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资料简介20字(故宫景点介绍——游遍中国)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它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 ~ 1420)。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周围是10米高的城墙,全长约3.4公里。每个角落都有一座角楼,宫殿外有一条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紫禁城有四个门,南面的午门是正门,北面是神武门,东西各有东门和西门。宫城约有15万平方米的建筑,7 0座宫殿,9999间半的房屋。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贯穿故宫南北的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从东到西依次排列。



●午门●

从天安门广场进去,向北走到端门,穿过端门就能看到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高35.6米。第三,亭上有九座塔。皇帝开车出午门到国坛时,敲钟,祭祖庙时,击鼓。正门只允许皇帝和皇后的龙车和凤辇进出。平时左右门不开,只有皇帝登殿望朝时,文武百官才由东西门入宫。宫中考试武文进士,单号进左门,双号进右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内金水河,蜿蜒曲折,形似玉带,又称玉带河。河两岸的栏杆和河上的金水桥,都是用洁白的玉石制成的,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玉带河是去太和殿的必经之路。



●中和堂●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的后面。皇帝在去坛庙祭祀的前一天在这里念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去先农坛亲自耕种的前一天,都要视察这里的种子和农具。皇家玉模每10年修复一次,皇帝在此举行观礼;皇宫在大朝时,在此等候时辰,歇息;每年,皇帝在三个节日都会在这个大厅里收到一份礼物。光绪皇帝变法失败后被关押在此殿。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主殿,也被称为“金殿”,是皇权的象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都会在此殿祝贺。新皇帝登基、发布重要诏令、公布新进士黄榜等国家仪式也在此举行。太和殿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大厅中央有一个金色的漆雕龙宝座,两边竖立着六根金色的柱子,顶端有一个圆顶,称为沉箱,用于灭火。“井”中,巨龙平躺,口衔宝珠,名为轩辕镜,十分美丽。祠堂大厅左右两侧摆放四个大铜缸,象征“金瓯完好”;东方有日晷,西方有日晷,象征皇权的公平;此外,还有一对铜龟铜鹤,象征“龟鹤千年”。



●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大殿中的最后一个。明朝在这里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太子的仪式;每年清正月初一、十五,外国王公大臣在此设宴,公主下嫁也在此厅为道术以上的达官贵人设宴。乾隆年间,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在保和殿举行。殿试丁甲(前三名)状元、状元、探花。可以走出宫城的正门御道,插花穿红,穿过马街,享受封建时代文人最大的荣耀。



●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干庆门西侧,西六宫南端,与内东路的斋宫、奉先寺对称。自清朝雍正以来,养心殿一直作为卧室使用,也是日常政务的场所。养心殿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咸丰和僧格林沁在此举行了最隆重的“君臣童心抱礼”;同治七年,曾国藩在此堂三次召见,议剿太平军。慈禧所谓“垂帘听政”也在此堂;玉龙女王在这里发布了退位诏书;张勋在复辟时曾在此受奖。



●净宫●

清宫,宽十分之九,深十分之五,分东西暖亭。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也是他们平时处理政治事务的地方。这个会馆每年都会在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万寿节举办家宴。皇帝死后,灵柩就停在这个大殿里。明代著名的“仁隐宫变”、“移宫案”、“红丸案”等历史工程都发生在干青宫。御座上方悬挂着“郑达明”的牌匾,这是雍正以后皇帝秘密存放继位圣旨的地方,颇为神秘。

故宫的资料



故宫角楼●

在紫禁城城墙的四个角落,有四个精致独特的角楼。角楼造型优美,精致帅气,金碧辉煌的宝顶,三层飞檐上的金色琉璃瓦,鲜红的柱窗,蓝绿色的彩画,相互辉映,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一种美感和魔力。令人惊讶的是,炮塔的结构复杂而混乱。它有成千上万个构件,榫卯相连,是一件巧夺天工的杰作。长春宫寝宫为交殿内景。



●交泰堂●

轿殿位于紫禁城中部,清宫后。清代,皇后生日时,在交泰殿举行仪式,接受贵妃、贵妃、妃子、妾、妃、妃、福晋(亲王之妻、郡王)等的祝贺。25件代表皇权的宝物存放在交泰殿,宝玺放在用黄绢覆盖的宝盒里。现在,宝箱仍陈列在交泰殿原来的位置。交殿展示的dzmz有一个近6米高的木柜,分为上、下、中三层。钟楼后面有一个小台阶。爬上台阶给响着的钟上弦。



●长春宫●

长春宫位于内西路,是明清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清朝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也住在这里。献帝的董卓、关定、董卓、朱超等。曾经在这里展出过。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在此居住。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西太后四十大寿,共得银十七万余两,办理长春宫佛寺。长春宫画廊的四面墙上,挂着一组《红楼梦》壁画,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清末画家们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绘画技巧。



●储秀宫●

这是储秀宫明清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在西方六大宫殿中,储秀宫是建筑装饰最精美的一座。这是因为慈禧太后刚入宫时就住在这里,名为兰贵人。晚年,慈禧从长春宫搬到储秀宫,在那里住了10年。当时,为了庆祝西太后50大寿,储秀宫等地进行了整修,耗资63.2万两银元。现在储秀宫内外的陈设只是为了庆祝西王母的50岁生日。宫殿金碧辉煌,各种家具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等硬木制成。陈设中有象牙雕刻的龙船和凤船。



●坤宁宫●

明代坤宁宫为皇后寝宫,清初改为神仙皇帝结婚之地。宁宫东端的两间,是皇帝结婚时的洞房。因为清朝只有同治和光绪两个皇帝在位前没有结婚,所以只有他们用这个新房。目前,洞房内的装饰和陈设仍保持着光绪皇帝结婚时布置的原状。宁宫西端的四个房间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清朝的时候,每天都有朝觐和晚祭在西暖阁。在大祭日和每个月的15日,皇帝和皇后亲自来祭神。



●中萃宫●

中萃宫是东六宫中的一座宫殿。明初叫咸阳宫,皇太子住的地方。前殿叫兴隆宫,后殿叫贤殿。后来改为钟翠宫。清代慈安皇后在中萃宫居住和去世。据报道,慈禧太后用糕点进了皇宫,没几个小时,慈安皇后就死了。光绪皇帝玉龙曾在钟翠关住过。前殿有乾隆御笔“蜀”匾额。中萃宫现在已经变成了陈列室。



●皇宫●

故宫是外东路的主体建筑。宫殿仿清宫而建,宽九间,重檐。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时,称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建时,改称皇殿,后仍称宁寿宫。嘉庆元年(1796年),86岁的岳父乾隆皇帝在内廷为60岁以上的官员举行盛宴。给两个百岁以上的人六顶礼帽;90岁以上的,赠送7顶礼帽;此外,还奖励老人们幸福、长寿棍、佛珠、貂皮等。这场盛宴的参与者多达3056人。



●尹畅馆●

尹畅亭位于外东路,是清代宫廷中最大的戏台,由大戏台和阅读楼组成。大舞台分三层,上层名“福台”,中层名“禄台”,下层名“寿台”。“寿台”下面的地下井里安装了一台绞车。根据剧的内容,可以把场景和人物从地面抬出桌子,造成从地面或水中钻出的戏剧效果。“寿台”上方的天井,在表演鬼神戏时,用了盘车架把人物和景物从上面送下来,造成了从天而降的戏剧效果。在西太后统治时期,每逢节日,她总要去尹畅馆看戏。



●甘龙花园●

宁寿宫花园,俗称甘龙花园,位于宁寿宫区西北角。花园虽然占地面积只有5920平方米,但布局精巧,组合得当,既有皇家的富贵气息,又有江南的雅致。园中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回廊古木、奇花异草令人神往,堪称宫廷园林的典范。园内主要建筑有古华亭、旭辉亭、翟逸、隋楚堂、竹香亭、翠上楼、瞿岩楼、三友亭、松秀亭、罗比亭、王宓亭、崔玉亭、累勤楼等。



●文远馆●

文远亭位于太和门东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用于收藏《四库全书》。文远馆的名字始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南京奉天门东修建文远亭,作为图书馆和会议场所。明太祖朱迪迁都北京后,仿《南京条例》在大内建了文远亭,里面曾有原《永乐大典》。这座亭子在明末毁于大火。文远亭建于清代,是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的。乾隆皇帝亲笔题写“文远亭”,石刻立于亭东。原版的《四库全书》在抗战前夕被运到南京,然后运到台湾省。现在是图书馆大楼空。



●乐寿堂●

寿堂曾是乾隆皇帝回归政府后的书房。这里的庭院很宽敞,走廊有四层。光绪二十年(1894年),西太后迁乐寿堂,以西暖阁为寝宫,过六十大寿。乐寿殿北门,有宫中最大的玉雕玉山,极为珍贵。玉山重约10700公斤。玉料从新疆运到北京,再到扬州,雕琢成型,再运回北京,用了十年时间。这件玉雕是国宝,设计精美,雕刻技艺高超。



●皇家花园●

出了坤宁门就是皇家园林,占地只有12000平方米。但容纳了20多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建筑,有着浓浓的宫廷气息。御花园中间有一座天门。天门后是启南殿,是御花园中的主体建筑,也是宫殿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建筑。这里供奉着道教的玄武神。御花园里有几棵柏树。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安寺前的那座,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