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水何澹澹(龙吟天下gl小说)

作者:杨文宇

龙吟天下

在老子眼里,水有三种:柔、缓、变。

水是柔软和温柔的代名词。月光如水天上,柔情如水人间。它滋润山川,灌溉田地,养鱼育肥鱼,孕育花朵,仿佛是大地的血液,哺育着一切生命。在一些干旱地区,水非常珍贵。人们集体劳动后,七八个人用一盆水洗手洗脸,或者几十个人像饺子一样在浴池里洗澡。你蹭我蹭我,你喜出望外。“脏水不脏人”的道理大家都懂:水再脏也只会把脏东西转走,所有洗完澡出来的人都是白白净净的。

莲花浮出水面,直立在水面上。它很美,它的香味安静而深远。“你可以远远地看着它,但不能取笑它。”它神圣而优雅。几千年前,周敦颐写了《爱莲说》,题为《爱莲说》,是对水的弹性的赞颂。

与温柔齐头并进的是,善“置众人之恶”。全世界的人都讨厌低湿度,水却总是追求低洼的地方。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溪”、“谷”、“渊”等词反复出现,如“为天下之溪”、“为天目”、“尤川之谷,在于江海”、“渊,似万物之祖”。其用意在于阐明对水的追求与人性背道而驰。溪、谷、深广阔而清澈,空静而深邃,水的下行和善良,展现了不骄不躁、不居功、谦虚低调的宽广胸怀。

竞争无处不在,时代互相蚕食。在这个崇尚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水下,本质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里的“不争”不是得过且过,追求快乐,无所事事,而是在溪流、山谷、深水中,以一种静默的状态保存自己的能量。

“无争”的最终结果是:“因为无争,所以天下不能与之争。”白争和无为是有对应关系的。不争之水所成就的,是世界上无人能及的伟业。比如长江三峡,几百里外的秦晋峡,不都是水创造的吗?

柔软、平静、直接和广阔为水的变化和运动奠定了基础。世界上,水的变化是最神奇的。水变成蒸汽,蒸汽变成云和雨,悄无声息的铺天盖地,夏天下倾盆大雨,冬天下大雪。机器移动的水,让世界呈现出许多迷人的景观:蜿蜒的河流,韬光养晦的清潭,虎啸龙腾的瀑布...没有水,世界上大多数的自然美景就没有灵魂。

水是复杂的,最了不起的是“世界是软的,世界是强的”。滴水穿石,水可以用柔韧和韧性穿破、打碎顽石,从而为自己创造新的未来;然后河流变成河流,汇聚成湖海;然后,还有满载而行的舰船和航母。正是水的变化,水的无穷轨迹,完成了人间“天地相融降露”的吉祥景象。《道德经》中的“甘露”一词含义深刻,不仅限于雨雪,也不仅仅是暴雨。

以水喻道,看透人生,是贯穿《道德经》的一条红线。全文以深静、大体、深思为特点,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有这样一段话,似乎是一个结论:

天下弱水,强弩之末。弱者胜强者,弱者胜强者,世人无所不知,也能做到。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整个地球是“三山六水一分田”,水量最大。它很小,像灰尘和露水;它的盈余也在增加。英杰,谁敢忽视“向善如水”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日月之行,若出其不意;星汉辉煌,若出”,是曹操《观沧海》中的一句诗;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悟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终于成就了贞观盛世。

“三千里做水锤”是毛泽东用自己的话对“击水”一词的注解。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正以这种姿态向前迈进。

《光明日报》(2022年1月21日第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