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龙吟天下酒)

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画卷

——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东方朔文化展览馆印象

文/史先生



浮雕《行宫图》石照明摄影

在广袤的鲁西北平原上,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

“神的头,神的头,神仙的头!”

这里名人辈出,如西汉圣贤东方朔、王安石、阜平侯、康丕扬、史为平、明代著名学者等。,里面好像都是星星。

这里灿烂的文化、广为人知的东方朔民俗、新月故里生动的剪纸、数不胜数的三月三庙会,先后入选山东省非遗项目名录,占全区的四分之三。

这里文物古迹丰富,全区共有国家一级文物9处,其中来自这里的就有6处,如青釉八联灯、胡人抱袋壶、黄釉龙凤瓶、三色水碗、东方何墓志铭、汉泰钟大夫东方所绘碑等。

这里古迹众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汉墓群、墓群,蕴藏着无穷奥秘的旧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区的五分之二。

这个地方充满了英雄主义,许劭宁死不屈,坚守时代的疲惫,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这里的特产远近闻名,香椿早就享有“累二春龙”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贡品,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

……

近年来,神头镇将驻地及周边12个村、10平方公里的方圆列为文化旅游研究基地核心区(集体建设用地2000多亩,后逐步扩大至20平方公里),深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在这个“面”上,打造了一条“线”和一个“点”:结合中部的汉群和东方朔墓遗址景区、国家储备林、东部的百年香椿林、南部的特色旅游村,融合了达汗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农业,形成了“十里坝村”的乡村历史文化“中轴线”;画龙点睛的“点”是位于神头镇党政驻地大院智慧路与和兴街交叉口的东方朔文化展览馆。

东方朔文化展览馆占地600多平方米,投资近600万元。该博物馆于2018年5月规划建设。由北京汇通伯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印先生精心设计。历时三年半,2021年12月初完工。

作为德州市东方朔文化研究会会员和神头老乡,我多次受邀参加展馆的展示和讨论活动,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家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次想起都觉得欣慰。

2021年12月8日上午,冬日艳阳高照,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拜谒先贤,回顾历史,游览景点,品味文化...

蓝天映衬,绿树环绕。东方朔文化展览馆红柱灰瓦,端庄典雅,正中挂着一块金匾。“东方朔文化展览馆”七个黑色大字格外醒目。展馆遵循“简约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学环保”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空空间,采用浮雕、蜡像、视频、画板、展柜、展台、下沉沙盘等多种展示方式,紧紧围绕“上帝的头与魂”主题,以东方朔为主线,纵横交错,

智胜彩凤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青铜浮雕——《行宫图》。春风温暖如春,阳光灿烂,瑞鸟振翅,祥云飘飘,战马奔腾,车轮滚滚。接到车夫的命令后,东方朔兴高采烈地骑马出了皇宫,马不停蹄地向远处跑去。此行,想必会给汉武帝带来不少研究建议和爆笑轶事。

东方朔(公元前161年-公元前93年),字子朔,字曼谦,字东方,陵城区神头镇人,西汉文学家。他是台中的医生,给了一份工作。他爱国,关心人民,直言不讳,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后人把它誉为“智慧的圣人”,称赞它是笑话、相声、谜语、占卜、通俗文学的鼻祖。

展厅内,东方朔生平事迹、民间传说和后人评价贯穿始终,闻鸡起舞、义正言辞、劝谏等蜡像栩栩如生,再现了智者和圣人的风采;展览图文并茂,讲述了先贤们神奇的一生。

汉武帝初即位,天下方正,贤人。东方朔上书三千封,汉武帝用了两个多月才读完。高自称名将,梁武帝言强,下令等车,再为金门。多才多艺的梁武帝相当幸运,经常在各地任职,被授予侍郎、太中大夫等官职。

从《史记》开始,历朝历代的编年史都设置了自己的传记,写故事,写文章。在宋代,它被命名为“智辩家”。它的故事代代相传,与春秋时期楚国的幽梦、三国魏晋的阮籍、清代的纪晓岚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笑星”。

东方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难答客》、《非君子论》和《长幼诗》。自汉代以来,东方朔出现了许多被神化的神话。在中国第一本神仙书《神仙传》中,东方朔排在第43位。



蜡像《闻鸡起舞》石灯光摄影

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想把阿房宫以南的大片土地圈起来,建一座森林花园。东方朔反对,并前往“上林苑书抗议”。此后,汉武帝任命东方朔为太忠大夫,并增设官员处理此事。

东方朔在阿郎做官时,朝廷事务繁忙,大多数文人都在各地任职。汉武帝身边的人,只有他、和郭夫人三个人娱乐,在当时被称为滑稽人物。虽然他风趣幽默,但他敢于直言不讳。革除奢靡,扰民,淫乱非礼,废法为偏心,是他劝诫的重要内容。临终时还劝汉武帝“远离奸淫,退于谗言”等等。他的品格一直受到称赞。西汉历史学家楚孙绍,汉武帝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说:“顾善良。”明代著名学者康丕扬在《东方先生文集》中称赞:“我读了班的《汉书》,对东方先生印象深刻,讽谏与直谏皆正,有益于民,有益于主,超过汉室。”

虽然东方朔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全国各地有无数关于他的遗址和传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他去世到清末,有近百位学者和朝廷官员撰文称赞他。东汉班固在《汉书》中为东方朔写了一本详细的书。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为东方朔寺留下了名画《赞》。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在《谢和宣城诗》中赞美了东方朔。在唐代,除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名画《赞碑》之外,诗人李白也曾在《玉壶吟》、《嵩山献香炉》等诗中对东方朔给予高度评价。诗圣杜甫《射日二首》、白居易《咏诗五首》出衙门、柳宗元《采樱赠元居士》在望贤亭南楼、文学家韩愈《读杂文》、魏《送校书旧民歌》、宋代诗人吴筠、王维、李渊、张謇,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作家、、等都对给予了高度评价。元杂剧作家方回将与作古今肌理的延续比较,但他的感悟远高于。元代著名政治家严复在《重建元汉太宗大夫东寺碑》一文中更是盛赞东方朔:“生为名卿,死为名神,挥斥方遒八极,绵延千年。”是元代大书法家、院士刘庚写的。到了明代,东方朔的推崇和礼遇达到了极致。陆兆禧、张骞、康丕扬、张协、朱维弼等文学家、政治家将《东方朔文集》分五版收集、整理、出版,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朱维弼的《于蕾》是一本收入比较完整的书。方孝孺、、李在之、冯梦龙、葛守礼、何、徐等。他们都对东方朔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民间,刘伯温对东方先生《灵棋经》的推崇,掀起了人们崇拜东方先生的高潮,人们自发重修寺庙,重塑全身。清代康熙皇帝,作家王世贞,顾祖禹,李汝珍,晚清作家刘圣木,都撰文高度赞扬东方朔。

在古代,赞美东方朔的文章有180多篇,涉及题跋、赞美、论述、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50多位作家对东方朔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包括伟大作家鲁迅、当代著名学者巨、东方、王立群、傅、傅春明、杨永成、、黄震云、和台湾省作家宫鸿。

在艺术界,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宋元默默无闻的支一,明代的唐伯虎,清代的任伯年,到现代大画家齐白石,都有对东方朔的赞誉,但大多都把他画成偷桃贼。

许多文献都把东方朔神化了。早在西汉时期,东方朔就已经流传于世。据史书记载,东方朔死后,汉武帝问王公:“有没有星星?”伟大的公爵说:“星星在这里。十八年不见老星,如今又能见。”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生在我身边十八年,却不知他是不是少年名将!”难过不开心。

两千多年来,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以不同的方式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至今仍在陵城区及周边县市流传。2007年1月和6月,东方朔民俗被列入山东省和德州市第一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厌倦了第二好的风景

前厅一角,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印先生仔细研究相关资料后,以凹陷沙盘的形式复原的疲惫古城。恰好这一天吴德印先生还没有回京,我有幸大饱眼福,听他对创作过程和相关场景的生动讲解。

2021年6月,北京档案馆展出吴德印先生捐赠的310件泥塑作品。这些老北京360行“小人”的泥塑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再现了老北京传统的街巷风情。很多游客把它比作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显然,这里呈现的无疑是神头镇的清明上河图。

当时秦始皇灭群统一中原后,唯恐别人取而代之,于是根据当时占星家所作的“东南有天子”的预言,多次私访东方。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的一天,他率众来到神头一带,却见云雾缭绕,紫气升腾,不禁自言自语道:“神头,神头,神仙之首!这不就是皇帝要诞生的地方吗?”马上把“神头”改成“厌世”,“厌世读雅”和“压”一样;“时”是“到”和“留”的意思,意思是天子已经到了,不要再出去了。要么就是出了不该出的地方。

嗬!看——两千多年前的疲惫古城就在眼前:杜马河畔,微风习习,草木葱郁,水清鱼浅。一条支流从城市的西北角流入城市,然后分成四条支流和六个海湾。整个场景是典型的“六湾六城”。四棵饱经风霜的古树分在城市的四个角落,或鲜花盛开,或枝头披绿,或硕果累累,或银装素裹,展现着四季的季节变化。官僚、商店、房屋等。,都错落着清晰的布局。街上人来人往,布市、肉市、粮市、菜市场、货币市场、劳务市场等六大市场繁荣活跃。岸边,鹅鸭悠然自得,尽显和谐自然。在北端的中间是这个城市最高档的建筑,白色大理石台阶,红色墙壁和黄色瓷砖。这是中餐大厅。

中餐是一种怎样的场景?这一点会在接下来的下沉沙盘中揭晓。

汉宴盛况

这是一个中国宴会的场景。14个人物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这是汉武帝的“主伴”。他对面是客人和随从。大殿内,婀娜多姿的宫女盛装华丽,载歌载舞,美酒佳肴四溢,沁人心脾。主人和客人谈笑风生,共享友谊。

这里有两个亮点:一是位于汉武帝右手边的东方朔,他的肢体语言最为丰富。他很开心,跳舞讲笑话取乐!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早的“春晚主持人”;另一个是这里陈列着世界上最早的分盘。也就是说,早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实行了“分盘制”。

古墓宝藏

这组画板介绍了东方墓的情况。

东方墓位于东街村党群服务中心西北200米处,东北和西南方向距东方朔墓约1.5公里。

2002年3月15日,该村一名村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接到报告后,省市文物专家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室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深1.5米。墓底和墓壁都是灰砖砌成的。出土墓志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小楷工整镌刻,字迹清晰飘逸,共计469字。经鉴定为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墓志铭,落款为咸亨三年(672)。墓志铭第一句记载:“公讳,德州之安德也,乃韩大夫钱之第二十八代孙。”含义:东方公举和,德州安得(今陵城区)人,西汉太宗大夫东方朔的第二十八孙。墓志还记载了的第25至28孙及夫人东方和的情况。墓志史料价值很高,所以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志铭的发掘,作为两千多年来唯一的实物证据,为东方朔是金陵神头镇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山东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此外,还有秦王镜(国家二级文物)、波斯风格的胡人抱袋壶、小巧玲珑的唐三彩水缸、龙凤纹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硬质白陶,共计百余件。从同一座墓葬中出土如此大量的精美文物,实属罕见。

2005年,东方墓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朔信子

这是修复后的东方朔寺(民间尊称“新月寺”)的门楼。

位于北街村的硕慈寺始建于东汉。抗战时期毁于战火,残存的古迹和灰砖至今依稀可见。

原来东方先生的《赞碑图》就立在祠堂院子里。当时,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在这里拜谒任乐陵郡之父,拜谒墓和祠庙,瞻仰王先生遗像,并题写《汉医东方先生画赞序》,盛赞其才华和人品。颜真卿(今陵城区)任平远县知府第二年(754年),用夏侯湛赞的印鉴写了一本书,书名为《东方先生画赞碑印纪》,刻在同一个碑上。

碑于元代移至县衙,大堂一侧建有亭子。康熙六年(1667年)地震,亭碑埋土。乾隆年间,县令王本庄建亭保护。抗战时期,纪念碑被日本兵放在马棚里,人踩马。

龙吟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念碑得到了妥善保护。它被封在政府的后院。1984年在陵县文化馆修建了临时保护室,用于临时存放。1992年春,迁至文博园,由双层飞檐六角亭保护。碑享有“三绝”之誉,即奇人(东方朔)、奇文(夏侯湛赞文)、奇书(颜真卿书法)。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园林,国家一级文物。

庙会一瞥



石先生拍摄的清末民初三月三神头庙会

这张下陷的沙盘展示的是清末民初三月三神头庙会的场景。

起初,东方朔帮助盲人学习相面术和占卜来谋生。他们称赞它,尊它为祖父,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赶到东方朔庙和坟墓,以崇拜和鞠躬。后来范围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加,逐渐增加了秧歌、民俗表演、物资交流等内容,时间也从最初的一天延长到三天甚至更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三月三神头庙会,兴起于汉代,延续了一千多年。这里生动再现了四个典型的占卜场景:这一个是站着吹笛子(火绒的《报知》之一)招揽生意,那一个是沿着马路走着寻找目标,那一个是指着茶馆门前的迷宫,那一个是坐在街边的地摊上预测吉凶…

徜徉在东方朔文化展览馆,时而驻足凝视,时而全神贯注,陶醉得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石现生,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陵城区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东方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陵城作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出版专著《心的旋律》、《陵城战“疫”》、《追梦先锋》三部,在省市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第十三届德州市政协委员,中共德州市陵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德州市首届文化之星,陵城区首批“百人计划”人才智库专家。先后获得“山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三等功”、“德州市优秀宣传干部”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1号史先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