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童雨璇颜贾静编辑钟十五
长沙“货拉拉事件”25天后,3月3日上午10点,长沙警方通报了“货拉拉事件”,还原了23岁的车女士跳窗身亡前后的相关细节。同日,司机周某春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检方批准逮捕。
报道称,该司机因拒绝有偿搬运,在未完成订单的状态下接下一单,改变路线以便偏航两次,并对车女士的停车请求置之不理。当车女士的身体探出窗外时,她没有采取任何言语或行动加以制止,最终导致车女士翻窗倒地死亡。
这份通报回应了公众对货拉拉事件的关注,也进一步暴露了货拉拉司机在搬家过程中的业务短板,以及货拉拉平台监管的失责。
在这起悲剧发生之前,货拉平台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被讨论过了。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同城网约车的生态,货拉拉也成为资本的宠儿。但与此同时,身处其中的货车司机却受困于平台系统:订单量逐渐减少,运费不断下调,导致无序涨价现象频发。在这个过程中,平台隐藏在幕后,将平台与司机的劳动冲突转化为客户与司机的对抗,甚至相互伤害。
“不走平台指定的路线是司机圈公认的”
本案中,司机周某春的偏航是争议的焦点。
女子跳楼身亡的地方不是导航软件规划的行驶路线,也不是备选路线。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司机承认自己开车时“偏航了三次”。他对第一次偏航的解释是导航出错,对第二次偏航的解释是在家附近,熟悉路线。
这次路线的偏离和司机擅自变道有很大关系。但司机路线规划不合理是货拉平台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货拉拉事件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一直以来,“不走平台指定的路线是司机圈里公认的”,深圳货运司机刘春说。有人跟车,他会提前和客户沟通平台路线,然后打开高德地图导航。
司机之所以不走规划好的路线,是因为货运司机的路程费是按照平台计算的最短路线一次性收取的。事实上,平台为司机规划的最短路线往往是不合理的。多位货车司机向每日数字指出,货车平台未能考虑到限行、限高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司机实际走的路线远远多于平台规划的路线。
珠海的货运司机小黑就遇到过货运司机规定的最离谱的路线。有一次,他从珠海送货到深圳,距离180公里。该平台计划走港珠澳大桥,这是最短的路线,只有100公里。但是,它没有考虑到选择这条路线的司机需要港澳和珠海的牌照才能通过。
浙江的卡车司机丁华也曾被客户要求将五箱货物送到两个不同的地点。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将货物分别运送到目的地,这增加了他当天的燃料和时间成本。和对方确认费用时,得到的回复是“我再给你十块钱”,他就被拉黑了。然后向平台投诉,回复“我们会尽快处理”,就没有进一步的评论了。
路线的不合理影响是潜在的。平台未能合理规划路线,司机只能根据实际路线计算价格,但这并没有得到客户的理解。司机只能直接和客户协商,间接把线路不合理的矛盾和风险直接转移给客户。
任意提高手续费:收费标准化的漏洞
里程和运费是有区别的。按照货运平台的规则,运费是一次性价格,超出部分需要客户和司机协商。但结果往往是货代承诺的低价运费被司机以“加价”的形式转嫁给了客户。
司机选择加价的时机不同。有的司机在接到单子后会打电话给客户要更多的钱。还有一些“套路多”的司机,让客户先把货装上车,再要钱。不加钱,自己搬下来。
“至于不规范服务的收费,一旦让双方协商,100%的收费都会出问题,用户肯定会被宰”。有业内人士表示。
截至3月4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货拉拉的投诉有3313条,绝大多数是“乱收费”。其中,搬家费是乱收费的重灾区。同样,在微博中,客户对货运司机加价的抱怨随处可见。
一个独居的女孩向媒体讲述了她的经历:晚上11点,3个拉货的搬运工来了之后,不准备干活,就和她讨价还价。显示平台总费用1750元,搬家师傅以夜班需要加钱为由加价到5000元。“你在这里只是个小女孩,如果你不同意,我们有的是办法。”
货拉拉平台搬家收费不规范,也给了司机乱涨价的机会。
在货代的搬家收费标准中,对于超限物品(双门及以上的冰箱、大衣柜,体积大于1.5立方米或总质量大于45kg),货物拆卸造成的额外搬运工,与订单不符的物品,要与司机协商处理费用。
面对无序涨价,货代也在规范手续费上下了功夫。2018年11月,拉拉宣布规范手续费,对手续费进行细化和规范。比如货代的手续费由基本手续费、地板费、大件附加费三部分组成,并附有整车、半车、小件三个标准,以及不同地板的详细费用规则。
尽管如此,货代胡乱提高搬家费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2020年5月,微博大V“川大法”爆料,货代平台搬运工漫天要价。他的新旧住处距离只有1.2公里,系统预估价格440元。搬家途中,有一段200米的路需要人工搬运,但是货运平台上并没有这200米路的收费标准。司机说要加搬运工,多付330元。况且人工手续费是每人每米5元,所以客户总共要交5400元。如果客户不同意,就在路边卸货。几经交涉,四川大发最终支付3440元。
这场风波引起了公众对拉拉这货的批评。对此,货代再次对搬家业务进行整改。除了楼层手续费,还制定了新的平台平手续费标准,60米以内不收费。超过的,按每米1元收费。
货拉拉对货运标准化的整顿,就像一场“打地鼠”的游戏。重新有针对性的整改问题,规范纠纷成本。虽然一直在进行整改,但现实的复杂性还是让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司机恶意加价,很多顾客只能自认倒霉。对于客户来说,司机知道他们的家庭住址,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司机只有在确定了不敢投诉的客户后,才能恶意加价。一名卡车司机告诉《每日人物》,他周围的一名司机因为加价而被客户投诉阻止。之后司机去客户家堵门,给了他500块钱,不敢再去平台投诉。
本案中,车女士与司机之间不存在加价问题。然而,车女士一个人搬了15趟行李,两次拒绝司机有偿搬运卸货的要求,让司机周某春很不高兴——对于司机来说,这一单的收入低于他的预期。
因此,即使在标准化定价的基础上,司机仍然认为自己“赚得不够多”。这背后反映了货拉拉平台的另一个困境——定价低。
“订单价格太低。我不想没钱跑步”"/s2/]
小黑在珠海当货运司机已经三年了。他算了一笔账。开小货车起步价28元5公里,送货地点一般在2到5公里外,装卸至少要40分钟。全程服务时间超过一小时。减去来回十公里的油费,一个小时赚的钱只有20元。一般情况下,他月收入只有五六千,收入过万只有一个月。显然这和货拉拉宣传的“月入过万”差距很大。
所以面对平台的低价,很多司机制定了一套生存法则——加价给乘客。在货车司机群里,大家都在抱怨:“订单价格太低,没钱我也不想跑。”
2019年6月,在内地市场已有五年历史的货代下调司机起步价,也导致其运费下降。
泉州司机王平经历了这次调价。2018年加入货代,拉中型货车。调价前中型货车起步价95元,6公里以上每公里5元。调价后,长途运费将实行阶梯式定价,6至25公里内每公里5元,超过81公里后每公里2.8元。这意味着长途更无利可图。
“平时我们一辆4米2的货车,到福州有近200公里。还有三四百元的利润。降价后,利润几乎为零。”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他抱怨道。
除了中型货车,很多城市的小型货车起步价也下调了。在小黑所在的珠海,微型面包车起步价从50元降到了45元。
在不断降低的价格背后,货代为了吸引客户流量,进一步占领了市场。2019年,专车行业同城货运网竞争进入淘汰赛阶段,货运拉拉与快狗、58进行价格战。今年6月,针对中长途涉及的所有车型的货运拉拉的运费从每公里3元降至1.8元。同时,各款车型的起步价也有所降低。
根据Fastdata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同城货运网约车行业趋势》报告,GMV叫车平台在同城货运网的市场份额为53.6%,排名第二的快狗打车仅为24.6%。
拉拉保住了同城货运的主导权,资本也有了回报。2021年1月,货代F轮融资达到15亿美元,并创下一个月20亿美元的纪录。
然而,2019年的这次调价却引起了各地司机的不满。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泉州货运拉拉司机到达拉拉泉州公司抗议调价。杭州货拉拉楼下聚集了1000多名司机。除了这两个城市,福建、天津、昆明、郑州等地也发生过多起司机围堵货代公司的事件。但货拉拉的初始订单价格至今没有恢复到调整前的水平。
针对此次调价,货拉拉表示:“调价是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业内的一些精算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调价后,实际上增加了司机的收入。因为他的订单量会增加,会长期增加司机的收入。其实我们和司机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
其实不是的。与同城其他货运公司不同的是,货运代理在分成模式上采取的是会员制收费模式,而不是佣金模式。对于货代来说,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意味着更多的会员费。据保守估计,如果20%的月司机以最低价格(每月249元)注册初级会员,货运司机月会员费收入将达到2390万元。
货拉拉有会员制,司机加入后可以无限制接单。根据会员充值价格,分为初级、高级、超级三个等级,权限不同。初级会员收取15%信息费,首单免信息费;进阶收取12%信息费,两单免信息费;svip不收费。
但对于现有司机来说,越来越多的新成员意味着更难抢单。
成为货运司机,首先需要1000元押金和300元服务费。由于非会员每天只能接两单,平台会收取15%的信息费。2020年6月,丁华注册成为一名货运司机,并收取了价值599元的svip。“没有svip就拿不到单子”,这是丁华看了很多货车司机分享的视频后得出的结论。
直到第三个月,丁拿到了入行以来最高的收入,“近4000元”。除去油费,保养费,svip这些日常开销,只有一两千块钱可用。
但是成为会员后,订单就不好抢了。丁华发现,即使该地区只有一辆车,也没有办法买到附近的票。每30单抢一次成功。司机珠海小黑也说,每天只能收到十几单催单,能抢到的也就一两单。名单出来,只一两秒就没了。
按照货拉拉的官方标准,行为评分越高,司机越容易被优先考虑。初始行为分100,最高分120。东莞货车司机吴军在货车司机行为评分中得了115分,在行为梯度中被标注为“优秀”。
即便如此,吴军也越来越觉得抢单难了。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朋友在离他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下单,自己却抢不到。2019年1月,他每天最多能接七八单,1800元的轻水,6点收工。但现在,当名单越来越长时,取消行动却一拖再拖。最差的时候,一单都接不到。
司机的不断涌入,让平台上的货运市场“僧多粥少”。根据前瞻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货拉拉日均订单数为52万,活跃司机数为31.5万。这意味着每个司机的日均订单数不超过2单。
这种情况还在加强。根据货拉拉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平台月司机48万人,司机总数超过300万。2020年新增注册驾驶员90万人。
新司机涌入拉拉后,小黑发现越来越赚不到钱了。即便如此,小黑还是不想涨价。“虽然钱少了,但我还是不认同那些加价的同行。平台规定的价格不合理,但如果不接受这个价格,可以停止运行。既然接受这个价格,就不应该临时加价给客户。”他说。
没办法,他选择退出货拉拉这个平台。他看到每天还是有很多新会员被“年底跑个拉货的,轻松赚几千”的广告吸引,加入了拉货平台。
平台缺乏监管,客户和司机无法维权[/s2/]
根据警方通报,38岁的司机周某春于2019年9月成为货运司机,本应在平台降低运价后进入。他开的车是一辆白色Ricci电动货车。
事发当天,周某春两次向车女士提出有偿搬运被拒后,在行驶过程中以恶劣的语气表达了对车女士的不满。当车女士两次提出车辆偏航时,周某春没有理会。当他发现车女士起身离开座位,身体探出窗外时,没有采取任何言语或动作制止或紧急制止,最终导致其翻出窗外,最后倒地身亡。
3月3日,肇事司机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检方批捕。回头看司机的行为,绝非偶然。长期以来,货运平台忽视了对司机安全的培训和监管,也为这起事故埋下了隐患。
事后,货拉拉在发布的公告中也承认,“目前,货拉拉APP和车上没有相关录音录像设备支持录音取证功能。产品的安全功能不完善,随车订单对行程的记录存在关键不足。”
在2020年6月成为一名货运司机之前,丁华在注册货运司机应用程序后不久就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他在线下服务点提交材料。审核过程很短。有了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在确认车辆信息与司机信息匹配后,他的车被工作人员贴上了货拉拉专属的红色车贴。全程不需要操作许可证。审核后,驾驶员需要接受1到2小时不等的培训。小黑也观察到,当时培训的时候,很多司机都没有认真听,但是没有后果,整个培训流于形式。
此外,平台对整个货运过程没有录音录像,缺乏监管。事后,货拉拉在发布的公告中也承认,“目前,货拉拉APP和车上没有相关录音录像设备支持录音取证功能。产品的安全功能不完善,随车订单对行程的记录存在关键不足。”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案中,由于行车过程中没有录音录像,所以没有记录车女士和司机在车内的情况。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且没有录音录像,也导致客户维权困难。在搬家的过程中,刘万与货运司机发生了矛盾。当她对司机进行投诉时,对方将她的个人信息发布到司机群里,随后她在电话中被其他司机性骚扰。在与客服确认骚扰者确实是平台司机后,她要求平台对司机进行处罚。
最终,平台以“缺乏全面召回等证据”为由拒绝,并对刘万说,“建议先去报警,我们会配合”。在与货运司机持续沟通一周后,官方除了让她承诺支付车费作为“精神损失”外,并没有给司机任何处罚。
同样,由于缺乏录音录像,司机在面对投诉时如何证明自己,也成了他们的一个难题。小黑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他曾经帮一个客人卸货,用了两个多小时,超过了平台预计的40分钟。因为当天卸完货已经很晚了,所以第二天打电话给客户,要求对方额外支付加班费。但是客户不承认这个费用,还抱怨司机的服务态度。客服介入后,由于没有证据证明超时,司机被平台封杀一天。
音频和视频记录缺乏安全和监管漏洞在车女士的案件中被引爆。昨日警方通报后,货拉拉平台表示将强制全程在线记录,加强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跟车人的安全提示,尝试运行车厢内外的货物全程监控,严控司机出入,并宣布所有整改工作预计在3月29日前完成。
(文中小黑、吴军、刘春、丁华、刘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