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运营方案范本(孝感市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运营方案(2021.8.16于武当山下))

一、背景分析

双峰山位于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孝感市东北部,孝昌县东部,东南与武汉市黄陂区为邻,系大别山余脉。自古有"仙源"之称。是国家森林公园和AAAA级风景区。主峰由两座对峙的山峰组成,海拔888米,相传由七仙女双乳"仙化"而成,双峰山由此而得名。公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

1、双峰山的优势

(1)外部便利的交通条件:距孝感市区30公里,天河机场70公里,武汉市区7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擦境而过。

(2)武汉及周边庞大的潜在市场:武汉有150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和每年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有100多万高校学生和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加上孝感及周边信阳随州等,3小时车程以内人口十分庞大,市场潜力巨大。

(3)内部大量的闲置资产:观湖山庄、星桥山庄、回龙山庄、隆泉谷、港昌山庄、假日酒店等高中档宾馆等大量资产,以及山下西域风情园等大量的资产,全部闲置。

(4)双峰山及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生态。

2、双峰山的不足

(1)双峰山的文化定位含糊不清:双峰山有兵寨文化、汉孝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四大文化,但是具体该讲什么故事,该叫响什么,始终不够明确。(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文化定位太多必定分散力量,攒紧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

(2)旅游区内部权属关系十分复杂:双峰山先后开发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景点,修建了多处宾馆、别墅等住宿接待设施,完善了景区大门、旅游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等,但是这些景区内诸多基础设施权属不清,运营起来阻力重重。(理顺管理,步调一致,才能形成合力)

(3)山上山下旅游产品十分单一:自然山水、人文设施、神话故事、现代小品等很多,但冲击力太小,参与性不够,缺少新、奇、特。(好吃、好住、好玩是旅游的王道)

(4)市场影响力非常有限:在武汉8+1城市圈,双峰山的影响力与她应有的地位远远不相匹配。(游客是用脚投票的,任何空洞的说教、形式主义对游客没有作用)

3、当前的大好机遇

(1)世界经济低迷,有利于资本进入。

(2)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国家实施研学旅游及“双减”教育发展战略。

(4)国务院已经把康养小镇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势必将推动中国养老产业走向风起云涌、群雄纷争的黄金时代!

(5)湖北省优化投资环境的具体举措。

(6)孝感市委、政府大力营造营商环境,招商、亲商、重商。康养旅游、养老产业必将成为未来孝感市的支柱产业。

二、原因分析

运营三问:

之一:为什么一山之隔的黄陂木兰山红红火火,而就在隔壁的双峰山却冷冷清清?

之二:为什么庐山天下秀,而具有更好区位和自然条件的双峰山却默默无闻?

之三:为什么武汉周边2小时车程没有一个值得大家认同的休闲度假区?

主要原因是:

1、缺乏强有力的运营团队、大手笔的运营思路和有实力的投资商。

2、旅游市场开发不力(没有解决游客为什么来的问题)。

3、旅游产品定位不清晰(没有解决来了干什么的问题)。

三、具体办法

1、托管运营模式。对公园现有的资产进行整体打包,交给孝感市文旅投公司,以招商引资、招商引智的办法,引进战略投资商和成熟的景区运营团队,试行托管运营。

托管运营采取股份制形式,文旅投、战略投资商、运营团队共同成立一家股份公司,视情况各占一定比例的股份,签订长期(30年)合作协议。投资商可以是国资,也可以是民营资本,运营团队以民营为主(灵活机动、市场嗅觉灵敏)。战略投资商、文旅投只监督执行,不参与具体管理,运营团队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考核依据)。

2、托管时间清单(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

景区运营方案策划推广

(1) 市政府、管委会完成人财物及资产权属的清算并办理移交手续。如协调管委会人财物的移交;召集公园内现有闲置资产的持有人限期有条件退出;对部分资产的债权债务问题进行打包处理;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划拨到文旅投。

(2) 战略投资商首批资金全部到位。成立专门公司,建立专门账户,签订合作协议,计算好股份比例、分成模式以及奖惩措施。

(3) 运营团队拿出整体运营策划的框架方案。包括产品开发方案、市场营销方案,报市委、市政府讨论决定,在各级行政领导的支持下强力执行。

第二阶段:

(1)运营团队拿出详细的策划方案,找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核心吸引物,并落到实处。

(2)市政府协调处理现有的遗留问题,全力支持有关景区的债权债务的处理。

(3)运营团队对公园内现有的闲置资产进行整修,尽快投入使用。

第三阶段:

(1) 运营团队在重点客源市场进行全力促销,利用有利的时间节点,在武汉市场掀起第一轮促销热潮。

(2) 运营团队完善公园的旅游产品,围绕独一无二的文化定位,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

(3) 运营团队围绕文化定位,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包装、提升产品品质。

(4) 延伸产品的长度和宽度,深挖地方特色产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走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路子,从产业链角度包装产品。

第四阶段:

(1) 继续做好市场营销,在武汉市场掀起第二波促销热潮,形成双峰山“热岛效应”。

(2) 继续做好产品开发,形成全产业链的盈利模式。

(3) 巩固已有成果,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全国有名、省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第五阶段:

(1) 对内不断完善产品和市场模式,不断提高景区运营能力,在国内形成“双峰山”现象。

(2) 应用资本的杠杆效应,寻求上市融资。

(3) 对外输出营销模式,推出成熟的运营模式,全国复制推广。

3、 运营及投资团队

(1)现有的投资团队,在武汉房地产市场排名前几位,有上百亿的闲置资金,是孝昌的老乡,乡土情怀浓厚,有雄厚的财力,希望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2)目前联系的运营团队,是成功运营武当山的核心团队,有山岳型产品包装、市场策划营销的成功案例。在2003年接手武当山风景区,2002年武当山财政收入2000万元,进山人数没有达到20万,与双峰山现在的境况十分相似,多头管理(省直部门、十堰市丹江口、武当山四级几十个部门都来管理),推诿扯皮(有利都来管,无利全部推),负债过多(8000多万)。现有的运营团队接手后,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管理入手,内抓产品,外抓营销,产品上主要是围绕武当文化完善基础设施;营销上创造武当山“灵”的广告,全国推广,一炮打响,“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家喻户晓。到2013年,武当山进山买票游客达到200万人,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综合收入60亿元以上。武当山成为全省的名片,省委、省政府的客厅,在全国景区中排名进入前十,创造的“武当之道”成为全国旅游的典范。

4、运营效益预测

(1)经济效益:预计在三年后,双峰山每年进山人数达到200万人(接近饱和),山上山下平均每天过夜人数达到3000人。按照保守估计,平均每人消费300元计算,直接收入达到6亿元。直接实现就业500人,创造税收近亿元。

(2)社会效益: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孝感双峰山必将成为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城市的接待热岛、网红打卡地,社会影响力、行业知名度空前提高。

(3)招商效益: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让投资商看到商机,每年带动孝感特别是孝昌直接投资200亿元以上。

(4)带动效应:带动周边农民从事餐饮、娱乐、农副产品、旅游工艺品、加工制造等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平均双峰山周边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