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爆炸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我做淘宝很久了,十几年了。
从2007年开始购物,回到天猫。前几年技术为王。
那时候的我年少轻狂,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即使是普通的产品,在我手里也能“逆天改变我的生活”,引发爆炸。
去年是我电商销售最差的一年,但不是我电商最差的一年。
巅峰时名利双收,低谷时成长!
春风的人不会听别人说什么,只有跌到谷底才会真正空成长。
这一年的低谷,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爆炸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
运营要做的就是找到你的用户和产品,顺势而为。
就好像你最后能成为世界冠军一样。你不能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给他最先进的训练方法,他一定会成为冠军。
比起科学训练,从一堆孩子中发现人才更重要。
所以在培养世界冠军的过程中有三个核心点:
1.天赋:寻找有天赋的孩子。
2.赛道:找一条适合他的赛道。
3.训练:科学地训练他。
对应我们淘宝运营,做爆款的流程:
1.找人才就是选钱的过程。
2.找赛道就是找渠道和人群,定位。
3.科学训练就是之前所谓的操作。
之前强调的数据化操作,大多属于“科学训练”的范畴。
在这三个爆炸核心点中,其实效果是比较弱的。
我们听过很多金钱爆炸的案例,都会假设一个前提:
点击率和转化率都比竞争对手好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做?
但其实最难操作的是如何找到比你的竞争对手数据更好的产品。
也就是说,过去我在操作的时候,以为自己是运动员,努力“科学训练”。
现在,我突然意识到,我曾经是一名教练。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面,找到有天赋的球员,跟踪适合他们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接连成功了几项。
最核心的变化是我把运营的重心从“科学训练”转移到了“科学测量”上。
事实上,很多商业成本都是试错成本。比起衡量金钱的成本,你把资源集中在一个根本不会爆炸的产品上,成本更高。
什么样的孩子是天才儿童?
有哪些产品被认为是有爆炸潜力的产品?
你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你总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标准。最好是量化,数字化。
我相信体育选材一定要有这个指标。
关于电商的爆发,我还发现了一个核心指标:购买率。
购买率定义:每100个访客,有多少人会把你的产品加入购物车?
之前一直以为“直男”,把用户在淘宝购物当成即时行为。
男人逛街很少磨人。
也就是说,如果购物是即时行为,那么即时购买转化率可以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核心数据。
但是,当我知道的品类越来越多,发现女性或者高价行业,购物就很难做到及时。
比如家具的购买甚至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下单,所以用即时转化率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是不合理的。
平台的算法是实时更新的,但用户的购物行为未必是实时的。
什么指标可以实时预测用户在看产品的时候未来是否会购买?
在里面引入一个名词:沉默的观察者。
作为一个操作,在做一个产品之前,先看看目标用户的购物过程,默默观察,然后记录下每一个行为。
比如我们在研究几百个女性购买手机壳的过程记录,我们发现女性可能不会马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但是会把它们加入购物车。
最后,在购物车累积的5-10个手机壳中,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机壳下单。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获得流量,不一定证明你的产品好,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曝光率大。
但是,如果你的购买率很高,说明用户只要看到你就想买你,那么这样的产品就值得更多的曝光。
所以,一个产品的访客很多,但不好买。你为这样的产品付费是没有意义的。
使用购买率来衡量支付解决了我们用来衡量交易支付的两个问题:
1.准确。
前期交易笔数少,用转化率衡量支付的准确性低。但是,当用额外购买者的数量来衡量支付时,数据量会大大放大。
2.很快。
对于季节性产品,即使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衡量,也为时已晚。如果增加购买率,衡量付款,刚上架只有100个访客,即使没有销量,也能完成衡量。
重新认识了“购买率”这个核心数据之后,第二件事就是要找到属于自己行业的“爆款购买率线”。
有了这条线,就可以知道什么产品是“爆款潜力”。
目前互联网流量分配机制都是跑马圈地。
赛马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
这可以在竞争分析中找到,行业内最畅销的产品,通过指数可以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值,如下图所示:
我这款新手机壳的增购率是22%,竞品1是21%,竞品2是23%,差不多。
我们大概得出的结论是,能实现购买率提升20%的手机壳,能赢得赛马,平台会给更多流量。
所以我们店里要筛选掉这个品类的所有产品,不管人流量多少,只要达到这条线就行。
接下来,找一个相同的型号,或者类似的型号,放到自己的店里进行“科学训练”。
前几天我的天猫店有一个产品一周内就爆了。
也就是我理解的购买增加率是一个核心数据,然后按照购买增加率降序排列店内所有商品,发现这个购买增加率达到25%,这是第一个动作。
然后马上重新拍摄画面,优化主画面的点击率等细节,点击率达到20%,这是第二个动作。
接下来的五天,在几乎没有付费推广的情况下,一周内每天搜索超过10000个访客,最终卖出12000个月订单。
如果购买率达标,这个产品是不是一定会爆炸?
不一定!
看起来有很多人才,但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很多人才可能在工地上搬砖。
同样的道理,很多产品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如果你忽略了,很可能永远不会爆发。
找到优秀的产品后,我们必须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扶正”。
你店里产品多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力。
因为你尽全力做一个产品,不一定能做好,所以你要懂得把80%的精力放在几个购买率高的产品上。
第二件事是“包装”。
购买率达标,但没有爆款产品。基本上只有一个问题,点击率不达标。
所以下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点击率。
有两种可能性:
一个是你达到了点击率。比如我们几天就爆到每天1000条,能爆这么快是因为点击率达到20%以上。
还有一个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搜索点击率都达不到,所以你的搜索流量是无法爆发的。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虽然你做不到搜索点击率,但是某个图片的首页推荐点击率高。
比如上面截图的手机壳,搜索人气只有660多,但是流量指数1w+和成交指数都不低,就是淘客首页爆了。
目前电商有两个流量渠道,一个是传统的搜索流量,一个是新推荐的渠道流量。
购买率不错。你增加任何一个频道的点击率,都可以做频道爆款。
总结一下,现在爆款的操作流程就是找出购买率好的钱,提高其点击率。
在这里,可能大家会看看自己店里的商品购买率,然后按降序排列。
如果你找到了和行业爆款购买率一样的车型,恭喜你,成功了一半。
但更有可能的是,你店里所有产品的购买率都低于行业爆款。我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们必须分两种情况来看:
如果你是非标产品。
比如女装。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去新学校,就像教练会走遍全国寻找有天赋的孩子一样。你得通过不断去新学校,找出购买率高的钱。
如果你是标准。
像个小风扇。
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做减法,把这个人人都可以用的产品变成一类人,甚至这类人在某个场景下是“专属”的。
乔布斯说:
耐克是营销最成功的品牌。耐克的每一个产品都在做一件事,减法和细分。
耐克是第一个在运动领域取得成功的,当时其他品牌看到耐克赚钱,纷纷跟进。
耐克继续做减法,切到运动人群的每一个场景,篮球鞋,足球鞋,网球鞋,跑鞋。
以我们自己的商店为例:
通过筛选用户搜索小风扇的关键词,找出用户的需求,发现有一个用户搜索:推车小风扇。
我们来包装一个产品,只做一个婴儿车的特殊场景,通过匹配用户的需求来提高点击率。
很多运营都知道单品的核心数据是点击率和转化率。
但我不知道提高点击率和转化率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匹配。
你可能不是一个顶尖的产品,但只要你恰好匹配了某些用户甚至某些场景的需求,你的点击率自然就高。
之前要做好产品与用户的匹配,核心是看你能不能理解用户。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我的一个学生做同性恋服装,一个月卖500万。
这个行业很好,但是只要你是直男,就不行。
因为你对用户不够了解。
所以在女装行业,除了头部的大品牌,做得好的淘宝C店店主大多都是女性,因为女性更懂女性。
大码衣服做得好的都是胖子,妈妈和宝宝做得好是因为家里有孩子。
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孩子蛋白过敏,发现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不能让他满意。一怒之下,他自己做了脱敏奶粉,去年销售额3亿多。
做好电子商务,大家可能要经历三个流程:
前期从单品上找突破口。
公司越小,越专注。
中期来看,以人群为边界。
只有围绕人群布局产品,才能有相关的复购,提升销量。
后期,招聘是核心。
不断做爆款,靠的是理解用户。
当用户的产品使用场景找到了,并且切得很细,就有同行跟进了。如何建立竞争壁垒?
耐克的做法是击中了用户的潜意识。
关于购物的潜意识方向,我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此引出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个问题,请在评论中留言:
猜猜为什么耐克鞋从不强调气垫?
Nike如何击中潜意识,让用户觉得Nike很专业?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