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明辉
2021上海首届书店自有文化创意节现场
穿时髦的衣服,特殊的文具,生活美学...11月18日,为期一周的2021上海第一书店自有文化创意节在朵云书院戏剧店落下帷幕。上海书业9家拥有自主文创产品的公司,携630余种文创产品与读者见面,7天销售额突破22000元。闭幕当天,上海市图书发行行业协会发布了《上海图书销售行业文创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这次文创节的展览不大,销售额也很少,但是指明了一些方向。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从自发到自觉,逐渐以产业战略为主导。”上海市图书发行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图书发行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爽评价道。
文化创意产品
上海图书销售行业的引流、增值、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已形成新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是什么?李爽告诉该报记者:“文创不仅仅是一项业务,它更大的意义应该是服务于阅读。基于书籍,如何提供艺术人文、生活美学、环保等不同维度的相关产品?这是我们行业的使命。文创终将回归服务阅读的初衷。经营文创产品要为书店的多元文化发展增值。”
李爽还透露,在文化创意节期间,几乎所有上海书店行业的管理者都来到现场交流和学习。此次将展出630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其中一半将被挑选在全市书店展出。
文化创意产品
“做一种文化,最终还是和消费者有关。文创产品,作为书店多元化经营的一部分,经营者要找到合适的产品进行混售,以图书为主,通过文创产品的展销,促进图书等出版物的销售。目前,形成品牌的文化创意产品与书店的调性高度契合,”李爽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符合文化品牌的文化创意产品越多样化,与图书销售的结合越好,消费者的体验越高,混合效益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于上海的图书销售行业只是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区域性样本。由于直接接触消费者,这种区域样本活跃,对市场的敏感度高,可谓市场的晴雨表,因此具有典型性。这个区域样本的繁荣,也意味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2019年以来,上海市图书发行行业协会一直在持续跟踪调查上海图书销售行业的文化创意市场。今年10月,向全市有文化创意业务板块的实体书店和出版社发放了《上海图书销售行业文化创意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调查问卷,收回34份问卷。最后,选取了34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调研,发布了《上海图书销售行业文化创意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目前上海图书销售行业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种是销售引进的品牌文创产品,成为文创产品的经销商,不是自己生产的,以烟酒书店、大众书店为代表。二是以引进品牌文创产品为主,自主设计制作文创产品为辅,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占据多数;三是全部或大部分是独立设计、制作、经营的,如上述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上述书店)、云边书店等。四是建立文创产品孵化平台。比如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就有“N动力”。
在受访的34家企业中,2020年不包括古川书店、文琪书店、龙上书店和某出版社的数据,总销量超过581万件,销售额1.8亿元。2021年1-10月,33家被调查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总额较2020年有所增长,达到1.9亿元,增长率为5.91%(1家被调查企业未填报数据)。
文化创意产品
据调查,三分之二的企业文化创意产品是规模化运营的,如“世纪朵云”文化创意合作品牌有150多个品牌,约3000种产品,约10%为自有文化创意产品。“世纪朵云”的四款自有文创产品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是老式房子音乐盒,入围海派礼物。和谐是仿照思南书店的建筑。底部设计了两本书,边上有一片金色的梧桐叶,上海就是有梧桐叶的地方。整个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音乐、建筑和阅读的碰撞。
第二个产品叫“真理吃起来很甜”,是一款巧克力棉花糖,以思南书店的红色主题开发,获得上海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二等奖。该产品的灵感来源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第一位译者陈望道先生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他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废寝忘食,误把妈妈做的粽子蘸到中国墨水里,感觉特别甜。这款产品精选进口比利时巧克力,这个故事通过巧克力这种大众化的食物传承下来。我希望信仰和真理的甜蜜会被品尝者永远铭记。
第三个产品是朵云C'BAG旭辉环保袋。四个回收的pet塑料瓶被用来制作一个“会讲故事”的环保袋。环保袋选取了武康路、武康大厦、徐家汇天主教堂等徐汇海派文化地标的建筑剪影。,并选用建筑本身的颜色,随机构图。
文化创意产品
第四个产品是“迪亚”杯。这是一个搪瓷杯。搪瓷杯是七八十年代上海人的经典日常用品,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产品上的图案是“much much much”“clerk”“charter”等“洋泾浜英语”,颇有上海味。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目前销售80个文创品牌,涵盖上千种产品。“n次方”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旗下整合品牌“新华文创”下的“新文创品牌孵化中心”。2018年5月成立,2018年获得上海市财政扶持资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n次方”创造性地将孵化空室与商业中心相结合,致力于帮助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在更多渠道传播品牌,提升自身和品牌知名度。n次方打通了文创产品从R&D到大型商场销售的产业链,不仅可以让设计师在空实现产品设计、R&D和改进,还可以让成品直接面对客户,试水市场,让设计师获得第一手反馈信息,帮助设计进步和改进。2020年,文创产品销售3643件,销售额超过73万元。2021年1-10月,产品销售1885件,销售额超过42万元。2021年2月3日至3月21日,新华文创在武康大厦30度空室举办的pop-up店铺销售期间,设计师品牌伊宁售出346张上海街头冰箱贴,销售额超过万元。nPower设计的贺岁御卫共售出110件,销售额超过7000元;设计师“和寿”卖了22个折纸包,销售额超过6000元。
此外,上海图书有限公司销售40个文创品牌,789个品种;百信文化有35个文创品牌,10000多个品种。尹达书店经营的文化创意品牌近400个,品种5000多个。西溪府书店销售20个文创品牌,1400个品种。中信书店拥有277家文化创意供应商,涵盖10万多个品种;大众书店文创品牌供应商50家,品种1000个;读者书店在售近50个品牌、1650个品种的文创产品;博库书店在售800多种文化创意品种;九五书店经营的文化创意品牌约100个,3000多种。
2020年,30家受访企业中,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总额占比不到10%的企业占22%,10%-20%的企业占26%,21%-30%的企业占35%,30%以上的企业占17%。以上数据显示,文创产品销售额占全店总销售额的21%-30%。
文化创意产品
营销比较成功的文创产品有:百新文化的盲盒系列产品、TOPDOG托特包、售价百万元以上的私猫卡套等。中书实业的中书阁系列明信片售出8万张,中书阁LOGO定制帆布包售出1.5万张。世纪朵云的朵云书院系列明信片一年卖3万多张。读者书店读者笔记本累计销量11万册。大夏书店卖27000元的师大猫耳朵咖啡。
如果把文化创造、艺术游戏、生活创造和其他文化创造进行分类,以调查中87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创造为例,文化创造占49%,生活创造占32%,艺术游戏创造占14%,其他创造占5%。数据显示,钢笔、笔记本、明信片、日历、台历等传统文化创意占据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帆布包、徽章、马克杯、文化衫、冰箱贴、香水等日常文化创意是市场主力。盲盒、扭蛋、积木、拼装艺术时尚创意产品异军突起,尤其是盲盒和扭蛋的自助销售成为近阶段的流行趋势。其他文化创意还包括冰淇淋、棉花糖、挂耳咖啡等。其中,尹达书店武康大厦的冰淇淋成为一匹黑马,整个夏天都很受欢迎,10月份销售额超过4万元。
编辑:梁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