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单位名称(网络传销究竟有多少种花样)

2021年末,当大众还震惊于主播偷逃税事件时,演员张庭林瑞阳夫妇实控公司上海达尔威(TST品牌运营公司名称)涉嫌传销被查,冻结的资金高达6亿元。不久,张庭夫妇抖音微博账号接连被封。

当传销遇上网络时代,新型网络传销随即产生,其具有更深的隐蔽性、更大的欺骗性、更强的危害性,严重破坏社会和谐。除了一些微商屡屡在非法传销边缘试探,网络传销究竟还有多少种花样?

微商?传销?傻傻分不清

网上卖个东西怎么就成传销了?我们来看看《禁止传销条例》,根据第七条规定,传销行为通常有三种类型:

收取人头费获利型。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牟取非法利益。

收取入门费获利型。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团队计酬型。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前两种类型的传销行为往往都不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客观上多有欺诈行为存在。第三种有真实的产品,整个行为过程中不存在欺诈,此类传销行为也被称为经营型传销。

高速管理运营单位名称

像TST这种“拉人头”的做法完全符合传统微商所惯用的一些“传销模式”——需要交纳一定费用或者认购一定的产品作为“入门费”、通过发展下线形成多层级的销售代理模式,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来进行计酬或者层层返利等,这些都涉嫌违反《禁止传销条例》的规定。

大部分微商在起步阶段,都是靠设置层级或者隐蔽层级的方式获取利益。然而到了新零售时代,很多经营者可能会编出一个概念来,但项目和产品都不存在,还是靠拉人头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就属于欺诈型传销。

张庭夫妇的公司虽有实际产品,但并不以卖产品为目的,而是把销售产品作为一种工具,这种就属于经营型传销。说到底,在任何形式的传销中,产品都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

骗钱,也骗感情

不少微商采用的经营型传销,堪称”空手套白狼”的诈骗行为,近年来也是花样翻新。

2014年10月,马某花10万块钱搭建了“开心复利理财网”,形成了他的网络传销“王国”,而马某本人就站在传销金字塔最顶端。

网站要求加入者购买至少一份1600元的“理财产品”—— 1600个电子币,加入者用这1600个电子币激活自己的账户成为会员。

此后,会员账户内每天得到20个电子币作为收益,但若想把电子币变现获利则必须拉新人加入,然后把电子币转卖给新人,让新人加入网站变成会员。发展新会员越多,获得相应的提成、管理奖励也越高。

凭着“1600元注册一个账户每天都能获得20元返利”的宣传点,不足3个月,便有来自8个省份的1万多人成为“会员”,在线注册了3万多个账户,涉案资金高达6000多万元。

搭上互联网“顺风车”的诈骗行为不仅骗钱,有时候也骗感情。

传统“拉人头”传销日子越来越难过,有些传销公司便让手下的传销人员以谈恋爱的名义来发展新人、实施诈骗。

比如,你收到的“亲爱的在干吗?”“宝贝想你!”“怎么不理我了?”这类令人怦然心动的字眼只是套路的一部分。

2018年2月,汉中市城固县的李某收到一则求添加微信好友的信息。一来二去,他便与一个自称“刘婷”的女网友从陌生到熟悉,并逐渐发展到热恋状态。

一个月后,这名女网友说她想到城固来见李某,就在李某望眼欲穿之际,“刘婷”却发来信息,称自己生病了,急需手术费。

李某想也没想,前前后后将仅有的1.2万元存款通过微信全都转给了“刘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微信拉黑,电话打不通。

气愤之余,李某选择了报警。当城固警方将追回的1.2万元被骗款返还到李某手里时,他才得知曾和他热恋的“女友”竟是传销团伙的成员。

警方确认这是一个新型的传销式网络诈骗团伙。他们以公司模式运作,以传销方式管理,团伙层级分为业务员、主管、主任、经理、总经理等5级,与不同层级相对应,还有不同的提成标准和晋升要求,要达到相应的级别必须发展一定数量的下线。团伙通过以下几步实行诈骗:

第一步:“拉人头”组队。施行诈骗的人员最开始以找工作为由被拉入团队,随后通过“拉人头”方式发展下线。

第二步:虚构身份,寻找猎物。美女照片当头像,“摇一摇”将猎物钓上钩。

第三步:组团出击。其中男性成员负责搭讪聊天,需要语音或视频聊天时,则由女性成员应对。

第四步:钱到手,拉黑,或者再“薅”一次。一旦得手,就将对方拉黑或者删除。一些非常容易上当的受害人,还会被推荐给其他诈骗团伙成员继续实施诈骗。

时刻牢记“三不碰”

说到底,新型网络传销模式无外乎这几种——

电子商务:通常以“网购”“网络营销”“网络直购”等形式从事网络传销活动。

免费获利:向你宣讲“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实际是诱骗你参加传销活动。

网上创业:抓住年轻人急于创业、渴望成功的心理,以“在家创业”“网络创业”“网络资本运作”为诱饵,欺骗、引诱年轻人上当,从而达到发展会员进行网络传销的目的。

网络博弈:以玩网络游戏、网上博彩为名,发展会员从事“游戏股票”“幸运博彩”等游戏充值卡,以直销奖、销售奖为诱饵发展下线。

爱心互助:名不副实的生物保健品,宣称入会后就能便宜或返利,以此进行网络传销。

相较于传统聚集式传销,网络传销具有非接触性、一对多等特点,打破地域限制,传播更快,规模更大,有的网络传销参与人数仅几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万人,有的会员数甚至突破百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网络传销案件共计133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广东和广西等27个区市省。其中,浙江、湖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区网络传销案件均为10件及以上,可见这些地区的网络传销异常猖獗。而山东、四川、河南、上海、河北和福建的网络传销案件数量也超过5件,不容小觑。

数字化正在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销也赶在人们对新事物了解尚不成熟的阶段,进行着坑蒙与欺诈。监管就像一场追逐赛,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堵住其财路。2021年12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表示将加大打击传销力度,借助技术手段甄别新形势下以电商、微商、消费返利等名义开展的新型传销行为,依法查处直销违法违规行为。纲要还提出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惩治损害营商环境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新型网络传销不但给参与者带来经济损失,也对社会治安、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危害。对于传销,公众自身必须要提高警惕,时刻牢记保持“三不碰”:凡是交加盟费、入门费的不碰;“拉人头”的不碰,一旦成为会员,平台组织就会要求会员不断地拉亲戚朋友加入,发展下线,组成层级;按人头抽成不碰。

[此文来源:西宁晚报,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