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营销与推广实训(实体店「营销冷启动」策划的逻辑路线图)

编辑导语:在实体店经营中,如何有效推广品牌,营销活动是关键的一步。目前互联网上的营销方法论多是大品牌的总结,很多中小品牌很难付诸实践。那么如何开始有效的“营销冷启动”呢?本文将营销“冷启动”的策划分为六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值得阅读和思考。



市场营销是实体店运营的重要环节。说到营销,很多人容易产生两个误区。一个是,“找几个网络名人一夜爆红”。这是被一些营销数字误导了。“一夜成功”的奇迹确实存在,但其实是少数。对于实体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夜成名”,而是持续经营的能力。很多“一夜成名”的店铺很快就倒闭了,只是你没看到而已;第二种是,“就是花钱打广告而已”。这是缩小营销概念的观点。只是营销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信息传递。如果有更好更便宜的方式,信息可以不花钱传递。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突出的流派,理论多样,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很多人可能只是面对众多的理论和工具,不知道选择哪一个。而有些人用“没时间”“不懂”作为偷懒的借口。一个不懂营销的老板,一定很难把生意做好。这里的“懂营销”不代表什么理论知识体系,至少是一套属于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方法论。

最近我们接触的几个客户都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做引流活动?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跳过前面的环节,直接问最后一步。没有依据的引流活动,最后往往成为“自我满足的活动”。执行力确实很重要,但在整个营销中,对执行力的考验更多的是组织的执行力和灵活性。你能理解到位的前期规划并大力执行吗?你有能力快速恢复和优化调整吗?

我将单独谈论实现。今天,我们来谈谈该怎么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营销的起点:创业。

既然有“冷启动”,就有“热启动”。事实上,“冷热启动”的概念最初来自计算机和汽车。一般的区别是“热启动”是指电源(电脑)/熄火(汽车)不切断的情况下重新启动,“冷启动”是指电源(电脑)/熄火(汽车)切断后重新启动。类比营销,我的理解是“热启动”就是借助一定的势能,从这个势能台阶开始营销。比如店铺所在的商场有一波活动,其营销活动是借助商场的推广进行的;比如在自己前一波营销活动的影响潜力下,马上进行下一波营销活动。而“冷启动”,即借助无势能,从零开始一场营销。

结合案例,我尝试精细拆分,找到营销冷启动的逻辑路线图。

目前在网上看到的营销方法论大多是大品牌的总结,很多中小品牌很难付诸实践。另外,虽然有些品牌的营业额看似做得不错,但这是因为其他原因,而不是营销。这种方法论对于即将开始营销的品牌可以快速使用,对于已经开始的品牌可以节省可观的营销费用。

我把营销“冷启动”的策划分为六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完成后再进入实施阶段。



一、定额

定额,即确定营销目标。

很多老板会说,目标是赚钱,越多越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和懒惰的想法。

首先,营销目标不一定是赚钱。一些营销活动的目标是赚取声量和流量。比如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赚取大量用户,再用后期手段实现利润提升;

其次,就算赚了钱,也没有所谓的“多多益善”。无论是一家店还是一百家店,都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自己的营销目标。先抛开ping-效率比之类的算法。最简单的就是,一个月的硬成本是多少?这个成本是最低的营销目标。

营销目标的制定取决于品牌的生存阶段。如果是起步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先达到营业额的“盈亏平衡点”;如果是快速发展阶段,其主要目标可能是触及单店营业额天花板;如果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其主要目标可能是验证单店最佳营销模式,即实现资源/成本和营业额的最优配比。对于一些形象店来说,由于其主要功能不是营销,而是占领流量阵地,扩大品牌曝光度,那么其营销目标可能无法从营业额的角度来衡量。

营销目标设定的另一个作用是同时确定这次投入的资源。有一些营销节点是一定要抢的,比如双十一。也许一次活动就能赚到半年的营业额。一旦确定了营销目标,就可以确定这次要投入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资金、人员、产品和服务等。

店铺营销与推广

二、定人

指定一个人,也就是确定目标人群。

你不必做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用户画像汇总等更细致的用户调研工作。我们从销售数据和门店直观体验两个层面来做一些统计。来店里消费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通常什么时候来?他们每次来都买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买?如果可能的话,和几个老顾客聊聊,看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

我们经常看到营销应该是自己喜欢的那种说法。前提是,知道你的目标受众是谁。

具体来说,在指标方面,上一步,已经设定了相关的营销目标,所以在这一步,需要明确这一次的营销目标是吸引新客户(拓展新客户),还是促进复购(针对老客户),等等。

以我们服务过的一家连锁酒店为例。它最初的定位是周边学校的学生用户。其主要产品是钟点房。但在经营过程中,店长逐渐发现,晚上的客人经常爆满。结合资料和与客人的聊天,我们发现晚上来住宿的客人都是县城来附近三甲医院就医的患者。他们只想住一晚,附近的旅馆都很贵。在“便宜+干净”两个维度的筛选中,这个是最合适的一个。因此,商店不仅调整了下一阶段的营销活动,还调整了相关产品,以匹配这些新的目标客户。

三、定品

顺序,即确定产品策略。

每个店都有自己的SKU,按照不同的维度划分,比如经典款,当季款等等。在确定了营销目标和目标群体后,就要对产品进行重新组合进行营销。有时候,也可以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包装,根据当前新的营销活动,调整卖点,优化包装。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倾销商品”也可以成为营销活动对象的原因。

有一些营销活动,本身的意图就是“推新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产品的前期策划和研发已经包含了对营销目标和目标群体的分析。

在同样的营销活动中,不同的产品需要承担不同的功能。部分产品利润高空且口碑好,可以使其成为打折主力,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有些产品承载了盈利的目标,消费者可以通过其他转化方式再次购买。

四、定路

路由就是决定营销渠道。

目前对于大多数实体店来说,主要的营销渠道是:线下门店+线上外卖+社群。

虽然是同样的店铺,同样的产品,但是很有可能每个渠道的消费者的特点和行为是不一样的。以我们服务过的一个奶茶品牌为例。它在门店卖苦瓜鸭屎柠檬茶,在泡泡茶卖外卖平台柠檬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门店的触点丰富、立体,用户有足够的时间与服务员交流。在奶茶消费中,他们的决策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在外卖平台,消费者的习惯会在他们的决策中占更大的比重。

因此,在明确了目标、人和产品之后,要针对不同的渠道,分解出各个渠道的特点,从而明确各个渠道各自的功能和任务。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同一个品牌,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SKU是不一样的,这是针对不同渠道建立的产品策略。根据渠道特点,要匹配不同的产品组合。

五、定价

定价,即决定营销策略。

如果这种营销活动主要在外卖平台上展开,那么就要根据外卖平台的情况调整相关产品的定价。让这个渠道的消费者感受到这个活动的力度和诚意。如果这次营销活动是在全渠道展开的重要营销活动,那么每个渠道的产品价格都必须经过精心计算,突出某个产品或某个渠道,从而通过整体平衡完成渠道和产品的布局。

我们经常遇到的是,线下消费的时候,服务员会提醒这几天有一定的营销活动,可以先在某某处做某某,领个券,再买单,比较划算。在这种情况下,是定价策略形成的价格歧视,使得资源向某个渠道或产品倾斜。

营销策略的确定,必须在品牌目前的资源倾斜的内外两个层面,让人立刻感受到。如果人们不能立即感受到,他们仍然需要在价格比较中挣扎。这个活动不成功。

六、定法

固定法,即确定引流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沟通的层面,这是最接近实现的层面。这一步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也就是通过各种引流方式,告知目标人群该品牌在XX时间有XX活动,销售XX产品,提供XX优惠。

这时候衡量要不要打广告,要不要请网络名人KOL,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阶段。只有通过前五步的规划,品牌本身才能确切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引流方更合适,也便于自己与引流方协商合作条件。

最终呈现的可能是一张海报,一条微信官方账号推文,或者一个短视频,但如果跳过前面五步,所有的内容就很难体现出来了。

这个方法论看起来很简单,对团队要求很少,三个人以内就能完成。如果老板很勤快,他一个人就能搞定。然而,这种方法也不简单。考验团队的整体实力,横跨用户、产品、渠道、品牌、传播、内容等多个领域。

总结:

  • 对于实体店来说,营销板块很重要,建议老板亲自抓。亲自抓,不等于自己动手。老板要对每个模块的情况了如指掌。
  • 要解决“一夜成功奇迹”的神话,我们应该注重实际和可持续的管理。
  • 有必要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组织来促进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 本文由@元极物语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