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农业产业园强筋壮骨更智慧)



现代农业项目

2021年12月11日,疏勒县农业产业园蔬菜储备配送中心,员工在包装蔬菜。2021年,疏勒县有深加工企业11家,初加工企业24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尼加提摄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员工操作无人机保护棉田(2021年8月15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唐勇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

16万元!这是阿勒泰地区各县市驼农捐助的,用于发展骆驼产业的资金。2021年12月18日,福海县,牧民捐赠百万现金支持新疆王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骆驼牧民感恩党,产业振兴繁荣”骆驼产业发展大会。许多牧民讲述了养骆驼增收的过程,并签署了“1+1”承诺书,决心带动更多农牧民致富。

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骆驼和阿勒泰羊养殖为核心产业。近年来,工业园区加强了良种繁育推广工程、标准化畜牧业示范工程、畜牧业产品加工及产业联动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了福海县农村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打造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引擎的有效举措。自治区制定的《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福海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霍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墨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一年来,4个产业园着力推进“生产+加工+科技”融合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突出完善设施、园区化、一体化、绿色化、数字化,不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成为自治区、地、县三级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典范,为我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高工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在优良的自然气候和规模化种子生产的双重加持下,新疆受到了全国种子生产企业的青睐。目前,新疆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甜瓜制种基地和第二大玉米制种基地。

其中,昌吉州是新疆最大的种子生产基地,年种子生产面积100多万亩,年产玉米、小麦、瓜菜40万吨,产值30多亿元,占新疆种业的三分之一以上。

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种业项目为核心,包括智能温室展示中心、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7个项目。

其中,根据《方案》,在智能温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中,可实现信息智能化的目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作物生长等信息,并进行无线传输。根据这些参数,可以随时调整水肥的喷洒,“智能温室”生产农作物种子成为现实。

提高工业园区的科技含量是该计划的重点。在墨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中,智能管理中心实现分布式调度和可视化运维管理,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期间,根据方案要求,将项目资金投入福海杨大伟有限公司、福海天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天马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利用项目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的肉羊自动化屠宰加工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肉羊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新提升。

在霍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规划要求,搭建集群管理平台、微服务架构支撑平台、数据库、运维平台等。旨在实现薰衣草产业的科普、展览、贸易、会议、商务、信息服务一体化。

促进“新地标”产品的创造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八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昌吉市召开“昌吉玉米种子”区域公共品牌战略发布会,打响了昌吉种业加快品牌化的“发令枪”。

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依靠品牌的力量推进产业化,是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各环节,提升全链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根据规划,由种业联盟牵头的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通过创建“昌吉种子”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昌吉市区域公共品牌,加强昌吉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推荐和宣传,推动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整合提升种子交易市场,引入专业管理公司管理农资交易市场,建立仓库、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基地,购置安装电子交易、检验检疫、产品跟踪设备,充分发挥产业园批发交易、加工配送、检验检疫、物流配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

对于福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提出实施品牌培育工程。通过农区公共品牌的打造、骨干企业或合作社的品牌扶持、农业品牌的推广,提升园区农畜产品的品牌价值。实施“准噶尔双峰驼”等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证和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推进骨干企业或合作社品牌扶持项目。到2022年,新认定3个以上自治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同时,根据新疆双峰驼选配技术等技术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方案,通过定向生产培育优良的育种骆驼,提高骆驼乳、肉、绒的产量水平和质量,使准噶尔双峰驼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培养技能过硬的新型农民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能力,促进创业创新,是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基础。

在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根据方案要求,实施了三个培训项目。分别是: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园双创平台工程、优质种农培训工程。

工业园区已签约种子生产专家15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50人,在已建成的1000平方米培训中心进行了300次技术培训,对企业负责人、合作社法人、技术骨干进行定期轮训。

立足园区资源要素集聚优势,突出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大功能,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链,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人才引进和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农业科研机构或院校在产业园区建设实验室、工作站或实验基地。

加大培训力度,创新职业农民招生方式,支持企业牵头举办培训班,培训农民1500人;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乡村带头人,打造一批技能过硬、分工明确的职业农民。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方案要求实施了创新创业和R&D中心建设项目。农牧民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培训楼约30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齐全。R&D中心综合办公楼4800平方米,包括共建单位培训基地、各类实验室、科技实训室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