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品代码(淘宝的商品中心和类目体系设计)

编辑导语:如今,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电商平台,我们可以买到不同种类的商品;一个电商平台的设计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产品;笔者分享了淘宝的商品中心和类目系统的设计。让我们来看看。



作为商品电子商务系统中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它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电子商务营销和电子商务推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结合淘系的商品业务,从概念分析到领域模型,再到上层应用,拆解电子商务的商品和品类体系。

一、如何定义商品

在开始分析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追根溯源。什么是商品?

1.商品就是商品的数字化。

不脱离上下文理解一个概念。

本文描述的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商品,对应的是线下零售。在电子商务业务中,商品通过汇集不同的属性来描述客观世界的物理对象。

为了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实物,我们创建不同的模型,结合不同的属性来描述商品。换句话说,商品可以理解为线下实体商品的数字化。

商品的关联交易,电商时代的特点是一切都可以交易,所以商品的概念越来越宽泛。



不过还是建议你看一些零售相关的书籍,了解线下零售的发展,有助于加深你对电子商务的理解。

2.如何理解商品模型

商品如何在网上流通?



那么,商品在网上是如何流动的呢?



既然是流通,就会有链接。围绕商品领域,电子商务的整个上下游可以分为供应链和销售环节。

大家都学过计算机网络原理。当我们在研究网络协议时,信息的传输需要由网络协议来管理,网络协议定义了编码和解码的规范。

同样,商品信息的网上流通也需要一个模型来承载,也就是商品模型。

二、商品与产品

一般的电子商务商品模型包括商品、SPU和SKU,在此基础上发展出CSPU的概念,形成如下结构。



在业务上,通过SPU和CSPU,对商家发布的商品进行强控制,同时由商家填充SPU和CSPU的属性,扩充基础属性和基础属性值库。在操作审计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属性被添加到标准属性和相应的类别属性下。

1.商品

商品特指与商家相关的商品,通过SKU和库存对应线下实物商品;每个产品将对应一个商家。每个产品下有多个颜色和款式,可以有多个SKU。

比如iphone 12是一个产品,但是当平台上很多商家都在卖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就把Iphone 12叫做商品。

2.库存单位

SKU是英语中的库存单位,是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可以以件、箱、托盘等为单位。它广泛用于服装和鞋类产品。

3.聚氨酯防水涂料

在说SPU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有了类别和SKU,我们为什么要定义SPU?

SPU概念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叶类下商品进一步抽象化的需求。

我们以手机为例。一般来说手机是叶子的品类,那么我可以补充几个苹果手机/华为手机的品类吗?

当然可以,但是那样的话品类树会变得很大,所以SPU是在商品约束进一步细化的需求中,各方平衡的结果。

SPU(标准产品单元)标准产品单元是对某一类标准产品共有特征属性的描述,是对商品信息共有属性的提取。在淘品中,SPU是由后台类目+一组关键类目属性唯一确定的。

SPU是介于叶品类和商品之间的一个概念,是品类的细化,是商品标准化运营的基础。

淘宝公告栏代码

SPU有哪些应用?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淘宝购物车类似的功能就是通过SPU关联产品。



很多年前轰轰烈烈的比价网站,比价网站的核心业务都是围绕着SPU。



4.CSPU

CSPU是淘宝特色的产品模型,其中C意为Child,即子标准化产品单元,即SPU的细分,更细粒度的识别产品。

“类别+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唯一确定了一个细粒度的产品CSPU。



比如手机类型下,品牌和型号这两个属性可以确定一个SPU,但是不能标注一个CSPU,需要附加销售属性来确定;

以苹果手机为例,品牌为IPhone,型号为12,颜色为深灰色,内存卡为256G。两个关键属性是品牌和型号,两个销售属性是颜色和存储卡。

三、类目属性体系

品类体系和商品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品类树是坐标轴,品类属性是坐标,商品是点。



1.类别定义

品类是商品所属的分类,品类决定商品的归属。

类别是分等级的,分为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等。它们之间存在继承关系,通常以类别树的形式显示。

比如厨电一级品类下有电磁炉、冰箱等二级品类,电磁炉下还会有细分的三级品类,品类树底部的品类是叶子品类;一般来说,只有叶子类别可以用来下载商品。

2.前台和后台的类别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业务中有两种类别系统。一类是后台类目,主要用于商家发布商品。另一类是前台类,主要用于前台导购。

1)后台类,重在规范管理。

背景类别是商品的实际类别。当卖家发布商品时,商品被发布到指定的后台类别。淘客定义的品类最多四个级别,太深的品类级别会影响商家的产品发布体验。



2)前台类,以灵活导购为主。

前景类别用于在前景进行导航、展现、搜索和定位,它实际上是背景类别/属性的过滤条件,即映射条件。



用户通过前景类别搜索该类别映射的背景类别下的产品,但产品只属于一个背景类别。

前台类主要用于导购。导购路径过长,转化率会下降。一般来说,前台类不会超过3层。

前端也有优化,比如上面淘宝的首页,其实只有两次跳转。

3.类别属性和分类

品类是品类下商品的共同特征定义,与叶子品类和属性相关,比如手机品类带有品牌、型号、颜色、网络等属性。

与品类属性相对应的是品类属性值,表示该品类下商品的某个特性的值。



属性用于描述商品。为了更好的描述商品,对品类属性进行了抽象,即对品类属性进行了分类。

一般来说,品类属性可以进一步分为关键属性、绑定属性、销售属性和商品属性。

四、属性库建设

属性用于描述商品的特征,如颜色、大小等。属性不能只描述商品,属性值是需要的。

看完这些,你一定也意识到了,属性库其实类似于元数据的概念,也就是“描述商品数据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看,属性库、品类体系、SPU产品、商品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



1.属性数据从哪里来?

由于属性库是元数据,它们必须支持大多数产品描述。目前主流电商平台的属性库数量都在百亿量级。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属性都是手工操作输入的吗?

对于平台型电商来说,属性数据库的一些数据来源于各个行业的标准化委员会,比如服装的全国服装标准化委员会,洗衣机的家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然后操作它们手工录入。

另外,大部分数据来自于商家和平台的共建,即通过商家输入。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商家在发布商品时创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属性,比如把手机放在货架上,选择100TB内存,平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的解决方案就是淘宝的商品审核机制。

以桃溪为例,属性数据库分为标准属性数据库和基础属性数据库,实际上对应的是两套数据表。

基础属性库和属性值是商家发布商品时录入的,有些属性会通过人工审核和算法审核加入到标准属性库中。

2.标准属性和基本属性

标准属性库维护的是分类直接可用的审核属性,基础属性库则来自商家在发布商品和spu的过程中直接录入的数据。



基础属性数据经过运营审核、机器审核、数据清洗等流程后,会流入标准属性,作为整个平台属性数据库的扩展,其他业务可以直接依托,实现属性的重用。

3.如何管理属性?

属性库不仅仅是K-V结构那么简单,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规则来约束。

1)输入类型

有一个属性的概念叫做输入类型,因为有些属性是可以枚举的,有些属性只能通过文本输入。

比如商品的产地是一个固定的行政区域,但如果是重量,就没有办法完全用枚举来表示。



一般来说,属性可分为枚举、枚举可入和枚举可入三种类型。另外,在一些复杂的类别下,还有属性模板的定义,用来填充一些无法提前枚举的子属性。

2)多级属性

特别是有些属性有子属性的概念,比如阿迪达斯的三叶草系列,属于阿迪达斯的品牌属性值。



如果没有子属性的概念,简单的用笛卡尔积表示,发布商品时会出现属性值并列过多,导致无法筛选,会出现很多不存在的属性组合,多级属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五、供应链商品

以上商品型号都是偏向销售环节的。在供应链的道路上,商品型号将会完全不同。简单列举几点。

1.前端和后端商品

刚才说了,标准的电商品类体系可以分为前端品类和后端品类。其实在商品模式上,也可以分为前端产品和后端产品。

前端产品侧重于销售环节,包括交易、订单等。,而后端产品专注于供应链路线,包括仓储、采购等。

为什么要分前端货和后端货?

前端货可以理解为分销货,后端货可以理解为供销货。

举个例子,你在网上买了一个空交换机,其实这个空交换机分为室内主机和外机,在存储上可能会把内机和外机分开。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前端和后端的产品模型,将前端空调整产品和后端空调整内外机连接起来,最后利用内外机的库存来计算库存。

2.商品组合

还记得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吗?

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商品的组合,比如手机的电话卡套餐,双十一商家的套餐产品,都可以通过商品的组合来实现。

六、小结

本文简要分析了商品、品类、属性库的商业模式。对于平台型电商来说,商品管理的核心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商品的标准化,一个是商品的导购,而这些都离不开商业模式的支持。

模型的第一性原则:埃隆·马斯克有一个备受推崇的第一性原则。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回归本质,找到最基本的要素,建立更简洁完整的架构体系。

模型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商品,满足业务需求。

由此看来,在电商业务中,商品模型是第一位的,熟悉底层商品模型,能够应对上层的各种业务变化。

本文由@太岳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