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回收靠谱吗会不会给你搞什么东西(为什么我觉得爱回收不是一个好生意)

6月,二手消费电子交易及服务平台Airecycling品牌正式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成立十年,已融资七轮。创始人陈雪峰表示,公司IPO最低价值40-50亿美元,是否会如预期,我们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回收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三年亏损近14亿元,现金流紧张。此时上市是否违背了陈雪枫“不流血上市”的豪言壮语?2019年6月,JD.COM战略投资回收宝,“拍拍”旗下二手C2C电商业务。回收也正式成为JD.COM阵营的一员。近年来,JD.COM的很多子业务,如京东数码科技、京东物流、JD.COM医疗等。,被拆分上市,但我不知道JD.COM到底有多提倡回收利用。

为了上市,爱回收特意引入了一个“万物皆新”的壳资源,其多轮融资参考IPO。笔者的观点是不太看好爱回收冲刺上市。归根结底,回收不是一个好生意。接下来,笔者就从业务逻辑的底层来分析一下。

01循环经济风口下的泡沫

总之,爱回收讲的是一个循环经济的故事,万亿二手闲置市场+3C手机垂直后市场+线上到线下+规模标准化,等等诸多光环。然而,如果你扒开故事华丽的外衣,它可能会长满虱子。

互联网典当行的规模定位

任何生意的本质都不复杂。爱回收的本质是互联网+里的一个典当行业务。陈雪枫自己也曾说过,热爱回收就是让“收废品”成为一件高尚的事情。爱回收当然不会真的“收废品”。通过它的重新整合和包装,二手手机还是要回归市场流通。简单来说,回收的核心盈利模式就是低收入高销量。

在古代,典当行是一个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高毛利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小而美的行业。在当今这个信息相对透明的时代,回收需要借助互联网重做这个生意,而且是针对手机市场。自然很难真正做到“低价销售”。否则双方自然很难长期得罪商家,利润率天花板也必然低。所以走规模化路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爱回收就是做大事。成立以来,不管盈利与否,都要开新店。

烧钱模式悖论

规模必须走融资路线。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烧钱有两个底层逻辑:

1.这项业务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

2.用钱换市场,尽快做大做强。

乍一看,爱回收符合这两点,但仔细推敲,漏洞百出。

首先,爱回收的本质是低频业务,只是需要低毛利。没有人会天天买卖旧手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并不“性感”。大赛道不一定是好赛道。潜在市场有多大和能不能赚钱是两回事。在国内,网络婚恋市场、长视频市场、在线旅游市场都是大赛道,发展了很多年。头部玩家是什么情况?世纪佳缘上市退市,爱游腾亏损看不到尽头,携程市值与互联网巨头相差甚远。尤其是同样是万亿级市场的旅游业,也是低频无需求低利润率。即使市场如此成熟,产业链丰富完整,但仍然是一个赚辛苦钱的行业。

相比之下,爱回收面对的市场还不成熟,还处于教育阶段。其次,其二手典当业务,激活能力远不及旅游业,客单价也不及旅游业。回收的规模效应路线真的管用吗?

另外,为了烧钱换市场,阿里咸鱼和58在前面翻了两座山,合计占了90%的市场。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远远超过传统行业。在巨头面前,回收能存活多少空?2019年4月起,北上广深等首批10个城市的热门商圈陆续开设休闲鱼站。他们的功能主要包括闲鱼信用恢复、手机维修、检测等服务,以及数码周边体验和闲鱼养殖周边体验。闲鱼的触角伸到了热爱回收并引以为豪的线下门店,危机已经悄然袭来。

丢失流量的虚假零售场景格式

爱回收的线下店,一直是二级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互联网公司都是去做门店的,又苦又累,还被认为很傻,基本没人认可。”然而,陈雪枫却不得不顶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走了。是深谋远虑?还是说这是一个错误?

线下门店存在的意义其实在于前端服务场景+品牌广告。

“广告没用,买流量不够,场景驱动远比流量驱动重要。”陈雪枫感兴趣的是线下零售业态的场景化,但这种“场景驱动”恐怕难以成立。今天说的新零售场景,就是通过体验的提升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力。从空到设计展示,都是细节,让消费者当场买单。但是,爱回收的本质是放一个柜子。如果你深入挖掘,你会发现有很多麻烦。没有用户会一直拿着二手手机去卖,回收不等于消费,决策环节长。而且典当商的性质决定了价格低,会有一部分用户爆发出来。因为爱回收的价格太低,最终会以高得多的价格转手闲鱼。

另外,国内二手市场发展不成熟,回收柜都是商场卖新品等。,这就决定了回收想象可能是一个“伪零售场景”。作为品牌广告,线下店更真实。用户知道后,又回去网上下单,但这不是“买流量”吗?

02 逻辑闭环下C2B、B2B、B2C的脱节

在JD.COM将拍拍打包进爱回收后,陈雪枫激动地说:“爱回收和拍拍的结合,弥补了爱回收产业链的短板。如今,集团已经成为业内首家打通C2B、B2B、B2C产业链端到端闭环的公司。”在互联网宏大叙事的背景下,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有想象力空。但是全产业链真的那么好做吗?所谓逻辑闭环生态的价值关键在于产生1+1 >: 2。仔细推敲,爱心回收的整个产业链充满了脱节的隐患。

球拍馆目前还是太小了。这里主要分析一下爱回收和球拍的脱节。

公开数据显示,二手手机销售市场中,线上二手销售占10%-20%,线下占80%-90%。其中线上回收占10%,线上回收占线上回收市场的1/5,90%的回收是线下市场,分散在B端。爱回收在手机回收市场中占比极小。此外,有公开数据显示,爱回收模式的真实回收量在每天7000单左右,其中大量非智能机无法进入C端流通。

爱回收靠谱吗

除了供应量少,爱回收的手机型号也很不稳定。如果把爱回收的手机回收商家当成拍拍供应链,那么这个供应链无疑是不合格的。

另外,二手手机只是众多业务之一,却是爱回收的核心业务。虽然爱回收升级品牌“万物新生”需要拓展业务线,但短期内改变不了二手手机业务占主导地位的事实。从爱回收到拍拍,这种闭环对接其实是很不充分的。

这里的Pat也难逃一死。被腾讯打包到JD.COM后,被“雪藏”了三年。后来被JD.COM重新定位为“拍拍二手”,被寄予厚望进入二手市场,在与闲鱼和转转的斗争中失去了麦城。对JD.COM的贡献太少,GMV又一次成为“弃儿”。JD.COM曾四处寻找买家,但因流量不足等诸多原因被拒,最终战略投资爱回收。

陈雪枫曾多次公开表示,爱回收和拍拍是“强强联合”,但就他们在二手市场的处境而言,其实更像是“抱团取暖”。

最后,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在爱回收卖二手手机和在拍拍买二手手机根本就是两个不相关的行为。两者之间很难进行相互分流,交通无法产生叠加效应。对于万物新集团来说,应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毛利率,但这意味着用户可能要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以更高的价格起步,这与用户的利益是相悖的。

如果爱回收+拍拍不能形成1+1 >: 2,那么整个产业链的故事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03 二手闲置市场vs创业空房的巨头布局

万亿级的二手商品市场,看似是一片金光闪闪的蓝海,但现实未必那么美好。2020年10月,在腾讯“深网”的调查中,很多二手交易的从业者表示,二手行业一直是电子商务中最难做的领域之一,58集团(转转母公司)CEO姚劲波甚至表示,二手业务很难盈利。“希望转转是一个口碑很好的用户平台,希望通过转转这个产品,让社会变得更环保更绿色。”

在各大二手电商平台的创始人或业务负责人中,“情怀”是一个高频词,几乎所有人都认可这种循环经济本身的价值,看好市场未来的成长空,就像陈雪峰的判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闲置,“二手加工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需求”。他之所以选择创建爱回收,是因为“能长期创造价值的东西”。

但是我们也知道,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二手闲置物品的社会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商业价值的实现可能还没有到来。

商品和服务无法标准化、毛利率相对较低、假货问题、信用体系缺失、消费习惯缺失、引流困难等诸多原因,都指向二手闲置商品市场还需要很长的教育时间。在这样一个远未成熟的巨大市场中,许多玩家都面临着盈利的问题。即使闲鱼的GMV已经超过2000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盈利。

这片看似近而远的蓝海,从创业的大方向来说,最适合两条路径:一是长期布局的大型全能巨头,做社区生态监管,代理闲鱼;二是小而美的垂直平台模式,成本轻。它是一个圈子,一个品牌,一个口碑,以孔子为代表。

在这种背景下,爱回收的处境非常尴尬,没有巨头庞大的资金流支撑,没有小而美的平台的生存能力。

招股书显示,万世盛集团的R&D费用不断攀升,需要用技术和数据构筑壁垒。陈雪峰还强调,将不断开设新的回收店,全产业链和海外布局的故事仍在公司新闻稿中流传。另一方面,从2019年底到疫情期,裁员、降薪、取消福利补贴、核心高管离职等负面新闻,甚至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称公司的一系列做法是“破产前的节奏”,通过上市寻求现金流进行回收的消息广为流传。

相比之下,这是一个充满波折的创业故事。不是所有的“十年磨一剑”都能“以剑震天下”。至少现在看来,爱回收的前景还是不够明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