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服务商平台电话(315支付行业被关注的五大焦点问题)



信用卡刷卡隐性费用、POS机押金难退、诱导分期业务、强制捆绑信用卡、买卖支付账户等..这些情况正在支付行业发生。


作者|张浩东

出示|支付百科

35年来,在问题重重的支付行业,《支付百科》梳理了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五大行业现象。

01


刷卡隐藏的隐性费用


随着POS市场竞争的激烈,销售人员推广POS机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销售人员为了获取资源,会把自己的话“包装”起来。如果消费者不是专家,很可能是套路。


承诺0.6%费率、中途不会上调费率、没有任何其他费用的POS机,实际使用时却莫名其妙地被收取了很多隐形费用。按照业务员承诺的费率,刷卡消费的1000元应该从这6元中扣除,但是一个消费者刷完就被扣了40多元。


在了解到具体的扣款情况后,消费者对真实的费率感到非常惊讶。和原来推广POS机的人沟通后,除了最基本的刷卡手续费,还扣除了其他费用,比如“流量费”、“三秒加到账费”、“延误险”。

按照POS机销售人员的解释,快速取现的手续费是每笔3元,刷卡消费1000元内的延误险是1.29元。因为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各种费用,消费者感觉被骗了。


事实上,该消费者之前办理过同品牌的POS机,因为不同意冻结一笔费用,要求解绑机器,从未刷卡消费过,客服却说流量费跟着客户走。





从去年开始,很多支付机构开始提高流量费。部分品牌POS机将流量费从每年30多元提高到40多元,部分品牌POS机改为收取终身流量卡费用。消费者通常不知道这些费用的存在。


POS机背后隐藏的隐性成本无疑增加了消费者使用POS机的成本。业务员不把成本讲清楚,也不会带来长期价值。后来,消费者往往会更换品牌或停止使用机器。


02


POS机押金难退


自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POS机电销和网上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监管支付机构不断收紧POS机销售政策,POS机电销和网上销售受到严格管控,但POS机押金问题越来越突出。POS机押金不退是投诉的重灾区。


在众多支付机构纷纷推出电子签名POS的背景下,消费者手中的POS机正在成为电子签名机。在为消费者办理POS机时,很多业务员都说免押金,但费用是在消费者激活机器后扣除的。


有的业务员会告诉消费者,先交一笔299元,半年后到账。押金退还时,他们会设置各种门槛,拖延甚至拒绝退款。支付机构和代理商也会互相推诿责任,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通过咨询某支付机构官方客服,299元的费用为“e签服务费”,官方不予退还。业务员承诺的半年退款可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与业务员承诺“六个月退款”的说法不符。


在支付行业,一些代理商招的业务员为了拿业务提成,根本不考虑后期的交易数据。声称“不收费,不会冻结资金”可以欺骗消费者激活机器,业务员可以顺利获得高额激活佣金奖金。

微信支付服务商平台


多家支付机构均表示,“严禁代理虚假不实宣传,对商户进行3次以上(含)虚假宣传拓展的,将暂停合作方新业务,并停止与分销相关的处罚”。





[S2/]03


信用卡分期付款指南


昨日,银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信用卡分期服务的诱导。有的银行用“优惠”等字眼包装信用卡分期服务,有的则有不透明的价格公示,没有明确标明信用卡分期服务的年化利率。


信用卡分期服务本身就需要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协议按期还本付息。表面上看似优惠,其实未必是真的优惠。事实上,计算年化率后的费率可能会很高。一旦消费者缺乏防范意识,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和内容,很容易被诱导办理信用卡分期业务。


保监会曾表示,银行应规范信用卡业务行为,不得以诱导“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按照要求,面向消费者的信用卡分期服务需要消费者同意,但部分银行擅自开通,未经客户自主确认就实施自动分期。


另外,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的电话营销非常频繁。接到电话的消费者通常是银行系统筛选出来的名单。在电话营销的过程中,银行人员有时会使用“提高额度”等词语宣传诱导消费者。


去年8月,深圳市消委会就信用卡分期收费不清问题,在10家银行的官网和手机App上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问题发现在三个方面:重要信息披露不完善、“免息”误导宣传、提前还款一次性收取剩余分期手续费。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有一些问题,如不标明实际年化率,取消分期和提前还款规定等。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存在官网页面“免息”误导宣传问题,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存在提前还款一次性收取全部剩余分期手续费的不合理规定。


04


捆绑销售现象严重


即使监管早已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借贷搭售”,但在信用卡业务中,仍有部分银行和分支机构被迫捆绑销售信用卡中的产品。保险费用直接从信用卡额度中扣除,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并可能无形中增加消费者的负债,从而导致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居高不下。


银监会发布的信用卡业务规范明确指出“不得承诺发卡或者给予高额授信;不允许欺诈和虚假宣传;不要通过默认检查或强制捆绑来营销信用卡。”


部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信用卡时被保险等金融产品捆绑,涉嫌强制保险。但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应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购买,并非银行强制要求。


去年浦发银行信用卡爆出“捆绑搭售保险”事件。不少消费者表示,在申请浦发银行备付金时,按照提示操作后被扣除了保险费,并且没有收到扣款提醒。只有在查询信用卡账单时,他们才能找到已经购买的保险产品。

招商银行的一项“增值服务”也遭到了大量消费者的投诉。该增值服务为“增值服务使用费-卡安全高级版”。第一个月0元自动扣费,不仔细核对账单也很难发现。


去年,光大银行也被告知个人贷款业务与保险产品强制捆绑销售。光大银行与某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联合我贷”及小额无担保贷款业务,未区分消费者信用风险等级和信用状况,限定承保机构,强行捆绑销售保险,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S2/]05


作为共犯买卖银行账户


洗钱与反洗钱的斗争愈演愈烈,反洗钱监管不断升级。随着网络赌博平台被监管严厉打击,资金结算通道被堵塞,网络赌博平台开始使用个人支付宝微信收款码和银行卡收取赌资。


“润粉平台”成为近期网络黑灰产非法支付的最新手段,利用微信、支付宝收款码、银行卡运行网络兼职的项目成为监管打击的重点。此类平台涉嫌帮助在线赌博网站接收、流通和洗钱。

以销售银行卡为例。市场上之所以有大量的银行卡,主要原因是提供银行卡的销售是要收费的。很多消费者将出售银行卡视为“财富密码”,却不知道自己是犯罪分子的潜在帮凶。


据了解,一套包括银行账号和支付密码、绑定手机卡、u盾、开户身份证复印件在内的四套银行卡,购买价格通常为每套1500元至2000元不等,每三个月能正常使用的购买者再支付一次使用费。

按照规定,买卖银行卡将受到信用惩戒,违规行为还将被记入央行征信系统,不仅五年内无法开银行卡,还将面临无法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后果,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