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直销与家族文化的结合在当地生根发芽,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林亚飞发现自己被妻子敲诈,在他拒绝再次转账后。
没多久,林亚飞收到了离婚协议:孩子由他抚养,两套房产归妻子所有。经过几年的拉锯,林亚飞在没能把妻子从康宝莱弄出来后,最终选择了签约。
这几年我老婆接触了一家叫康宝莱的保健品公司,做了一名经销商。这是一家国外直销公司,业务是营养和体重管理。2017年,其在中国的营收达到8.86亿美元。
同年,康宝莱中国因违规直销被罚款573万元,成为郑州市工商局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案件。
康宝莱并不是第一家卷入“MLM”争议的企业。30年来,中国直销经历了混乱、边界模糊、规范整顿,但MLM的阴影从未散去。直到最近,涉嫌传销的全健,再一次将直销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据商务部官网显示,目前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有91家。有数据显示,2017年创造1964.43亿元的直销企业有63家。
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直销公司的成绩并不显眼,但20多年来,他们扎根当地,指明了通往财富自由的路径。然而真正能到达彼岸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直销员都在创富的梦想中度过一生,甚至沦为“直销难民”。
“直销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机器,可以提供很多东西,远不是卖一点东西,获得一点收入那么简单。”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心南科大助理教授袁长庚看来,直销在中国的盛行也反映了过去20年每一个阶段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
具有人类学背景的袁长庚于2014年在华北某市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田野调查。他发现,虽然违背直销逻辑的网购越来越发达,但直销行业并没有消亡。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社会原则,价值体系,甚至生活观念。袁长庚觉得,如果这些因素不改变,直销还是会失控。
《莫比·弗罗多》
直销行业信奉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人能成功,杨就属于这20%。
2001年,老婆同事推荐完美。当时他们为了面子,买了两三千块钱的产品。后来我觉得效果不错,我老婆就先加入了。
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会议。周末会邀请直销员和他们的家人参加活动,给你讲产品,做实验。杨一开始对很排斥。他在部队转业后,成了当地工商所的所长。虽然工资不高,但公务员的职业也很稳定。
有一次,完美的天津导师来讲课,热情地邀请了杨,几经推辞,再次拒绝的杨去听了。
在课堂上,老师劝说杨加入,但他担心自己的公务员身份,选择了拒绝。
老师了解到杨喜欢看书,就送了几本关于美的书过来。杨翻了翻,被吸引住了。当时,该书描述了直销的未来和前景,并详细介绍了直销系统。“说白了就是告诉你怎么赚钱,通过销售和介绍客户,一步步能做到什么水平。”出国,买房,买车,这些词抓住了杨。
当时在工商所,月薪8900,出国,买房都很远。直销员给杨搭了一个梯子,告诉他爬了哪一级,能看到什么风景,如何改变人生。
烦恼也不是没有。上世纪80年代末,直销进入中国,直销和传销指的是同一个词。
90年代初,传销从沿海向内地推进,摇摆机、保健品风靡一时,但政府还没来得及出台政策法规,管理一时失控。
与此同时,雅芳、安利、玫琳凯等公司相继进入中国。1996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准多层次MLM的意见》,批准41家法人公司从事多层次MLM业务。
据媒体报道,当时传销的审核权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出现了很多诈骗公司,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1998年管理“一刀切”,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MLM活动的通知》,下令禁止一切形式的MLM活动。雅芳、安利、完美等外资企业也停止运营。
当时中国在谈加入WTO的时候,给了雅芳、安利等10家公司“转型管理”的特许经营权。2001年,在WTO协议中,商务部代表承诺3年后取消“无固定场所的批发或零售服务”的限制。起初还在犹豫的杨看到了政府的立场,下定了决心。
再加上当时工商所人员分流精简,杨觉得自己的事业再往上走不容易,干脆写了一份报告,离开了体制。
完美工作不到两年,杨买了车买了房,还被奖励出国旅游,成了钻石经理。他越是相信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就越是介绍更多的人加入团队。
2005年,雅芳成为中国第一家官方批准的直销试点企业。同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MLM条例》。第二年,安利、完美、玫琳凯等公司陆续拿到直销牌照。
2008年,雅芳爆出“行贿丑闻”。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08年,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原副司长邓湛被免职,雅芳的牌照是在他任职期间拿到的。但这两者是否有关联仍是个谜。
要想做到完美,早些年,杨最大的问题就是向别人解释直销和传销的区别。他也是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这个系统的复杂性。直到现在,杨仍然觉得直销和传销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根据商务部的解释,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是合法的,但全健也是在2013年获得直销牌照的。
“商务部批准的直销企业完全可靠吗?”对于这个问题,商务部已经给出了答案:“不一定。”并解释说,许可证只能表明企业有资格从事直销。
在杨看来:“穿上了外衣,商务部给了牌照,老百姓就更暧昧了。随着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人们都想一夜暴富,现在魔多佛少。”
“病人和你都把我当医生,那你觉得我是医生吗?”权健集团董事长舒曾经问过他的下属。舒传记的封面《生命的代价》已经给出了答案——“民间秘方之宝铸就当代神医”。
“全健在中国企业扩张后获得巨大成功和个人崇拜,完全是一个造神的过程。”袁长庚认为,全健的问题在于明确将天然药物写入公司产品体系,声称自己有所谓的秘方或特殊技术,“很容易被证伪”。
当杨事件发酵时,被证伪的不仅仅是的秘方,还有舒的“快乐医生”称号。
随着全健周围各种信息的曝光,捆绑的形象更接近于魔术。目前,已被正式逮捕。
本地化
根据《2017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全健以150亿元的业绩排名第三,无限极以213亿元排名第一,安利和完美紧随其后。
以上数字表明直销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在袁长庚看来,这背后的原因是直销本土化战略的巨大成功。早在七八十年代,直销进入台湾省后,就有过一次大的改写,使直销制度本身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直销体系中,各级领导被称为父母,业务员被称为兄弟姐妹。袁长庚观察,“在中国的城市生活中,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市场经济或者单位制、大院制的崩溃,其实对家庭制是有影响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血缘家庭,血缘家庭并不激动,也不团结,但是一旦进入直销,就会建立起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幸福。
另外,很多基层业务员都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边缘人和流浪者,没有太多提升自己的机会空。在直销机构里,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如何教育孩子,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存在感和成就感。
此外,中国人重视下一代的传统,也被直销体系充分利用。他们自称是等级的世袭更替,促进阶级的下一代逆袭。
在舒被依法刑事拘留的第二天,和其他十几名业务员像往常一样参加了无限极健康培训班。无限极(中国)成立于1992年,隶属酱料大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从事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的研发和销售。
讲课的老师看起来只有30岁左右,但已经是高水平的直销员了,这要感谢他的母亲。老师的母亲工作多年,儿子大学毕业后,继承了母亲的职级和收入。
这对秦洛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诱惑。虽然他当时辞去了销售员的工作,加入了无限极,这几年收入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但秦洛觉得自己是在为两代人而战。
无限激励中有一个“继承系统”,可以把军衔和职业继承给下一代,让孩子不用从头开始,继续发展到更高的军衔。
无限极官网有这样一个案例:毕1990年在新加波创办了一家艺术公司,母亲在无限极做经理。2005年,他因车祸去世,公司将无限极优惠卡继承给他。他继续经营他母亲的无限极公司。文章描述了毕文峰的变化:“这个以前对书不感兴趣的人,突然对书着迷了,营销、管理、成功学、名人传记,一有就拿出来认真读。”后来,毕成为无限极公司的首席业务总监。
这个例子给了秦洛动力:“当表弟的孩子参加国际夏令营时,我儿子可能还在玩泥巴。但我努力了十几年,等他大学毕业,直接就可以有更高的起点了。”
不仅无限极,完美、全健等许多公司都建立了类似的系统。其中,全健的福利奖写明,级别达到一定级别就奖励车和房子,“所有福利可重复享受,终身世袭”。
一扇不劳而获的门似乎是开着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直销品牌主打保健品,这其实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业务。另一方面,秦洛也意识到直销员门槛太低,只要花498元就可以成为无限极的代理。上了几节课,你就可以自己估计怎么给人吃保健品了。但她对公司的产品充满信心。感冒发作后的几天,秦洛坚决拒绝吃药,不仅如此,家里也几乎不再放常规药品,就连儿子也拿零食和保健品。
这不是个例。据该报报道,1月16日下午,一名认证为“幼儿疑似无穷小心肌损伤事件当事人田淑萍”的网友透露,其3岁女儿被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老师了凡的推荐下,每天大量服用无穷小8号产品,后被多家医院确诊为心肌损伤和低血糖。无限极表示,此事仍在处理中。
[/s2/]“直销难民”[S2/]
林亚飞的妻子2012年因为减肥接触到康宝莱奶昔,之后频繁参加公司讲座和会议。一次开会回来,她告诉老公,她想做康宝莱的经销商,这样她就可以过上自由富裕的生活。
林亚飞经济条件不错。他在云南每个月有两三万元的稳定收入,但妻子并不满意。她看到公司一个特约经销商能拿20万月薪,还能去迪拜和美国旅游,就很羡慕。
随后,老婆一次性买了近6万元的产品,动员亲朋好友一起买,把自己的房屋代理店改成了营养会所。为了取得成就,林亚飞看着妻子自掏腰包购买产品。短短三个月,家里就堆了近20万元的产品。
此后,妻子不听劝,继续加大投入。到2014年春节,林亚飞才知道,妻子把卡上的60多万积蓄都花光了。林亚飞这边不要钱,就低价卖了房子,继续做康宝莱。
卖房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妻子开始以各种名义要求林亚飞再赚钱。转了几个弯,她还是没有回头的意思。林亚飞心灰意冷,最终决定不再赚钱。
离婚后,林亚飞带着儿子搬出去了。直到现在,他老婆也没有主动给孩子打过电话。
王素珍原本想为她的女儿加入完美,但八年后,她开始怀疑她的职业生涯。
女儿患有精神病,在医院看不清楚。我的朋友向王素珍推荐了完美的保健品,说它们可以修复人体内不健康的细胞。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素珍开始让女儿吃保健品。刚开始效果不错,女儿免疫力增强了很多。五六千的保健品很快就吃完了。在此期间,当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王素珍感到了经济压力。朋友建议她干脆加盟做直销,这样既能赚钱,又能调理女儿的身体。
2012年办卡后,王素珍致力于完美,并一直担任高级经理。到2014年,她申请的专卖店终于获批,但由于她所在城市的专卖店数量饱和,王素珍去了省会城市开拓市场。
房租、柜台、装修,王素珍拿出十几万元的积蓄进行投资。刚开始做国外市场的时候,销量能上去很快,她还让侄女加入她的团队。但很快,她就陷入了业绩的压力中。当时店铺月销售额要达到5万才算合格,没多久资金就周转了。每个月5号报货的时候,为了筹集货款,王素珍把积蓄和信用卡的钱都转了进去,下个月再补窟窿。
结果亏空越来越大,王素珍没办法,只能借高利贷来保证自己每个月能完成5万的演出。连续20个月后,王素珍觉得自己被困在了一个无底洞里。再加上女儿旧病复发,她关了店回了老家。现在她手里还积压着30多万的产品。“如果赚钱,什么都可以说。一旦赔钱,尊严和亲情都没了。”
“说到底,没人,没钱,没信用,喊口号,梦想有多大?这是一个系统,但是到了底层销售人员,他们都想赚钱。有几个能遵守规则?干我们这行的,两份收入空的难民太多了。”王素珍说。
在王素珍的店里,摆放保健品的柜台上贴着一张纸: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刚给女儿吃保健品的时候,周围的人告诉她,吃了四个月就会好的。现在她意识到,人在疾病和金钱面前是盲目的。
出尽风头后,王素珍买了天津李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十个保健桶,号称能治疗42种疾病,售价3980元。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天津李龙并未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目前正在使用理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牌照开展直销活动。
很难说刚刚走出一个坑的王素珍是否又踏入了另一个坑。
(林亚飞、、、杨为化名)
本文来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访问财经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