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更重要的是接受反转的局面。
文/每日财经报道卢明霞
虽然在社会零增长率放缓的背景下,对电商的增长并没有很高的期待,但JD.COM阿里当天发布的财报依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观感。
11月18日,阿里巴巴(09988.HK)集团发布了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从报告来看,阿里巴巴集团本季度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但令人意外的是,调整后净利润为285.2亿元,同比下降39%。
另一方面,根据财报,第三季度JD.COM(09618.HK)总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超过市场预期的2156.1亿元。
一方面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它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如果有对比,差距就开始放大。《每日财经报道》注意到,财报发布后,京东。COM股价盘前一度涨逾5%,阿里巴巴一度跌逾9%。截至财报发布当天美股收盘,阿里巴巴收盘下跌11.13%,JD.COM收盘上涨5.95%。
这个时候,外界就可以看清楚股价分化的“剪刀叉”结果。如果仔细对比两份财报,其实在很多维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现。
阿里成长失速
再来看阿里巴巴的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慢于上一季度34%的同比增速,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061.73亿元。不考虑高辛零售合并的影响,营收同比增长16%至1804.38亿元。
营业利润有所增长,阿里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0%至150.06亿元,主要是蚂蚁集团相关及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减少156.9亿元。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285.24亿元,同比下降39%,调整后的EBITDA和EBITA同比分别下降27%和32%。
《每日财经报道》了解到,客户管理收入(包括广告和佣金收入)大幅下滑是导致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仅增长3%,处于历史冰点,远低于8%的市场预期,而在上个季度,这一数字仍为14%(与前几个季度相比仍处于历史低位)。“客户管理”的收入主要来自淘宝天猫的广告费和佣金。尽管最近几个季度这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有机构认为消费需求减弱影响业绩。华泰证券此前的研究报告认为,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市场的GMV(总成交额)增长可能面临消费增速放缓带来的短期阻力,主要是因为阿里巴巴的GMV占中国网络零售GMV总额的50%以上,2021年7-8月网络零售总额增长乏力。
JD.COM有打破游戏规则的倾向
随着反垄断处罚的落地,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互联网行业的整治力度,电商行业迎来了公平透明竞争的新时代。“二选一”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品牌商家可以自由选择平台。自那以后,JD.COM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第三方品牌密集进入JD.COM,再次承担了多平台品牌进入的后发红利。
JD.COM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156.1亿元;第三季度营业利润26亿元,去年同期为44亿元,营业利润率1.2%,继续保持低利润率。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为50亿元,去年同期为56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JD.COM集团过去12个月的活跃买家数量达5.52亿,较去年同期净增1.1亿。
现阶段,电商整体市场增长放缓,竞争越来越激烈,阿里巴巴获客成本激增。数据显示,阿里Q2的运营成本同比增长44%,销售和推广费用增长66%。另一方面,在JD.COM,Q3运营成本同比增长27%,营销支出同比增长42%,均远低于阿里的同类支出,这也意味着JD.COM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比阿里更好。
此外,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今年双11,JD.COM有31个品牌销售额突破10亿元,淘宝在JD.COM的用户重叠量同比增长64.2%,这也说明JD.COM正在吸引更多的淘宝用户。外界有消息称,双11期间,JD.COM通过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商家“做减法”,部分品类商家节省了约78.5%的基础运营成本。
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就像中国电商的一座灯塔一样存在,而JD.COM则一度被批评受到物流等重资产的影响。然而,现在似乎时来运转了。根据两家公司Q3财报对比,京东。COM对新实体的坚持已经逐渐到了红利收获期,平台经济似乎也到了市场红利的末期,这或许已经成为必然。
模式已经改变
阿里和JD.COM对未来的业绩增长也有不同的预期。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阿里巴巴调整了营收指引,预计2022财年总营收将同比增长20%至23%,而之前的预估为30%。
阿里表示,预计2022年下半年收入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随着国内GDP增速的下滑,阿里因为商品交易量最大,受到的冲击会最大。
另一方面,JD.COM相对乐观,预计第四季度将延续第三季度的增长势头。JD.COM集团总裁徐磊表示,京东的消费特点。COM的平台消费者是城市化、家庭消费,有目的性、确定性、计划性,所以宏观环境对JD.COM的影响会比较小,但不排除这种情况对一些“随机购物”的公司影响比较大。
此时我回想起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不仅把马云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还诞生了千万富翁。阿里甚至靠自己的努力带动了杭州房价的飙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享受了多年的阿里巴巴业绩已经开始失速。
客观来说,电商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存量阶段,市场已经不是当年的市场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试图抢夺电商这块蛋糕,这无疑会对阿里巴巴造成巨大冲击。就新零售而言,一方面有JD.COM的挤压,还有品多多这个下沉市场的强势崛起;另一方面,有来自Tik Tok的直播电商后来者;而且另一方面还有美团等新巨头。阿里的处境并不轻松。
市场现在最需要的是改变。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对于阿里来说,更重要的是接受反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