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为什么看这本书?
最近需要补一下画像营销和用户增长的研究。正好,之前东哥分享了肖恩的《东哥说书人》从零开始操作。我借此机会快速了解一下操作是为了什么。的运营目标是什么?运营模式有哪些?
然后帮助自己从运营的角度看待提出的运营需求,全力配合运营方,将画像和营销紧密应用。
02
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运营工作,整个过程是先分后合。
首先。初步看目录确定阅读节奏:第1章和第2章,初步了解操作,快速阅读;第3、4、5章分别是内容、活动和用户运营,所以职责很容易理解,重点是学习运营方法;第六章:看运营数据,快速通过;第7、8章,了解产品和用户,快速通过;第九章:移动运营太快。
后河在实际阅读中,你会在目录下发现更多的扩展点,一些同质的内容会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下。这时候做一个整合,最后整合成四个模块:产品、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而且,跳过非重点,记录重点,分析思考。
[S2/]03
内容是什么?
一切能推广产品,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都是运营。
操作原则是:
1.千万不要指望去运营一文不值的产品,更不要幻想这样的产品可以通过运营起死回生甚至成功。
2.永远不要认为产品的设计完美到不需要操作。即使是可以实现自主运营的产品,也仍然需要持续的运营指导才能达到自主运营的状态。
从产品的角度,要打造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亮点;做好操作指导,实现自主操作。
01
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
1.潜伏期:产品设计和准备运作的过程。
2.初创期:产品上线,需要获取初始用户,培养种子用户。
3.成长期:营销和活动
4.成熟期:用户稳定,收入持续。
5.衰退:关爱用户,将现有用户导入新产品。
6.死亡期:做好后续工作,给用户一个交代。
运营切入产品的最佳节点是在产品设计之前,根据产品设计的发展目标,设计前期运营工具,分解运营目标,选择运营切入点,制定运营路线图,规划运营策略。
在产品设计之前,需要考虑如何将产品推送给更多的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内部产品并没有配备运营团队。比如我在数据中心工作,纯技术团队,需要产品经理承担运营的角色。在产品设计之前,要考虑当前版本的核心亮点、目标用户群体、运营推广方式、用户培训等等。
02
内容操作
通过创建、编辑、组织和呈现网站或产品的内容,可以提高产品的内容价值。类型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运营手段包括:收集或创作内容、编辑审核、推荐制作专题、推送内容、根据数据反馈优化内容。
内容的持续运营,包括筛选内容质量、良好的内容曝光、持续推荐、自运营路径和机制选择。注重效果监测,对比渠道质量、推送成功次数、转化次数等。内容运营的核心:内容生产者、内容消费者和产品。
1。控制内容质量的常用操作方法
邀请机制
邀请机制是指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发放邀请码来获得网站或产品的资格。邀约让人觉得“稀缺”,能带来精准锁定;可以创建垂直领域用户组;考验内容运营者和生产者的能力。产品能力不足,用户就留不住。
比如某数据人的预约和datafun举办的5000人数据产品发布会,就采用了邀请人机制。一是选择核心KOL作为制作人,制作人展开人脉邀请讲师。
壕沟机制
护城河机制就是建立一个更高的门槛,只有跨过这个门槛的用户才能获得一定的权利和资格。
2。数据监控
1.内容展示数据:覆盖人数、阅读次数、阅读页数停留市场。
2.内容转换数据:付费数量和金额。
3.内容粘性数据:阅读页面停留市场,单位用户阅读量,用户重复活跃次数。
4.内容扩散数据:分享渠道、分享次数、回流率。
[S2/]03
用户操作
以网站活跃、留存、付费用户为目标,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运营计划,针对不同用户采取针对性策略。
用户需要掌握用户结构,比如性别比例、年龄段、教育程度、兴趣偏好等。了解用户的规模和消长情况,对用户进行分类,了解新老用户的比例和用户的生命周期。
社区运营的话,还需要了解用户的兴趣、内容互动、回复、发布、交易等。,并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有相应的措施促进活跃用户转化,挽回流失用户。
1。用户激励模式
标题
Title是一款简单易用的产品,几乎没有其他运营成本。往往与社区、游戏等产品形态有关,用来体现用户的贡献或活跃度。头衔代表虚拟的荣耀,比如王者的地位。
年级
与标题一脉相承,都是以用户的活跃度或贡献度为中心。在会员级别上,核心不是会员级别本身,而是对应的会员权益。只有权益设计合理,用户才会追求等级。
奖牌
与头衔和等级不同,奖牌不是累进的,它们对应的是单个项目。
排名和竞争
排名和竞争策略,用正负激励来刺激用户,比如各大游戏软件的排名。
2。数据监控
用户规模数据:新用户、老用户、流失用户。
用户粘性数据:重复登录用户,重复活跃用户,重复付费用户。
用户价值数据:单位用户贡献值和层级用户价值。
运营,通过独立活动和联合活动,可以促进一个或多个指标的短期改善。运营需要写活动文案,设计活动流程,制定活动规则,预估活动成本,预期收益,效果统计,改进措施。
总体来说,明确目标、用户、运营措施、效果监控、运营策略优化是运营的基本任务。在与运营对接的过程中,要求梳理清楚,避免盲目工作。
[S2/]03
活动操作
活动式运营是通过组织活动,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相关指标的运营手段。活动流程包括活动策划、开发、测试、宣传、启动、指标监测和活动效果评估。
在活动的整个运营过程中,有四件事非常重要:活动设计与费用预算、活动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活动数据监控与应对策略、活动效果判断与总结。
时间是最常见的活动原因,比如节假日,比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以时间为由做活动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用户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认为这样的节点就应该有活动。
活动策划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描述、规则详情、投放渠道、风险控制、监控指标、成本估算、效果评估。活动效果报告包括活动总结、活动效果统计、各渠道宣传效果统计、反思与总结。
既然活动策划的本质要素是活动对象,也就是目标用户群,那么每个运营者都应该了解用户画像,细分用户群,在有限的预算下,为目标用户群倾斜更多的资源。产品经理也可以要求运营商及时返回活动监控数据和活动总结。
1。活动类型
抽奖活动
满足一定条件的用户可以参与抽奖。抽奖包括礼盒、转盘等。奖品为现金、虚拟道具等。
红包活动
满足一定条件的用户可以获得红包,红包中包含一定金额的代金券或现金,部分可以提现。
集合类活动
用户通过特定行为进行收集,收集到的物品可以组合或者单独交换,比如收集七颗龙珠召唤神龙。
返利活动
用户达到一定的消费金额和交易次数,就可以获得返利。比如美团有些商家集满5单,返优惠券给店家。
测验活动
用户参与活动,竞猜,赢取奖品,这在世界杯年很常见。
2。数据监控
对于经常进行活动运营的运营者来说,活动运营数据比其他类型的数据更重要,活动效果数据无法衡量,所以整个活动策划过程的投入很可能是无用的。
1.宣传效果数据:分渠道投放成本、分渠道引流数量、分享渠道质量,用于确定下次活动推广哪些分享渠道。
2.活动效果数据:各级页面展示/转化率,活动参与人数,符合奖励条件的参与人数,符合活动目的的参与人数。
3.成本控制数据:预计成本、实际成本和单位用户成本。
04
说到最后[/s2/]
作为一个数据产品经理,看了肖恩的《从0开始运营》,我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运营的。一方面,通过了解不同运营的工作目标、职责和内容,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配合运营;另一方面是了解不同的运营工具、运营方式、运营思维,在产品设计上有运营视角,承担起产品-运营的角色,为用户做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作者:草帽男孩画像数据产品,专注用户画像领域,《大数据实践之路: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产品应用》一书的核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