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个月的第十天,有一个集市。天蒙蒙亮,刘秀清发动了“黄车”,径直出了村子。
到了村站,张庆强像往常一样站着,旁边的篮子里放着蒜苗。“张大爷,你又卖菜了?”说话间,刘秀清摇下车窗玻璃,打开了车门。拿起货,走一步,张庆强就连人带货上了车。“小黄车”已经运营一年半了。从中江县悦来镇到裕兴镇,刘秀清跑了很多次。蓝色背心,长方形名牌,黄色车身,再加上更熟悉的客人,刘秀清成了大家口中的“小黄车”。
“既然有了这辆‘小黄车’,大家出门就方便多了,而且价格还便宜,一趟才2块钱。”张庆强说。张庆强的孩子外出打工。他喜欢带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去镇上卖。“以前我家老头背个篮子走两三公里路都不容易。”张庆强感叹,村口等的时候“小黄车”来了。
一句话也没说,小镇到了。拿到货,下车,张庆强对刘秀清说:“我下午回来给你打电话。”
“‘小黄车’就是农村的‘网约车’。”刘秀清说,“农村居住分散,老人和学生多,去城镇的需求很大。”2020年7月,听说县里开始实施“金通工程”和补助政策,她有了想法。“一年能有一万多块的补贴。”刘秀清说,政府免除了“小黄车”前三年的管理费,加上车辆保险补贴,一年可以赚5到6万元的客运收入。“这样也方便周围的老乡。只要拨个电话或者在站牌等着,就可以上车了。”刘秀清做了个手势,表示这两个镇只需要6元钱。
正说着,电话来了。“是大石村的曾小辉。他们想再送一批快递。”除了拉人,刘秀清还送老乡的快递包裹。“他们网上下单,我就帮忙把快递送到镇上。”
2020年,四川开始实施农村客运“金链工程”,统一农村客运标志,统一将车辆涂成黄色并统一驾驶员服装和管理,将客运网络与物流网络、快递网络相结合,满足农户“最后一公里”需求。中江县多低山丘陵,村民居住分散。目前,当地有285辆“小黄车”运行在村镇之间,实行预约响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