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自去年11月起,我市集中4个月时间开展白酒行业隐患专项整治行动,保护消费市场。目前,已检查生产企业、销售商户等市场主体465家,立案4起,行政约谈15次。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249批次,发现不合格白酒12批次,主要集中在酒精度标识上。
据介绍,此次整治范围涉及白酒生产企业、小作坊、农贸市场及周边经营单位。在整改过程中,严格落实六项要求,即所有生产企业要查,所有原辅材料要查,所有接触材料要换,所有进货凭证要找,全面落实“浙食链”,所有违法违规行为要处罚。
“为确保本次抽检覆盖市场主体广泛,我们重点检测酒精含量是否达到标签标示度,甲醇是否超标,是否违规添加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等物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不符合酒类生产许可或加工注册条件的单位,一律依法关停。对长期关闭、不再生产的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要求主动注销;取缔或责令整改生产条件落后、隐患严重的小作坊。此外,在抽检中,执法人员还重点监督生产单位的生产、储存环境,检查证照是否齐全、环境是否整洁、操作是否规范;并检查业务单元的进/销台账、原材料索赔、票证索赔等重点内容。,并对加工生产流程不合规、进口/销售记录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整改。此外,在抽检中,执法人员还重点监督生产单位的生产、储存环境,检查证照是否齐全、环境是否整洁、操作是否规范;并检查业务单元的进/销台账、原材料索赔、票证索赔等重点内容。,并对加工生产流程不合规、进口/销售记录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整改。
据了解,温州有27家白酒企业,除6家已经停产外,全部与“浙江食物链”挂钩,全程数字化控制。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