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产品运营主要做什么(运营最常接触的5个模块:用户、产品、内容、数据、活动)

【/s2/】所谓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的行为,将众多琐碎、分散的环节和事件组合起来,最终使之成为良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运营过程。

-操作之光2.0

操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从运营的分类可以发现,运营一般包括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还有一些更细致的工作,如新媒体、社群运营、B端C端G端运营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是几个操作模块的组合。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向。

以自身为例,杭州做的运营工作是“用户+内容”运营,用户由B端商家运营,内容端属于SOP,制定标准流程并落地,赋能商家和一线运营团队;在成都的运营工作是“用户+数据+活动运营”,也接触少量的产品运营工作,做公安监管业务,负责公安用户新引流,指导产品试用,转化商机,为部门开展运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用户画像。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五类运营细分的理解: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

(1)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的核心目标是“流量”,通过数据反映运营结果,包括注册量、点击量、付费率、引荐等。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漏斗模型”来设定过程指标。

工作中有一句话叫“过程指标是保证结果指标完成的关键”,这句话在各个行业都很普遍。在制定运营指标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常见用户操作链接和指示器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做指标的方式不同。

比如做租车业务,对门店的指标有:官方线索跟进率、自主开发线索数、征信扫码通过率、订单量。前三项是过程指标,第四项是结果指标;

做了公安业务之后,它的指标是社区用户的增加,产品注册邀请,注册增加,案件咨询,合同签订。前四项是过程指标,第五项是结果指标。

(2)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是相辅相成的。搭建产品展台,跑到展台上跳舞,吸引更多用户到展台上跳舞。

对于每一个产品来说,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没有永远不会衰落的产品。只有不断迭代、优化、升级,才能走得更远。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用户运营是指“邀请用户使用产品并付费”,产品运营是指“教会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不同的公司和行业,职能和分工不同,B端和C端的运营模式也会不同。

(3)内容运营

通常的内容运营主要是指新媒体,如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博、小红书、头条,以及Tik Tok和Aauto Quicker的短视频。我以前做内容端,主要是做SOP,发布方法论,赋能B端业务和一线运营团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SOP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开发流程、方法、文字、案例等。其实SOP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就是落地。还记得我在做弹个车业务的SOP的时候落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都很难调整过来。

(4)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具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报告,描述用户的画像,为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我平时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有Excel,Power Bi,SPSS。

Excel →数据统计和排序、透视表、函数、排序和过滤......

产品运营主要做什么

电力→可视化数据看板和用户画像展示

SPSS →市场调研量化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误差分析、回归分析、数据分布与趋势判断等。

(5)活动运营[/s2/]

活动涉及的比较少,而且是线上活动,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入群,活跃群气氛,邀请产品使用。

线上活动→邀请业内人士分享、举办节日抽奖、组织专业知识培训等。

线下活动→展厅、会议、讲座,参加过,但没有实际操作过。

其实运营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最终目的,一般是“流量”。虽然流量红利已经逐渐消失,进入“私域”时代,但只有拥有充足的流量来源,才有信心打造转化率更高的“私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