收入高于集团领导薪酬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以革命的精神探索完善分配机制改革。如何迸发广大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党组织要坚持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谋划,探索建立各项制度措施,推进机制革命。比如,国宏集团2021年已出台了相关制度,对标市场同行业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建立了超额利润分配、项目跟投、股权分红等制度体系。控股子公司智鸿环保集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其中民营方股份占比38%,员工持股比例达到了3%;在全资企业粮科所和韵阳公司也将于2021年实质推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混合所有制和员工持股的改革。集团经理层、子公司领导人员除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外,超额完成利润总额目标的,按一定比例提成。其中,集团经理层参照《“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精神,结合集团实际实施,子公司计提超出部分的20%作为提成,子公司领导人员按提成的40%、技术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按提成的60%获取收入。

以“员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宗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群众的观点引领企业管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国企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平等地位,领导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大家因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从而在企业管理中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这些特点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

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众所周知,企业所追求的是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利润来源于生产经营,只有企业生产经营得好,有丰厚的效益和利润,才能惠及员工,造福国家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因此,把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是企业党组织的重大责任,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直接体现,更是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党的活动切忌“两张皮”,必须坚持以结果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来开展。比如,在国宏集团,年初以国资委党建考核责任制为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好规定动作,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设计好自选动作方案,打造“五型四星三化先锋领航”、“我是国宏国宏是我”、“五五共联三亮化”等党建活动品牌。结合2021年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实际,各级党组织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建党100周年十个“双百”系列活动统筹开展,力求每个活动都能在统一员工思想、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员工之间的协调沟通、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思想认识问题等方面取得直观的效果。反之,党务工作者如果不密切关注员工队伍中的思想状态,设计和开展党建活动不与生产经营密切结合、不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这样的活动大家会觉得没有用是花架子,浪费时间,劳民伤财,引起员工的反感和怨气,就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到反作用。

必须牢牢掌握员工队伍的思想状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产值、成本、利润等具体的数据想比,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但从员工的工作状态完全可以追溯其工作成效。企业党组织必须时刻注意员工队伍中的思想苗头,了解大多数员工的想法是什么?需求是什么?困惑是什么?思想主流是什么?而这些思想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来彰显思想内容的真实轨迹。在思想主流的把握上,要始终注重员工队伍的思想“受控状态”:一是员工的思想现状是否和正能量的思想主流相一致;二是员工的思想状况分别有哪些变化。例如,在国宏集团,为了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党支部和党小组每月进行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分析,找出思想问题进行解决;党委定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研判,找出非正能量的思想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大讨论、理论学习、宣讲引导等方式加以解决。只有实现好集团、部门、子企业和基层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剔除负能量,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受控状态”,从员工的思想到行动上实现统一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

新时代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工作还在探索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党务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系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