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上多名车主因“薅羊毛”停车被刑事强制措施的消息引起了极大关注。在讨论合理的“薅羊毛”和欺诈的法律边界的同时,人们也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非法帮助人们骗取商家优惠利益的“收码app”:一种旨在为用户提供虚拟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的“黑灰”软件。
谁在开发「代码访问APP」?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危害?
车主用收码APP停车一年后“省”了2万多元。
2019年,柏杨(化名)在杨浦区五角场某知名商场写字楼上班。因为工作需要,他几乎每天都开车上班。但商场里每小时10元(每天80元封顶)的停车费让他感到压力:“一个月停车费1600多元。”期间,柏杨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说只要下载一个叫“一个接入码”的APP,就可以获取别人的手机号,领取验证码,注册成为写字楼的“新用户”,还可以抵扣一小时停车费。
这款应用收取1到2美分的验证码。如果每天收到8条短信,注册8个“新用户”,可以扣一天停车费,封顶不超过2块钱。可以说是“便宜到家”了。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柏杨用这个收码APP操作停车,总共只花了几十元钱,就“省”了两万多元停车费。
2021年1月,商场立即向派出所举报了这一现象。据统计,受收码APP“薅羊毛”的影响,仅2020年,这家商场停车费损失就高达37万元。
柏杨等多名使用同一接入码APP“薅羊毛”的车主相继被警方传唤,部分涉案金额较大的车主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于柏杨等很多车主来说,他们以为贪小便宜的只是“薅羊毛”,没想到他们却为贪小便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了通过“退一赔一”的方式向商场退还停车费,这些车主还因“薅羊毛”涉嫌违法被杨浦警方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一位车主直言,相比退赔,刑事强制措施无疑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
黑色产业链被警方摧毁,主犯短时间内获利300多万。
上海多名车主因停放“薅羊毛”涉嫌违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消息,犹如一块扔进水中的石头,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
帮助“薅羊毛”的收码app突然成为众矢之的:为什么可以随意获取别人的手机号和验证码?普通公民的电话号码会被盗用吗?此案曝光后,码上通APP背后的信息安全隐患备受关注。
杨浦警方传唤了“薅羊毛”的主人,并成立专案组调查隐藏在背后的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
2021年1月,杨浦公安抓获犯罪嫌疑人卫诗(化名)。经查,卫诗于2018年开始开发代码访问软件。当时他开发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注册大量的虚拟用户,然后在他开发的其他软件上测试功能。
"卫诗是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主修软件工程."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环岛派出所巡视员齐新宇说,卫诗在测试取码软件时,发现市场上需要一个“虚拟手机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需要用一个虚拟号注册各种软件成为新用户,才能获得首单优惠、新用户积分等利益。”
2020年2月,卫诗在开源网站下载了源代码,改进了代码接收软件的功能,然后正式放在软件商城上盈利。用户下载卫诗开发的收码APP后,每次充值39、69、99元,然后填写要注册的网站或软件名称。用户通过卫诗简单审核后,即可获得相应网站或软件的验证码,每次验证扣除0.1至0.2元。
据卫诗交代,他还需要从上游和海外的“猫商”那里购买这些发送验证码的手机号,大部分是虚拟号码,只能用来接收短信,过几天就会失效,还有少数是实体号码,手机号的机主和购买接入码的用户可以同时收到验证码。据卫诗介绍,他要想从“猫贩子”那里拿到手机号,就得通过“猫贩子”APP支付,而他从收码APP中获得的收入,有60%是付给“猫贩子”的。
“刚开始只是在网上用一些收码平台,后来自己学了API技术教程,就开始批量使用了。后来发现很多人在PC浏览器上还是手动操作单一的访问码,于是我做了一个更方便的访问码APP,没想到却为自己赚了不少钱。我一直在努力开发这个软件,完善界面,推广。到现在,我的APP每天至少会发送上万条验证码。”根据卫诗的供述,“我知道他们使用代码访问应用程序进行虚拟注册,但我也对他们具体做什么视而不见。毕竟这个APP帮我赚钱太快了。我被迷住了,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
“他平均一个月能赚十几万。到他被抓的时候,账户里已经有300多万了。”五角场环岛派出所巡视员齐新宇说,卫诗在收码APP中屏蔽了赌博、色情网站等信息,但对于用户“首单优惠”、新用户积分等“羊毛”,他都审查通过。"他认为参与赌博或色情活动并不违法。"
为了赚更多的钱,卫诗还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商业推广,前后投入100万元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做广告。据卫诗估计,使用过他开发的access APP的用户已经超过10万。
类似收码APP“黑灰产”,网上搜索“收码”就能找到。
据店主柏杨介绍,类似的收码app还有很多。一些收码app没多久就被屏蔽了,于是他上网搜索“收码”等关键词,下载了另一款类似的收码app继续使用。
在手机端,记者找到了一款名为“P***”的软件。在这款软件的下载界面上,标注了“收码助手可以帮你轻松获取代码”的字样,声称“可以轻松注册大部分w eb/app应用,并帮你在其他不熟悉的网站和应用上注册一个新账号,从而保护你的隐私。”
记者打开软件后发现,底部的菜单栏包含“消息、号码、验证码、我”四个界面。其中,“消息”栏显示收到的信息,类似于短信功能;“号码”栏显示可以获取新的电话号码,可以用来打电话;在“验证码”一栏,可以选择需要验证的APP或网站名称以及所属国家或地区,最后点击获得新号码领取验证码;在“I”栏中,包含了充值等功能。
记者看到,在这个收码APP的“验证码”一栏,有上百个APP或网站可供选择,电话号码涉及的国家或地区有几十个选择,包括中国+86、美国+1、澳大利亚+61等。
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网站,接收验证码的费用从0.1美元到几美元不等。除了这款APP,记者还发现了几款类似的收码APP,有的下载时收费几元到几十元,有的在软件里充值,都是用来获取手机号,领取验证码的。
那么,这些接入平台和软件合法吗?据杨浦区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2020年,司法机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开设、买卖电话卡、银行卡、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的专项行动。收码平台为用户提供验证码隐藏真实身份,绝非正常社交活动所必需,属于网络“黑灰产”,是打击的对象。
近日,根据杨浦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卫诗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犯罪工具予以没收。这也是上海杨浦法院首次对非法薅羊毛软件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刑事处罚。
■法官的解释
网络“黑灰产”切不可贪图小利
为什么开发代码访问APP的卫诗构成刑事犯罪?本案判决有哪些警示意义?晨报记者采访了杨浦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长孙思庭,进行了解读。
新闻晨报:卫诗为什么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孙斯汀: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为其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什么是“情节严重”?根据最高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本罪司法解释,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给付和解金20万元以上,提供资金5万元以上,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等。,属于“情节严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考虑到电信网络犯罪认定的难度,还规定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认定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达到规定标准五倍以上的,仍可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卫诗在明知用户可以通过获取虚拟手机号和验证码的方式批量注册多个APP账户,并可能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为在其开发运营的收码软件平台上充值、支付的用户提供虚拟手机号和验证码服务。经核实,短短四个月,充值金额达300余万元,已符合刑法及司法解释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闻晨报:如何判断卫诗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孙思婷:这种软件本身就是网络的“黑灰产”。卫诗知道手机号码需要实名登记。一些用户使用这种软件只是为了获得虚拟的手机号码并隐藏他们的真实身份。在运行该软件的过程中,卫诗确实发现许多用户使用虚拟号码注册在线APP账户,以申请首次折扣、积分等为了赚钱,他在明知存在违法隐患的情况下,让这些用户继续使用软件。通过一般公众认知、被告人行为、被告人主观故意供述等因素,综合认定卫诗是明知故犯。
新闻晨报:这个案件的判决有哪些警示意义?
孙思婷:这种软件本身就是网络的“黑灰产”。现在已经在网络或者各大应用软件商店下架了,说明这类软件本身就是违法的,软件开发者不要为了获取利益而试图去探索法律的底线。此案的判决也给软件行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合理合法的获得商家的优惠。购买和使用非法代码访问软件“薅羊毛”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罪。不要贪图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