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产园速递》第65期
(1)59层高的南山新型产业园来了
近日,根据公示的高发科技园更新单元规划(草案),南山桃园一个包含研发楼、宿舍、商业、休闲公园、文体设施等的新型产业园要来了。据称,该产业园为高发科技园旧改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包含两栋59层高楼。
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南临北环大道,北临广深高速,西临龙珠五路,项目用地面积为46654.3㎡,拆除用地面积为45440.1㎡,规划容积243352㎡。其中,产业研发用房170346㎡(含创新型产业用房20442㎡),产业配套用房68066㎡ (含宿舍53506㎡、商业服务设施14560㎡),公共配套4940㎡。
(2)7754亿!2021年发改委审批90个固投项目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2022年要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85亿元,其中审批5个、核准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等行业。2021年全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0个,总投资7754亿元,其中审批67个、核准23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
袁达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切实做好投资工作。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二是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三是着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四是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五是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
袁达称,去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结转到今年使用。推动这些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目标新增超550万人,广东发布促就业“十四五”规划
2021年,广东新增就业约占全国总量十分之一, 日前《广东省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印发实施。广东“十四五”稳就业路线图和任务表明确:“十四五”时期,广东将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目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根据《规划》,广东将抓住“四个聚焦”,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国兴介绍,一是聚焦就业优先、政策协同,推动就业与经济良性循环;二是聚焦稳定重点、培育增量,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三是聚焦优化结构、促进匹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四是聚焦品牌引领、保障支撑,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
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大省,务工人员总量超过3100万人,其中外省在粤务工人员约1900万人,约占全国跨省务工人员总量的1/4。省人社厅创业指导处处长杨春甫介绍,目前全省建设认定各类创业孵化基地663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65家,我省将高质量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推进创业政策全面落实,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创新。
(4)GDP增速阳江最高,人均GDP茂名领跑
2021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协调发展指数总榜显示,与上一年相比,汕头和湛江继续排名第一和第二;第三名茂名延续了原有排序,阳江名列第四;潮州和汕尾在榜单名次都提升了一位,揭阳排名下降两位。
2021东西两翼“经济增长”指数冠亚军分别为阳江和汕头,与上一年排名情况相反。汕尾、茂名、湛江位列中游。从近三年的排名情况来看,阳江发展势头强劲,连跳三级,从最后一位跃升为第二、再到2021榜单的第一名。
GDP增速方面,2020年,茂名以1%的GDP增速取得GDP总量3279.31亿元,蝉联粤东粤西粤北榜首多年。紧随其后的是湛江3100.22亿元,增速为1.5%,第三、第四分别是汕头2730.58亿元、揭阳2102.14亿元,增速分别为1.6%、0.1%。
人均GDP方面,茂名以53311元位列第一,阳江以52357元紧随其后,汕头以49661元排第三,湛江、潮州、汕尾数值相近。7市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447元,增速最大的为汕尾市7.2%。2020年,汕头蝉联产业转型升级指数榜首,湛江排名第二,茂名第三。
“社会民生”指数评价方面,汕头排名第一,阳江排名第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汕头28220.5元,最低的是揭阳21821.5元,两者差距约6100元。与全省41028.63元的平均水平相比,东西两翼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存在着极大差距。
(5)力争超7000亿,广州发布2022年工业增加值目标
1月18日,2022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市府礼堂召开。据悉,2022年,广州将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加值超7000亿元,增速6.5%,力争7%;确保完成省下达工业投资额任务1221亿元、增速11%,力争1320亿元、增速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10%。
“十三五”时期,广州全市工信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产业空间改革创新等取得系列新成效,主要指标实现新突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工业税收(含海关代征)占全市比重超4成;工业投资迈上千亿新台阶,技改投资超4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速超15%(工信部口径);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0%。
会议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和2022年的重点任务。据悉,2022年,广州要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安排,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2022年,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加值超7000亿元,增速6.5%,力争7%;确保完成省下达工业投资额任务1221亿元、增速11%,力争1320亿元、增速20%。
广州将抓“链长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落实省“链长制”要求,打造“整体功能强大的枢纽产业组团和枢纽产业链”的路径,完善全市21个重点产业链的“1+X”政策体系、“九个一”工作体系,制定“四张清单”实施清单式管理,畅通链长制“纾难解困”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8条万亿级产业链和一批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来源】综合自南方日报、中国证券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房信网
【整理】余晴晖 邱永宽
更多《大湾区产园速递》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