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网络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商家都在尽力打造“网络名人爆款”来吸引消费者。过去,“网络名人爆红”往往与质量和销量挂钩,与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商家的加大力度挂钩。现在很多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做文章,人为制造“网络名人爆款”,“网络名人爆款”充斥人们的衣食住行,“踩雷”现象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经纬法治版结合当下消费热点,深入调查衣食住行消费领域部分“网络名人爆款”存在的问题,倡导法治文明消费文化,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三坑”服装流行,真假难辨,无法退货
基本款单件,价格一两百元;精致、成型良好的定制款,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近年来,汉服、洛丽塔、JK制服逐渐从小众圈子走向大众视野。由于价格高昂,忠实粉丝沉迷其中,愿意持续消费,所以这三种服饰被网友称为“三坑”。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三坑”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266亿元。巨大的商机,让很多商家迅速瞄准这一领域,利用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然而,据《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营销手段背后隐藏着很多真实的“坑”,让很多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也没能买到达标或满足欲望的产品。
在网络宣传方面,“种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种草机”,就是商家在促销时利用好看的模特,通过有氛围感的拍摄获得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进而购买商品。
据洛丽塔的服装爱好者婷婷介绍,在她的圈子里,人们倾向于找一些大店来保证裙子的质量和来源“纯正”。这些商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粉丝。每次新订前一个月,他们就开始在网上找人评测,找“种草人”拍照,然后疯狂地在网上筛选新品。
“在这一波宣传的过程中,一些山寨品牌在夸大数字,模仿网络上的名店,盗取网上的评价和‘种草人’拍摄的图片,冒充自己的产品,然后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散布虚假信息,吸引‘小白’落入陷阱。”婷婷说。
宣传到位后,商家会在一些社交平台推出各种转发抽奖活动,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和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坑”再次出现。因为“三坑”服装的粉丝喜欢建群讨论,所以很多刚起步或者假冒伪劣的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会在其中挂出,发布广告和联系方式。
线下宣传也很“危险”。据了解,“三坑”粉丝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茶话会等。比如汉服有“汉服会”,洛丽塔服装展,大茶会等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展会中,不少商家开设铺面,请一些知名的“种草人”做铺面的“一日店长”,以此来引水。一些商家“埋伏”,虚假宣传。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告诉洛丽塔”、“告诉汉服”、“告诉JK”等多个话题,一群受骗的受害者在这里讲述自己的经历。
即使躲过了虚假宣传,付款后各种“坑”依然如影随形,其中让很多有经验的粉丝特别痛苦的一个“坑”就是成衣发货时间长的问题。
“我做了一条定做的裙子,卖了1500元。结果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拿到货。不管我要不要这件衣服,我都不能退押金。”“三坑”粉丝文子告诉记者,这个圈子里有一个“潜规则”,就是打着“定制”旗号的衣服,定金定了,衣服送到了,就不能退了。
如果这些衣服尺码不对,有可能退货吗?汉服爱好者萧艾脱口而出:“不可能。否则店家会在圈子里‘挂你’(说坏话骂人),甚至发动粉丝对你进行人身攻击。而且也不太可能诉诸电商平台。毕竟交付时间一年半甚至两年,已经过了售后时间。”
也有“三坑”粉丝投诉,一些不靠谱的店家在拿了定金后“凭空”消失,单方面拉黑消费者的联系方式,而且由于发货时间长,消费者维权往往比较困难。
据萧艾回忆,她曾经参加过“一个紫苑”店的盲盒福袋活动,135元的外套、衬衫、裙子都是随便装的。店家提前展示了漂亮的衣服图片,她看中后就下单了。结果她拿到的衣服不仅颜色有问题,还有一股胶水味。
“那些看起来很漂亮的衣服照片,其实是在灯光和滤镜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发现后也没办法,因为这个特供是不退的。如果我投诉,可能圈内有人会说‘明明是你贪小便宜,还不好意思说是门店问题’。”萧艾说。
据多位受访的“三坑”粉丝介绍,在“三坑”圈子里,店家往往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货版不对板、虚增价格也是“三坑”服装普遍存在的问题。
萧艾告诉记者,一年前,JK制服圈某知名店铺宣称“获得日本工厂独家授权”,随后大规模发力,不仅拉高价格,还禁止其他店铺销售同类产品,并联合粉丝攻击其他店铺说抄袭,但随后该店铺被曝裙子条纹有问题,涉嫌抄袭,与其合作的其实是国内公司。
也有一些店铺擅长饥饿营销和“开好头”的策略。JK制服爱好者妞妞观察到,一些刚起步的店铺会在第一批衣服设计上花很多精力来吸引消费者,等粉丝群稳定了,就不再用心做衣服,而是注重宣传营销。一些商店声称衣服将会绝版,抬高市场价格。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后,价格每一轮都更高,但实际上,库存是充足的。
“消费者应与卖家约定发货时间,不要轻信卖家的承诺或为私下交易提供便利。如果没有收到货,无法确认收货,可以和卖家沟通延长收货时间,维护自己的权益。”牛牛对于隐藏在“三坑”中的各种“坑”是这样建议的。
过度包装,国菜偷工减料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是你今天烤的吗?”
在北京一家新开的中式烘焙店,前来购物的阿姨问店员。透过店员身后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忙碌的店员和亮着灯的烤箱。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阿姨买了几个零食,满意的扫码付钱离开。
近年来,以“手工制作点心,当天烘焙”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非常受欢迎——一家新的中国式“国潮点心”网络名人店,以汉字、门神、红蓝霓虹灯和香港风格的组合,以及排队点餐的方式,提炼和发展而成。网络名人中这些店铺的单品配置大致可以分为经典中点和创新产品。前者包括鲜花蛋糕、蛋黄酥等。后者包括土豆泥松软蛋糕、巧克力流心蛋挞、杨树花汁泡芙等。
但《网络名人》里的这些零食真的是“手工制作”的吗?
有业内人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手工”点心听起来像是一个绝妙的商业故事,但手工、连锁、规模本身就是矛盾的。事实上,在糕点等成熟的工业品类中,烘焙店使用冷冻烘焙半成品是普遍现象。“现烤”是真的,但“手工”不是。
“国潮点心”代表之一的Momo点心局创始人也表示,未来将有一半的产品在工厂制作。这意味着“国潮小吃”的根基将被“冷冻烘焙”所取代。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健康饮食的浪潮下,一些店家给自己的产品打上了“健康食品”、“零卡零负担”的标签,价格也比普通零食饮料贵。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材料和一般产品没有区别。
北京市民邱先生曾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郭超点心”店。据他说,做零食用的材料其实很普通,没多少钱和黑科技。“怎么可能这么多店都在推广‘低卡’?”
“对于很多店来说,花在宣传上的钱比花在食材上的钱要多得多。即使在零食店同质化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下,一些店铺打价格战、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邱先生说。
7月7日,一位美食探店的博主,对“国潮零食”的营销有了更深的理解。“郭超点心现在是一个卷,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同质化,但店门前总是排着这么长的队。”七七说。
不少消费者吐槽,一些被戏称为“某某点心局”、“某某茶娘”的民族风味美食,采用“中点西餐”的方式和“复兴传统”的理念,以“传统元素+年轻时尚”的包装宣传方式与菜系融合,不同于以往单纯包装销售的方式,但产品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价格依然偏高。
“6个零食一盒,卖30多块钱。它们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好吃。尝过一次就不想再吃了。”北京市民魏伟说,有的店排起了长队,尤其是一些网络名人里新开的店,一大早就需要找代购排队。“买下一个偏僻的地方真的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
同质化、质量一般、排长队似乎是大部分消费者去网络名人里的这些美食店打卡时遇到的普遍问题。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找“托儿”排队制造店内火爆场面,其中还会有黄牛代购,迅速炒高商品价格。武汉某网络名人郭超奶茶店曾被曝出“排队8小时,卖一杯500元”的新闻。
江苏博主千千对“国潮小吃”做过研究。她在一家“郭超点心”连锁店发现,连续几天,排队的人都是熟悉的面孔。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学生或一些工作不忙的年轻人。店家一天给他们一两百块钱让他们在店门口排队买。“如果排队的人少,就去排队,故意沟通说点心好吃”。
“虽然郭超美食得到大力推广,发展迅速,但网络名人很难活下去,很多一时火爆的店铺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局面。面对各种隐忧,如何把握产品质量,正确推广,需要商家重视。”千千说。
滤镜消失,网络名人B&B只能靠“脑补”
“不朽的设计”、“独特的风格”、“ins风格”、“圣托里尼风格”……带着这些标签的网络名人B&B近年来一直深受游客喜爱。然而,当网络名人过滤器消失后,这些民宿会是什么样子?
去年5月,家住北京的孙女士想邀请三五好友在B&B过生日,货比三家后,终于订到了北京朝阳门附近的一家B&B酒店,因为“看了商家的宣传图,房间窗户明亮干净,特别是网上名人风格,夜景不错,适合拍照,装修和家具都比较新”。在订房前,她还特意和业主沟通,确认了“有两个房间”、“卫生条件好”、“能自己做饭”等问题。
正式入住时,孙女士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本略显豪华的家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跳蚤市场的沙发柜;照片中看到,20平米的客厅不见了,孙女士和另外两个朋友站在房间里显得局促。所谓两居室的双人床,实际上是将客厅的电视墙背面分割成榻榻米,不仅小而且无法保证隐私;厨房里只有电饭锅和微波炉,只能点外卖。
我想留在网络名人B&B,但我被照片骗了。这其实很常见。
有博主现场评价了三个标榜自己是“厦门圣托里尼”的网络名人B&Bs,发现这些B&Bs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周围环境基本都是宅基地、工地或者农家乐,并不是网上描绘的“海岛”、“湖景”。而吸引网友争相打卡的所谓圣托里尼元素游泳池、土耳其棉花城堡,只能靠网友自己“脑补”了。
有业内人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很多网络名人里的民宿,周边都是普通的农村或城市风光,但店家会模仿高档场所的商品,然后拍出漂亮的照片,机械地复制一些网络名人标签来吸引顾客。“去掉网络名人滤镜后,就像买家秀和卖家秀,反差强烈”。
记者发现,除了住宿环境与网上图片不符,网络名人B&B的虚假宣传还包括地址欺诈和优惠力度欺诈。
去年10月,家住安徽的杨女士带着孩子去重庆旅游。为了孩子出行方便,她特意找了某平台的民宿,显示距离某景点只有三四十米。价格大约是每晚500元。入住当天,B&B的主人发来了定位信息。她发现住处离景区有500多米,而且不是站台上标注的地址。
“如果是这个距离,300元左右的民宿有很多选择,环境也比这家好。经过多次与平台沟通,发现老板上传的是虚假地址,平台审核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杨女士气愤地说,最后还是取消了订单。
记者了解到,越靠近商圈和景点的B&B越容易被搜索到。一些商家利用游客想住得离当地近又不熟悉的心理,将地址定位在平台上的虚假位置。还有一些商家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让一些消费者即使中了圈套也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的信息,2021年3月4日,北京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小猪民宿微信小程序发布了“打江南主题特惠八五折”活动的广告内容,在活动规则中明确“本次活动部分房源参与八五折特惠”。用户在浏览不同房源的信息时,点击“折扣”页面,所有房源都会显示“江南地区促销活动特价,每晚8.5折”。但是,其实每个房源对应的折扣都不一样,并不是所有房源都享受8.5折。据了解,小猪B&B去年曾两次因违反广告法被相关部门处罚。
发现网络名人B&B的虚假宣传后,可以给差评提醒其他消费者吗?记者发现,只给自己看得见的差评并不少见。
据山东青岛市民于女士介绍,她之前在某平台预订了一家单价2000多元每晚的民宿。但入住后她发现卫生间无热水、门锁破损、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差评后平台未公开展示。
B&B是为了人们逃离城市的喧嚣或在“钢铁森林”中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但越来越多的虚假宣传问题使网络名人B&B成为“避坑”的关键词之一。
“B&B有感情,更重要的是守规矩,才能行稳致远。希望民宿店家能去掉虚假宣传带来的网络名人滤镜,让人安心。”许多受访者异口同声地说。
自行车共享儿童座椅,真的安全吗
随着自行车共享在全国的普及,一些产业链也火了起来,“自行车共享儿童椅”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座椅不贵,60元到200元就能买到一个,网上有的店一个月能卖出1000多个。然而,这种自行车共享儿童座椅真的安全吗?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自行车共享儿童座椅”和“自行车儿童座椅”,发现儿童座椅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木质的,占大多数;另一个是合金的。几乎所有商家都注重“方便”、“安全”和“适合大多数自行车共享”。
就安全问题,记者咨询了10家出售这种座椅的店铺。有些店家说,这些座椅大多适合2到12岁,体重100斤以下的孩子。有店家表示,只要孩子身高在1.3米以内,体重不超过120斤,就可以使用。而且所有商家都说“只要装了就不会有问题”。有的商家直接建议,为了安全,你可以买“套餐”。所谓套餐,就是在座椅之外,再给座椅配备踏板、坐垫、安全带。除了套餐,还有升级版,就是带护栏,扶手,踏板的座椅。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如何保证质量时,店家大多避重就轻,介绍他们有运输保险,配件一年内免费更换。一些商店说他们在去年年底申请了专利。但记者注意到,其专利为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只保护产品的形状和结构。
用过这款网络名人儿童座椅的家长有什么评价?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的评论区,有家长抱怨“座位卡不结实,坐垫质量不好”,也有家长表示“货物有危险”“卡槽处透明胶带不断掉落”。
为了测试这种座椅的安全性,记者在两家销量较高的店铺购买了一款座椅。收到货物后,记者携带一名5岁、1米2、45斤的男孩在安全路段进行实验。
在使用普通版座椅时,记者感觉自行车操控难度大大增加,转弯角度大,容易摔倒。但使用广告宣传更安全的带扶手的椅子时,扶手会影响自行车车把操作的自由度,急转弯时自行车会被儿童座椅的扶手挡住,发生危险时大人可能难以控制方向和及时避让。另外,如果一个小孩坐在一个大人物的前面,他的头可能和车把在一个水平线上,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他的头或者脸会撞到车把。
很多使用过这种儿童座椅的家长告诉记者,大部分座椅都是通过插槽和螺丝固定的。有时候自行车在行驶中,孩子晃动,螺丝或插槽变松,骑行过程中有伤害孩子的风险。不管是木质的还是合金的,自行车共享中的儿童座椅,大部分都是两边不盖的。骑行过程中只有大人的腿能挡住孩子,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孩子的舒适度也低。自行车急转弯时,孩子有从车上掉下来的危险。
针对自行车共享上能否安装儿童座椅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多家自行车共享公司,对方均表示不建议用户安装,存在安全隐患。
“从安全角度来说,自行车共享没有配备儿童座椅,不具备搭载儿童的功能,安全性无法保证。我国《关于鼓励和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自行车共享不得在自行车共享上载人或安装座椅。擅自增加儿童座椅不仅违反相关规定,还容易发生事故。父母不应该为了方便而把孩子置于危险之中。”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