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解除冻结安全中心无法解除(QQ群里领“福利”?小心遇骗局!骗子的这些“把戏”要牢记→)

来源:厦门市反诈骗中心


下周,中小学生将陆续开学。

在过去的暑假里。

这些孩子怎么样?



我收到了消息。

一小部分人好像不小心“掉进坑里”[S2/]

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领福利”在QQ粉丝群?不信!

8月20日,林被拉进了“时代青团直播互动”的QQ群,随后群内跳出一条关于领取福利的内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林加了QQ号,对方告诉她只要把自己的微信余额全部付清,就能获得双倍奖励。于是,林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支付了全部余款120元。

qq冻结解除中心


付款成功后,林没有收到“双倍奖励”返利,再次通过QQ联系对方。对方说她需要加财务人员的QQ才能办理。添加“财务人员”后,对方称林“年龄太小,开不了福利通道”,需要林用父母手机操作。



当拿着母亲的手机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时,对方声称返利失败是因为林迟迟不付款。如果不及时处理,后台会一直扣他妈妈银行卡里的钱。




这可把林急坏了。

怕被妈妈骂

她赶紧问对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所以,林一进门。

中了对方设下的另一个“陷阱”


不按要求做就成孤儿了?不要害怕!

在对方要求下,林下载并注册了“网易会议”。期间,对方还发了一张图片给林,说如果林不按照要求做,警察会来她家处理她妈妈,然后法院会判她,最终林甚至可能成为孤儿。




进入视频会议后,对方要求林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并要求林写出其母亲的银行卡号,查看其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不久,林母亲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通知,内容为扣费9999元。财务人员告诉林,这笔钱只是作为“押金”,会通过支付宝返还。但是林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收到。此时,林再联系对方时,发现对方已将她拉黑。林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拨打了110报警。


既然这样

林的遭遇是

常见返利骗局的“升级版”


在林遭遇的骗术中,先是骗子在其微信中诱导被害人支付余款,后以被害人年龄太小为由要求其拿父母手机进行后续操作;然后以“操作超时”为由要求被害人下载指定软件,利用“视频会议”和“分屏”等功能获取被害人父母的银行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最终获取钱财,达到诈骗目的。




厦门警方整理了暑假期间的警情发现。

学生是最容易上当的。

三种类型的欺骗是:

返利,网游,冒充QQ好友

↓↓

其中,网络游戏诈骗中,骗子往往通过出售游戏外挂、代人练习游戏、解除游戏账号冻结、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方式,诱骗受害人汇款实施诈骗。在冒充QQ好友的骗术中,骗子往往以“交通事故需要治疗或赔偿”、“重疾需要手术”、“限缴助付”等紧急、危险情况,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厦门警方提醒学生和家长

不要随意相信“扫码送福利”、“扫码返利”等活动信息。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避免将个人资金转入非法支付平台,谨防被骗或个人财产损失。另外,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适度参与娱乐活动,但不要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最后,家长要管理好手机和银行卡,保护好资金。


反欺诈小链接

开学后,学生和家长

有哪些诈骗套路要注意?


一个

冒充老师或欺骗家长:

1.骗子以老师的名义给家长打电话。在电话中,他谎称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催促家长通过转账支付手术费用的方式诈骗被害人。



2.以学校名义向家长发送“学生道德品行评价表”等诈骗短信。事实上,短信中含有木马病毒的网址链接。家长点击链接后,不法分子将木马植入家长手机,获取银行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


[提醒]

接到此类电话和短信,家长应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学校一旦发现此类情况,也应及时通过相应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II

网络购物

以低价、二手等虚假信息引诱买家,利用知名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行骗,以各种理由让买家先付款。


[提醒]

学生在网购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购物,不建议线下交易。‍



买卖手机卡和银行卡

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一张手机卡和银行卡,然后“卖给”别人,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钱,这似乎是一笔不赚钱的生意。



而普通人根本不需要用别人的身份证去注册手机卡和银行卡。凡是需要经常这样做的,就意味着他的行为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出借“两张卡”的人来说,极有可能给个人征信带来麻烦,甚至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提醒] [/s2/]

对于涉世未深的同学来说,在警惕这种电信诈骗的同时,也需要明白,合法的收入有很多合理的途径,但非法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