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金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截至2021年9月,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近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事实上,在基金成为投资新宠之前,它是被忽视甚至被诟病的。
跟随市场的波动,基金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也随之波动,人们不禁要问:你真的了解基金吗?它从哪里来,又将把我们的财富引向何方?
近日,由中国资产管理协会举办的投资者教育纪录片《基金》正式登陆CCTV-2。纪录片《你从哪里来》第一集讲述了基金的诞生,将投资者带入整个行业的发展,深度阐释了“什么是基金?”同时也回答了大多数人对各种基金产品的基本疑问。
人们的投资热情其实是对不确定未来的一种反应。
正如纪录片《你从哪里来》第一季所说,人们会在刀耕火种时期留下一些收集的种子,撒在土地里,希望将来有所收获。现代人通过购买保险、房产、珠宝、股票、债券等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但是,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资本市场从中世纪的威尼斯开始,随着股票、债券等成分的加入,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种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可以说是对个人投资者的不友好。个人投资者要想盈利,就必须和专业投资者竞争,劣势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独自冲进资本市场的人不得不承认,投资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是有门槛的。
按照现代社会的分工模式,要把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1822年,荷兰出现了一种由专业投资者提供的投资服务,这就是基金的雏形。1868年,第一只由专业人士管理、允许中小投资者分享利润的投资基金在英国正式诞生。1924年,第一个共同基金(公募基金)在美国诞生。
1998年,该基金正式来到中国,开始参与塑造中国经济。截至目前,我国公募基金总份额接近24万亿元。随着通过基金理财成为全民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因基金投资而改变。
对于1998年进入中国的基金,浙商基金董事长冯晓在《基金——从哪里来》中说:这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过程。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情况,人民的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投资或者理财的需求。
但在中国文化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真金白银”交给别人管理。另外,近年来各种财务造假、财务欺诈层出不穷,让很多人下意识地对基金保持看法。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基金在“大红大紫”之前其实已经被忽视了好几次。
确实如此:一个不熟悉的投资产品,如何让大众放心把钱交给你?因此,诞生了“基金托管人”的概念。
基金托管人是指直接控制和管理基金资产的第三方中立机构。作为投资者权益的代表,确保“公民”投资资产的安全。
在实践中,资金托管人的角色多由民间信任度高的银行来扮演。按照这个逻辑,投资者购买基金的钱将由基金托管人保管,而发行基金产品的机构只有按规则进行投资的权利,从而有效杜绝了私人挪用的可能。
除托管制度外,基金业在投资信息披露、销售公司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构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运作监管体系。所有这些制度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随着对资金安全的信任的建立,公开发行基金可以收集人们的财富以获得投资资本。但是,有资本只是第一步。即使对基金经理来说,做好投资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据《资金——从哪里来》统计,目前a股共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分属26个行业,分布在全国274个城市和地区。基金经理要努力从各种信息和数据中选择真正的投资机会。
所以说“买基金其实就是买基金经理”,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无论是追求收益还是抵御风险,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基金——从哪里来》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我国资本市场公募基金管理人超过2700家,管理资产超过23.9万亿元,相当于全国储蓄的1/5。
当然,作为基金的掌舵人,基金经理要做好投资,强大的团队和科学完善的投研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总结一下,基金的投资是从研究员的行业研究报告,到投资决策,再到基金经理的执行,最后基金的运作会以“业绩”的形式告一段落。
该基金在中国日益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汇集成巨大的资本,由机构投资者管理,从而促进了更加稳定和健康的资本市场。
对于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有更长远的投资规划。他们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价值,并继续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从而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此外,其自身的投资行为更加成熟和稳定,有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
正如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屠光绍在《为什么来》中总结的那样,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不仅仅是平衡市场,解决市场波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丰富和完善。一个多层次、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何来》的专业投资者李西闽,还是业余投资者,很少有人能真正把投资当成一场“长跑”。往往是在市场的短期波动中“追涨杀跌”,最后发现努力和收益是成反比的,让你筋疲力尽。
投资市场的成熟和稳定正是“中生源和李西闽人”所向往的。随着市场的完善,投资者很容易通过基金分享中国经济崛起的红利。
(本文文字版版权归招商银行所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件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广告、要约、要约邀请或投资建议,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