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健身镜(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一面镜子,要几千,你会买吗?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如果说这种镜子可以通过运动帮助你减肥,那么有很多教练可以远程指导你的每一次运动。过一段时间,你会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你会买这样的镜子吗?



在你能给出答案之前,资本圈已经用行动表明,他们相当看好这样一个关于镜子的生意。

机缘巧合下,健身镜火了

2020年6月底,加拿大运动零售品牌Lululemon宣布将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新公司Mirror。这是一个创立不到四年的运动品牌,它只有一个产品,魔镜健身镜。

Mirror的创始人Brynn Jinnett Putnam从小就学习芭蕾,有随芭蕾舞团巡回演出的经历和健身工作室的创业经历。这两次人生经历,奠定了她创办镜像公司的基础。



据她说,开发健身镜的想法是受她工作室成员的启发。

当时有会员发邮件给她,称赞健身房安装的镜子有动作反馈。他可以照镜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并总能做出修正,这对他很有帮助。

这让布林想起了她练习芭蕾的日子。她还面对着一面巨大的落地镜子来纠正她的动作和形状。那时候,她已经怀孕了。往返于家和工作室让她感到身心疲惫。她还想开发一款适合所有人在家锻炼的硬件设备。

这两种想法在Brynn的脑海里适时碰撞,于是就有了镜子健身镜的初步概念。镜子中文意思是镜子,可以说说这个名字。布林的创业之路已经成功了一半。

有了产品原型和产品名称,布林开始寻找投资者。直到2020年被收购,Mirror获得了四轮融资,总计7480万美元。在2019年产生的上一轮B1轮融资中,Lululemon也参与了投资,为全面收购留下了线索。

虽然2016年就建立了镜像品牌,但其第一代产品仅在2018年上市。

镜子健身镜高132cm,宽56cm。它设计简单,适合挂在墙上,但它是一面售价1495美元的镜子。



但是,当它明亮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镜子下面是一个40英寸的全高清液晶显示屏,用来显示健身课程。

用户可以照着镜子,同时看到自己的姿势和教练的动作。



不过,除了在硬件和设备上花钱,还需要每月缴纳39美元的会员费才能获得相关的健身课程。



▲魔镜也有力量训练课程,但是其他装备需要单独购买。

嗯,比健身房加半年私教便宜不了多少。新冠肺炎疫情是健身房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原因之一,短时间内不可能出门,更不要说去健身房这种人多的地方了。与此同时,疫情病毒增加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寻求在家健身的方法。

健身镜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家庭健身的需求,在市场上收到了良性的反响。资本自然嗅到了这股浪潮,一时间涌现出很多健身镜品牌。

TEMPO、Tonal等品牌相继获得巨额融资。这两个新品牌在Mirror的基础上扩展了功能,增加了更多的力量训练工具。特别是TEMPO,就是一个柜子,上面有屏幕,下面的柜子里有哑铃,后面有哑铃杆和杠铃杆。



▲节奏



▲色调

买个TEMPO相当于把一个小型健身工作室搬回家,适合想健身又省事的土豪。它的价格比镜子高。纯硬件设备价格达到了2495美元,其他配件和会员费另计。销量如何还不得而知。今年他们获得了2.2亿美元的C轮融资,可见资本对它的看好。



▲拍子套件

健身镜在国外已经有三四年的历史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根据Lululemon的年报,2020年,Mirror智能镜子销量飙升,实现营收1.7亿美元。根据软硬件价格粗略计算,年销量应该超过9万台。Lululemon预计2021年Mirror的营收将增长50%至65%,达到2.5亿至2.75亿美元。



▲在Lululemon线下店内的镜子展示区。

镜子在北美市场蓬勃发展,但在国内市场,健身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国内遭遇水土不服

从2020年开始,国内健身镜市场出现了很多玩家,其中绕不开的就是FITURE这个品牌。去年10月,FITURE推出了首款健身镜“FITURE纤体镜”。硬件形式与镜像非常相似。还有落地和壁挂两种安装方式。同样采用软件+硬件的商业模式,甚至定价都很相似。天猫上的价格是8200元,包含一年会员费。



至截稿时,某电商平台显示月销售额200+,评论数443。这样的销售额显然支撑不了FITURE 15亿美元的估值。

在产品页面底部,很多人提问,重点是它和保持在电视或手机上的区别。这个灵魂拷问针对的不仅仅是产品FITURE,而是健身镜这个品类。

镜子的普及也证明了健身镜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但为什么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不习惯,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个人因素如下:定价过高,产品功能单一,赛道狭窄

首先,健身镜的优势在于屏幕和摄像头嵌入在镜子中,通过用户自己的对比和AI教练对姿势进行分析,帮助运动员修正动作,减少受伤的机会。这是手机上的健身App做不到的,但是还不足以让消费者愿意花几千块钱买一面镜子来获得这些功能



▲华为智能屏X65

如果价格合理,比如可以用一个任天堂健身圈的价格买,每个月交几十的会员费就可以解锁更多的课程,或许健身眼镜这个品类也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其次,健身镜功能单一。前者相对于TV+Keep随动来说,只有对镜子的自校正动作的优势。想到它几万的售价,很多消费者心里都打了退堂鼓。

最后,健身镜走上了一个反人类产品的轨道。健身需要人长期保持自律。简单的一句“闭上嘴,迈开腿”,背后藏着多少汗水,只有运动员自己心里有数,运动缺乏即时反馈,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一旦放弃,马上就会遇到反弹。

Keep,国内最出名的,从2015年开始就沉浸在健身赛道中。现在拥有2亿用户,估值20亿美元。就是这样一个互联网体育巨头,今年才开始整体盈利。

Keep合伙人刘东在被问及是否会开发健身镜产品时,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分析了未来健身镜的硬件变量。

keep健身

今年年初,Keep宣布其会员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为了不使自己在新兴市场处于劣势,Keep可能会推出自己的健身镜产品,但更像是会员制的附属产品,是硬件生态的一部分。它的意义是唯一用硬件提升用户粘性,教育用户形成健身习惯的方式,就像Keep Mall卖的动感单车和跑步机一样。

这样看来,2021年国内健身镜产品密集爆发,更像是一场闭门狂欢。门可罗雀,门可罗雀。让时间来告诉我们是否会落得一地鸡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